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激将法
并且还将刘烨形容成那种飞扬跋扈、残暴不仁的样子,更是乱杀为民谋利的各大门阀世家的人,简直是足以将其称为乱国贼。
不仅如此,贾攸还宣称刘烨此人阴险毒辣,专门以年幼的孩童血肉为食。
因其祸乱苍生的缘故,从而导致整个天下生灵涂炭,百姓食不果腹,号召天下的众人一起共诛此等恶贼。
此檄文在传播出去的第一时间,便被锦衣卫和暗卫给快速的传了回来。
然而在看到此人的文采之后,刘烨不由得为之动容,这人不拿来千刀万剐简直可惜。
整整三万多字的讨贼檄文,在其中将刘烨给描绘得活灵活现的,就算说是恶贯满盈、丧尽天良也不为过。
要不是书中之人便是刘烨自己,说不定都要跟着一起随军讨伐了。
就连侍女端上来的书页都有十多张了,刘烨完全可以想象这个贾攸究竟是用了多少竹简,才能将其给全部写了下来。
在了解清楚这个贾攸是泰州贾家的人后,刘烨便清楚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合着这个家伙是在乘机恶心自己。
好端端的被人给一通乱骂,刘烨的火气瞬间便涌了上来。
刚打算将手上的信件给直接撕碎,暗中发誓要将这个贾攸给千刀万剐之时。
这时在一旁了解此事的贾诩走了上来,开口道:“主公勿恼,莫要中了敌军之计。”
刘烨闻言后便强忍下心中怒意,开口道:“文和你这是何意?”
贾诩:“主公,若我所料不错的话,贾攸这是想用激将法,为的就是想要主公为之恼怒。
而人一旦在愤怒之下,做出的事情往往都会不计后果。
一旦为此而做出了错误决策,在面临四州的联军之时,往往会将整个秦军给拖入到无底深渊中。
其二便是贾攸想要以此来乱我军心,虽然目前泰州的百姓生活在主公的治理下,生活已经开始逐渐变好。
但因为收复的时间还是太短,所以并没有完全彻底的深入人心。
所以目前很多秦军士卒并不清楚主公的为人,到时难免会心有顾虑担心家人。
一旦在战场上心有顾虑的话,自身的全部战力便难以发挥出来,这在战场上对我军来说极为不利。
第三个便是想要通过这种手段来抹黑主公的名声,一旦主公在名声受损的情况下,愿意向秦军投诚的人将会更少。
而且目前泰州境内的很多人都是外地百姓,一旦在贸然听信了谣言之后,难免会导致内乱发生。
到时我军得需分心来应对州内内乱,就无法做到一致对外。
而且一旦发生内乱,敌军的细作便会顺势在后面推波助澜,这样暴乱很容易便会弄得很大。”
刘烨听了之后整个人都瞬间冷静了下来,他作为一个现代人,心中自然清楚舆论的可怕,有时甚至会直接毁掉一个人。
于是刘烨开口道:“那文和对此可有何计策?”
贾诩在看到刘烨很快便冷静下来后,不由得暗自点了点头。
随后便捋了捋胡须开口道:“主公,在大炎王朝的百姓心中,王权大过于天。
而且对于众多百姓来说,亲眼目睹会比道听途说要强上百倍,而且百姓们也不会容许别人破坏他现有的生活。
俗话说得好,由奢入俭难,如今的百姓家家有土地,户户有余粮,所以闹事的百姓将会变得极少。
所以主公也无需多做什么,只要亲自在军中现身说法,谣言将会直接不攻自破,并且还能稳定军心,提高军中士气。
至于百姓,主公只需要发布一通檄文即可,从外面进来的百姓毕竟只是少数。
而其他百姓经过秦军的这段时间管理后,生活水平已经有着显著的提高。
所以现在的官府在百姓心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威信,只需发布一封檄文便可直接安抚人心。
而那些外来者,则是让锦衣卫和暗卫抓紧盯着,一旦出现任何问题在第一时间内处理即可。”
刘烨听完后便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如今在这紧要关头之下,秦军的军心士气稳定至关重要。
而刘烨过去巡营时,不仅能够迅速稳定军心,还能顺势提高一波军中士卒的士气。
而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在乱世中只要谁能让他们安居乐业,他们对谁的话便会深信不疑。
这就如同古代的皇帝下罪己诏一般,只要百姓不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很快便能迅速的将混乱局面给稳定下来。
如今两州境内的百姓已经安居乐业,而经过这段时间的管理下来,官府的威信已经大幅提高,所以只需刘烨出示一封澄清檄文便可将其安抚。
刘烨见此立即唤来侍女,让其去交代典韦安排去军营中的事情。
待到侍女离去之后,刘烨这才悠悠的对着贾诩说:
“文和,我这边实在是忍不下这口气,既然他敢用这种无中生有的方法来污蔑我,那我们便和他玩一玩如何?”
贾诩闻言后点了点头,期待刘烨接下来的发言。
刘烨见状,再次开口道:“我们之前在抄没贾家时,不是收集到了很多关于贾攸的各种罪证么?
既然他如此的看重名声,那我们便将这些证据给分别暴露出去,顺便在其中添加一些勾结匈奴,通敌叛国的罪名。
但是要做到真中有假,假中有真,这样才让人难以将其给区分开来。
随后在让府中乐师根据贾攸的情况,来编造出一些喜好龙阳之好的歌曲,当然我要那种比较简单的,容易传唱的,特别是童谣最好。
随后让锦衣卫将其在各州的乞丐中,暗中给我传播出去,顺便在添加上一个酷爱男童的嗜好进去。”
贾诩闻言后不由得脸上一抽,这些文人最注重的便是自身名节,有些人甚至为之而付出了自己的性命。
如今一旦在经过主公的这番操作后,就算是假的都会让人难以分辨。
而且各种童谣一旦传唱开来,在百姓的心中,贾攸的名声可谓是一落千丈,对他来说简直是生不如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