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走火入魔
司马举欲快速提高功力,因前有将道家“正一派”“正一经”心法和道家“神霄派”“神霄”心法成功结合习练、取得事半功倍之先例,司马举触类旁通,又欲将狄家内功心法《太阴功萃》与“正一经”心法及“神霄”心法三者合一,如此效果是否更佳呢?司马举说干便干。
《太阴功萃》主要从两方面习练,一是从“手太阴肺经”往下练,二是从“足太阴脾经”往上练。司马举决定先练“手太阴肺经”,再练“足太阴脾经”。
按照《太阴功萃》的习练口诀,司马举将气顺左手拇指“少商穴”,往上经“鱼际穴”、“太渊穴”、“经渠穴”、“列缺穴”、“孔最穴”、“尺泽穴”、“侠白穴”、“天府穴”、“云门穴”、“中府穴”,然后将气运至右胸“中府穴”,再沿着右胸“中府穴”、“云门穴”、送至右臂“天府穴”、“侠白穴”、“尺泽穴”、“孔最穴”、“列缺穴”、“经渠穴”、“太渊”、“鱼际穴”至右手“少商穴”,如此从左至右将气在“手太阴肺经”上运行了一遍,又按此口诀,将气从右至左运行了一遍。
接下来便是习练“足太阴脾经”。司马举按《太阴功萃》口诀,将气导至左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逆而往上,顺着“大都穴”、“太白穴”、“公孙穴”、“商丘穴”、“三阴交穴”、“漏谷穴”、“地机穴”、“阴陵泉穴”、“血海穴”、“箕门穴”、“冲门学”、“府谷穴”、“腹结穴”、“大横穴”、“腹哀穴”、“食窦穴”、“天溪穴”,至左胸前“胸乡穴”、“周荣穴”,共二十穴位,本来“足太阴脾经”在身体左侧有二十一穴位,另一穴位即胸外侧的“大包穴”,司马举记得,《太阴功萃》里并没有提到“大包穴”,而是指出,将气顺着“足太阴脾经”前二十穴位运至“周荣穴”后,进入“手太阴肺经”左胸之“中府穴”、“云门穴”,经左胸“云门穴”移至右胸“云门穴”、“中府穴”,经右胸“中府穴”进入“足太阴脾经”在右胸的“周荣穴”,“周荣穴”顺右边“足太阴脾经”往下,依次为“天溪穴”、“食窦穴”、“腹哀穴”、“大横穴”、“腹结穴”、“府谷穴”、“冲门穴”、“箕门穴”、“血海穴”、“阴陵泉穴”、“地机穴”、“漏谷穴”、“三阴交穴”、“商丘穴”、“公孙穴”、“太白穴”、“大都穴”最后到右足大趾外侧“隐白穴”,再顺右足“隐白穴”出发,沿适才“足太阴脾经”途经,从右到左返回到左足大趾“隐白穴”,如此周匝运行一周,“足太阴脾经”亦得到习练。
如此习练方法,司马举曾按《太阴功萃》所叙,指点过狄雷,只是他并未亲自实践,但这途经早已刻在脑海里,兼之司马举本有雄厚的“正一派”和“神霄派”内力,故而习练起来轻车熟路,甚为轻松,司马举内心感到欣喜。拟于再习练几遍,然后将其揉进“正一经”心法之中。这是一种新的尝试,但司马举认为,所有武功内力修练方法及各派别的武功招式,皆非天上自动掉下来的,而是前辈们勇于尝试,于躬行中总结而成。固然,这其中亦须机缘天成。前人行,他司马举为什么便不行?说到机缘,他司马举也不差,除获得了“正一经”,还得到了“神霄派”创建人林灵素的垂青,授予他“神霄”心法,如今又有《太阴功萃》,对此,司马举对自己颇有期待!应该说,司马举年纪轻轻,能够有此见识,确实不同凡响。
司马举生涩地将《太阴功萃》的功法从“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各走了一遍后,决定又走“手太阴肺经”。依然将气运于左手拇指“少商穴”,但这一次却极为不顺利,运气至左臂肘关节“尺泽穴”时,感觉有些滞碍,司马举并未在意,以为是自己初习的原因。但是愈往上运气,愈觉得吃力,运气至左胸前“中府穴”,不仅内力气息再也运行不下去,左胸膛更有气闷的症状,司马举这便有些诧异了,难道自己急于求成,运行时跳跃了穴道?
司马举将郁于胸的内力缓缓消散,气闷症状也慢慢消失,司马举待气闷症状消失后,又聚气于左手“少商穴”,拟于重新慢慢运行,这次情形反而更加不妙,司马举将气运至左前臂“孔最穴”时,便出现了阻碍,是否聚气太盛?司马举怀疑之时,将内力泄了两成,感觉症状确实好一些,司马举依旧将气运行下去,遇有阻碍,便将内力泄去一成,如此倒也畅通许多,可最后,司马举发觉,内力尚未按“手太阴肺经”穴位行至右手腕部“列缺穴”,内力便已全部泄尽,再也无气往下一穴位行走了!难道哪处有错么?司马举有些丧气,努力回忆《太阴功萃》习练心法,确信自己习练方法和《太阴功萃》所载毫无谬误。司马举不服气的倔劲儿爆发了!既然无误,出现一些不适应的症状,当在情理之中,或亦《太阴功萃》功法熟练了,一切便迎刃而解了,司马举又精神大振起来。
司马举重新端坐,仔细默读《太阴功萃》练功步骤及口诀,确定万无一失之后,再聚气于左手拇指“少商穴”,依次往上慢慢运行,不幸的是,运行到“尺泽穴”,依然有些不顺,司马举置之不理,迫气往下运行,至左胸“云门穴”,同样出现胸闷症状,司马举依然不顾,强行气至右胸“中府穴”时,感觉头亦发胀,司马举忍住,再往下运行,至右手“侠白穴”,已经感觉“侠白穴”开始发烫,胸闷、头脑发胀亦更严重!
司马举竭力控制,仍将气往下逼,但此时感觉,内气犹如一股冰水,往右手掌前进半寸,便是向前冰凉半寸,且迅速顺着“手太阴肺经”返回各穴位,片刻之间,司马举感觉全身冰冷,口齿干涩,寒彻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