第211章 胤禛接手
“爷,皇上这是让你得罪人啊”收到任命的时候,正好柔佳也在身边,朝中声势浩大的催缴库银的事情,自己也不是完全不知情。
毕竟前段时间,趁着胤禛去赈灾的时候,自己回了趟乌苏府。
当时正好撞见了额娘拿银票出去,就顺嘴问了一下。
才知道当初他们家也是借了国库的银子的,其实那个时候说乌苏家贫困吧,倒也没有穷到需要借钱过日子的那种地步。毕竟当时家里有铺子收租,加上富善时不时拿回来的补贴。
在乌苏景玉还没有读书的时候是完全足够的。
到了后来他读书的时候,主要负责支出的就是马佳氏了,马佳氏当初嫁进来的时候家里头是一穷二白的,但是之后娘家混出头来之后又补了些嫁妆出来。
她手上就有不少的资产,反正供着孩子读书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所以他们家借钱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其他的官员都借了,所以乌苏富善也随大流借了一百两银子出来。
借来的银子一直都放在库房里积灰,没有拿出去用。
现在听说已经开始催债了,就赶紧带着银票去划掉欠债。跟着其他借钱出去潇洒的官员相比,他对于借钱这件事情是不太舒服的。
当初相熟的朋友就笑他是个呆子,有大笔的钱不借来花用,非要守着一点俸禄,苦哈哈的过日子。
就像他这次还钱,那位官员朋友还笑他傻呢,阿哥们催债又不是一定要还,只要皇上没有正式下令就一切都可以糊弄过去的。
皇上自然也不会拉下脸来亲自下旨还债的。
乌苏富善一听,得了,这就是个傻子。
就算是皇上不说出口还,但是欠了可都是他的银子啊,他怎么可能不生气,要是换个厉害一点的阿哥出来,总会找一波人来杀鸡儆猴的。
到时候像咱们这种小官,又没什么背景的,就是最容易被拿出来的“鸡”了。
柔佳也知道这件事情办下来,肯定会遭受到官员们的排挤。
“只能硬着头皮上了,本来想借着赈灾的理由躲一躲的,哪知道老八那个人,也只是个嘴上的巨人罢了。”
对于胤祀的行为,其实大家都了解,就是不想得罪那些大臣们吗,就一昧的宽松。
可是他这样做下来,就离大位越来越远了啊,康熙总不可能挑一个连这种事情都办不好的人来做啊。
再说了,百官对他的印象再好,不就跟着太子没什么差别了吗,以皇阿玛现在的性子,他越宽松,官员们越夸奖他,皇阿玛就会越忌惮他。
就像之前自己没有想到,富户们会带着百姓送自己万民伞,所以一回来就把这把伞转送给康熙,并且还赶紧退下来,就是担心皇阿玛。
现在这次的催债,也正是一个好机会。
虽然自己身上有个独宠的名声,但是现在的声望已经越来越高了,需要通过一些其他的缺点来压一压自己了。
听完胤禛的分析,柔佳觉着好像也这么回事。
再说了,好像历史上这位爷登基之后就大刀阔斧的改革,他从来都不是一个会看大臣脸色行事的人。
四爷最终面不改色的接下了这项任务。
康熙对这个儿子是非常满意的,毕竟催缴这件事不好做,容易得罪人,这些自己的都知道。
老四毫不犹豫的接下这件事,不正正是表达了他的孝顺吗,只要这件事情办得好,康熙爷自然是会记得他的委屈,他的好的。
八贝勒胤祀得到消息说是要老四接手户部的事情之后,心情也不知道是喜是怒。
喜的是,这块烫手山芋终于可以把它给丢出去了,不用砸在自己手上。
怒的是,皇阿玛这样子一做,不就代表他觉着自己的能力比不过老四吗。
自己这不是被狠狠下了脸面吗。
于是这位爷请了病假,待在家里,至少在最近催债的日子里还是少出门为好。
第二天一大早,胤禛就早早的骑马来到了户部门口。
因为换人一事还没有在朝堂上公布出来,等到户部所有官员发现今天来的是雍亲王的时候,已经是来不及跑路了。
本来发现八贝勒没有来的时候,这群人已经开始讨论结束工作之后,去哪间酒楼喝喝酒,然后又去哪间花楼消费消费了,结果看到“冷面阎王爷”进来了,大家都变了脸色。
朝上谁不知道这位爷是个认死理干正事的性子,之前的八贝勒还可以摸鱼糊弄。可这位爷不能够啊。
几个月前刚刚被革职的那位郎中,就是因为在整理赈灾物资的时候出了问题,现在已经带着一家老小回到家乡了。
那可不是什么所谓的告老还乡,一家人那是孤零零落寞的回去的。
胤禛站在户部一众官员的前头,先坐在上首:“因八贝勒身体抱恙,所以接下来催缴欠银的工作由我来接手。”
说完,双眼像箭一般扫视着面前的这一批人。
他们知道,这下子必须要好好配合这位爷来催缴欠银了,他们可不想跟章郎中那样,年纪一把了还被革职。
“先把你们这几个月办了些什么事说清楚吧。”
说完,胤禛闭上眼睛,听着面前的尚书汇报着。
<tt_keyword_ad data-title="日化" data-tag="精品推荐" data-type="1" data-value="1933"></tt_keyword_ad>辛辛苦苦讲了一盏茶的时间,胤禛突然睁开眼睛看着眼前的尚书:“所以,这几个月来,老八就带着你们催回来了五千两?”
眼前的尚书点点头,他的背后已经开始冒出了冷汗。
胤禛没有想到自己这位八弟还真是一点事都没有好好办啊,自己这几个月赈灾回来,结果他倒好,这几个月催回来的银子,还没有当初自己还给国库的一万两银子多呢。
虽然那一万两也没有在国库打转,只是从左手来到了右手,用到了赈灾上去。
“行了,等于说是要从头来,本王也不多说什么了。你带着人,把所有欠条给找好,把每个人在什么时间借了银子干了什么给写好。”
“然后统计总数,是否银子对得上,最后在把欠债数目,按多少排序。”
胤禛的嘴一开,下面的官员就变了脸色,要是按照王爷这样的要求来做,恐怕他们这些人至少三四天都要留在这里赶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