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走出山谷
王老志死后,司马举、丁圆圆日夜伤感。由于司马举眼睛复明,丁圆圆再未攀崖采药,每日便坐于埋葬王老志骨灰边,垂泪不已,缅怀不已!
司马举担心丁圆圆以后不便上下峭壁上的帐篷,则紧锣密鼓搓树皮绳索,费了两日时光,制作了一条简易的绳梯,挂于帐篷之下。第三日,天气骤然而变,阴风席席,黑云压山顶。当晚,随着几道白昼般的闪电,几声秋雷炸响,磅礴大雨倾盆而下。
司马举、丁圆圆皆被雷声惊醒,丁圆圆在炕上尤其心惊胆战,司马举在另一炕上,坐起身来,柔声安慰道:“圆圆,你且别怕!草庐我已加固,一时半刻坍塌不了!”
丁圆圆道:“我不担心草庐,只是这雷声,炸得人难受!”
司马举笑道:“我们学武之人,何必怕惊雷?”
丁圆圆又问道:“这暴雨,难道真要下一个月么?”
“断断续续,怕是不止一个月呢!”
“我们在瀑布潭里及小溪里抓的鱼、留的野味不知一个月够吃么?”
“这几日,水位尚来不及上涨,我会出去寻些野鸡、野鸭来。待水位淹过来时,我们再移到悬崖帐篷上去!‘洞微先生’真是神机妙算,若不提前做好这充分准备,我们不是饿死,便是淹死了!”
司马举说到王老志,丁圆圆又情难自禁,哽咽道:“师父闲云野鹤、神仙中人,不想收了我这无用弟子,致使归宿留在这山谷之底、汪洋之下!”
“圆圆休要自责,若说连累先生,并非是你,真正却是我叻!先生既是神仙中人,自不能以俗礼待之!话虽如此,先生对我们之高恩,我们总得铭刻于心,我们出去后,先生的长生牌位,必是要做一块好的!”
丁圆圆这才止了哭声,亦盘膝于自己炕上。司马举道:“今日雷电交加,圆圆不可习练内力真气,但闭目养神便可!”丁圆圆依言而行。
暴雨连下了三整日,之后便转为中雨。期间司马举穿了蓑衣、戴着斗笠、赤了双脚,穿着草鞋出去,打了几只野鸡,带回交丁圆圆烹煮了。三日暴雨,瀑布潭水早已满溢,山谷四周的山水灌下,谷底开始大量积水,漫延到离草庐仅有三四十丈了,司马举观察了一阵,发觉东边草庐搭建之所,地势稍高,尚可支持几日,便依旧出去打猎,他早已用长剑削了许多竹钉,出去打猎之时,手里的竹钉,真是比寻常弓箭凌厉百倍!每日出去,皆满载而归!
下了五六日中雨,暴雨接踵而至,山谷之水,已淹没到了草庐的墙角。司马举知再不能延误了,乃教丁圆圆穿了蓑衣,与她移到南面峭壁上的帐篷里。
两人各自在帐篷里待了三日,再看花甸山谷,已是汪洋一片。在帐篷里,司马举遥望原来的草庐,洪水已将草庐之顶淹没了,帐篷之下,水位怕是有四五丈之深了。司马举看了看悬挂在不远处的大木筏,担心树皮绳索不能承受木筏之重,如今谷底水位够深,该是可以浮起大木筏了,便跃到悬挂大木筏的松树上,解开绳索,将大木筏慢慢放下,停泊在水面,自己亦飞身而下,丁圆圆在帐篷里,看得眼热,嚷着亦要下来。司马举感觉帐篷不仅高,且不十分牢固,远不如大木筏上面安全,便将木筏移于丁圆圆帐篷之下,教丁圆圆沿绳梯而下。
之后,司马举又将帐篷里的干粮,分成几次,全部取下,放于大木筏上面的阁子里。此后,两人便停留在大木筏上的阁子里,山谷里虽然雨大,可山谷四周皆为悬崖,遮住了大风,山谷形成的湖面,实际形同一个巨大的深潭,并无多大风浪,两人在木筏之上,确实安全得多。
接连十多日的暴雨,教山谷水位很快到了原来的帐篷之底,帐篷原来离地面有仅二十丈,此时水位深处,该有十八九丈了。待到雨小之后,司马举便提议撑木筏沿峡谷出去,看看能否出得山谷,丁圆圆极为赞同。
两人在风雨飘摇之中,沿着峡谷往外划了近二十里,忽见前面有一道湖坝拦住去路,两人清楚,这大概便是王老志所说的峡谷坍塌之处了,峡谷水位离湖坝尚有两丈余,两人将木筏划近湖坝,司马举教丁圆圆稳定木筏,自己则从木筏飞身跃上坝顶。
司马举在坝顶观察了一盏茶功夫,复又飘然而下木筏。
丁圆圆急切道:“飞鹏,如何,我们能出去么?”
司马举道:“此峡谷坍塌之处形成的湖坝,恐怕有四五十丈之宽,故而坍塌在峡谷的土石,能够阻挡山谷湖水之力,不然,早被湖水冲垮了!湖坝外面峡谷里的水位,比里面低矮了许多,我们将木筏运到湖坝那边,应该便可顺流而出了!”
丁圆圆大喜道:“那我们还不行动么?”
司马举笑道:“那边河道水位低太多,须有绳索拴住木筏,缓缓将其滑入那边峡谷里河道才行!”
丁圆圆为难道:“此时山谷成了湖泊,再去何处取树皮搓绳索?”
司马举又笑道:“圆圆忘了么?我帮你做的绳梯,尚挂在峭壁松树之上呢,如今还未全部被水淹没,我们正可取了来拴木筏。”
两人又冒雨将木筏往回划,所幸两人皆有蓑衣、斗笠,回到南面峭壁边时,已是黄昏,两人吃了干粮,歇息了一宿。
第二日,司马举轻轻跃上松树,解开绳梯,将其拖到木筏之上。恢复成绳索后,两人划着木筏,再到湖坝前,司马举将绳索拴在木筏上,持绳索一端,腾身上了湖坝,教丁圆圆沿绳索亦上了湖坝。司马举运起神力,将木筏曳上湖坝,再将木筏拖到湖坝另一边,将绳索一端拴在树上,牵着绳索,教木筏顺着湖坝另一边从上慢慢溜到峡谷河道里,两人攀着绳索,下了湖坝,跳到木筏之上,用长剑砍了绳索,木筏已不用两人划桨,便顺着峡谷的河道,漂流而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