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点将出征
北关山乃是吴家镇守,这是南夏太祖皇帝金口玉令定下来的,只要吴家一日没有反心,北关山一日是吴家的。
而他们吴家世世代代也不曾有过不臣之心,所以南夏历代皇帝也没有伸手要北关山的心思。
皇家对吴家的信任是一代代传下来的,而吴家更是信奉流血不流泪,到了吴涛这一代,因为只有他一个男丁,被女眷宠着的时候是真宠,被操练的时候也是真的往死里操练。
吴家世代镇守北关山,北关山对吴家来说不只是一道阻止北燕入侵的重要关口,更是他们的家,他们的根基,他们希望北关山安稳的心思比南夏皇帝更迫切。
吴家人也深知做为边关守将武力值代表一切,所以吴家的孩子一直以来都是未学步先骑马,一身实打实的好功夫,可有些事是人力不可决定的,吴涛这一代只有他一个男丁,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一旦吴涛有个三长两短
而这些早已在林枫的考虑当中,虽说他远在千里之外的京城,也没那么大的自信可以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
可,能够洞察到的,都要提前做好安排,以防患于未然。
而七震司首领所派之人,除了要护好青家人,更要保证北关山守将吴涛的性命安全。
转眼三日已到。
今日,乃是林枫点将出征之日。
京城南城校场,右营两万五千精兵,中营两万五千精兵和左营的三万精兵组成的征北大军已经完成集结。
八万军队列成八十个方阵,庄严伫立。
九九八十一阶台阶,高两丈七尺,雄伟古朴的点将台上,林枫落坐于鎏金龙椅上,威严之气场一览无遗。
而他的身后是七震司首领振震南以及大山带领的赫炎卫。
点将台左右两侧,七七四十九阶台阶,高一丈六尺是文武百官的观礼台。
午时一到,伴着炽烈的太阳星,礼部尚书董怀长声道:“吉时已到!点将大典开始!”
董怀话音刚落,负责传递的百位传信使,口口相传。
顿时间,十里校场,回荡着“大典开始!”之声,音浪此起彼伏,震耳欲聋。
“北燕小邦,不自量力,屯兵彊界,意图攻破北关山,入侵我南夏
“……”
礼部尚书董怀,按南夏礼仪,操持着点将大典。
过多的繁文缛节,听得林枫脑袋发懵。
但他还是强打起精神头,正襟危坐于鎏金龙椅上,眼神坚定地看着准备上战场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八万将士。
他知道这是出征必备的流程。
只是如果有下次,就没必要像博士买驴那样的繁琐了。
此举无非是要鼓舞士气,能够化繁为简,挑重点讲,把士气鼓舞起来比什么都重要。
这时,一声“现在!请辰德圣武皇帝陛下,开始点将!”。
林枫抬头,神情坚毅,双手一扶龙椅,长身而起,明黄色的龙袍上绣着沧海龙腾的图案,袍角那汹涌的金色波涛下,衣袖被风吹起。
这一刻的林枫身上爆发出一股骇人的威严!
威严可畏!
英挺剑眉下锐利的黑眸望着前方那整齐恢宏的军队方阵,林枫心中顿时升起万丈豪情!
“今日出征北燕!朕亲自点将!”林枫朗声道。
“金昊上前听封!”
“臣在!”
“朕今日册封你为征北大将军!率领我南夏八万好儿郎赶赴北关山,击退北燕敌军,扬我南夏国威!”
“臣金昊,领旨!”伴随着金昊高亢嘹亮掷地有声的声音,十里校场之内,八万将士响起海潮般的吼声。
“征北大将军!”
“征北大将军!”
“……”
金昊,他的这位心腹爱将,十五岁入伍从军,军旅生涯十六年,战功赫赫,在军中素有威名。
只因不愿同流合污,受到萧武派系打压排挤,不得重用。
就连好不容易混上个赫炎军副统领任职不久又被赶去守城门了。
而这充满挫折和磨难的经历,并没有熄灭他心中的理想和抱负。
而今日封将,金昊也算扬眉吐气了,一众将士尽皆欢颜。
八万铁血将士的呐喊声,也让林枫心潮澎湃。
观礼台,樊刚看着万众瞩目的金昊,钢牙紧咬,眼中冷芒纵横。
那万人呐喊的名字本应是他樊刚才对。
樊刚遥遥望了一眼点将台上的林枫,心中恨意更甚,暗暗发着狠
相比于樊刚的恨意,萧武则显得老神在在,悠然自得,仿佛这一切与他无关。
一众朝臣看着听封的金昊,感慨万千
尤其是一众老臣,他们深知金昊这一路走来,不容易。
“点将礼成!最后,诸将士谨听,辰德圣武皇帝陛下,战前训诫!”
董怀严谨的声音传来。
皇帝战前训诫,这是南夏点将出征的传统,战前总动员,无外乎鼓励将士奋勇杀敌,保家卫国。
林枫一眼望去,庄严伫立的八万将士,心中豪气激荡。
不由想起,上一世岳飞的那一首,千古绝唱,满江红。
“今日诸位将士出征,朕就为南夏的热血男儿们赋词一首!”
林枫威严的嗓音传遍全场。
此言一出。
整个观礼台一片哗然。
赋词?
皇帝陛下要赋词一首?
他们此刻都在怀疑是不是听错了。
一众大臣面面相觑后,呆若木鸡。
群臣没听错,南夏的皇帝确实要赋词一首,他必须借助今日点将出征这场景好好的咬文嚼字一番。
南夏以武立国,文治积弱已久,在文治方面远远不如北燕国,这也是南夏国历任帝王一直都耿耿于怀的。
而武将当道,导致这些年来,文臣,文人士子被排挤,打压,迫害。
在此情况之下,文化建设更是弱上加弱。
所以也才导致南夏民不聊生,民怨沸腾,文人士子口诛笔伐。
就连国力,武力和南夏相差甚远的北燕如今都敢觊觎南夏富饶的土地,所以他们才敢屯兵彊界,准备入侵南夏。
如此境地,除了点将出征,秀一秀肌肉以外,更要以此来表明皇帝重视文治的决心。
而林枫赋词一首此言一出,群臣之所以面面相觑,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乃是因为不仅南夏文治积弱已久,还因为在林枫还是太子之时,连太子太傅给他事先写好,给先帝准备的贺寿词都记不住,还闹出大笑话。
哪怕到了如今,他们看到了一个有手段,有魄力且逐渐掌权的皇帝,满朝文武也不认为皇帝有作诗赋词的文化底蕴。
而他们也依然忘不了当年林枫所闹出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