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春秋霸业 > 第541章 广开学路

第541章 广开学路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如今秦国之中的野人数量实际上并不多,大多数野人都是在犬戎入侵之时,躲进深山老林之中的周人。

    最开始的时候,他们只是把这当做临时的栖身之地,还想着在周天子驱逐犬戎之后能够回到故里。

    然而周天子却放弃了周西之地,同样也放弃了他们这些子民。

    秦国驱逐了犬戎,夺回了这片周人曾经的土地。

    一部分的人在秦国的号召下回到了故乡,成为了秦国的百姓。

    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人有着属于自己的国家情怀,他们不愿意成为秦国的子民,还在等待着周天子的归来。

    另外还有一部分百姓,则是尝到了自耕自足的甜头,所以同样不愿意离开山野。

    反正野人不用交税,还可以在秦国的土地上耕种,通过贸易交换生存物资。

    他们虽然没有秦人的身份,但是却在无形中受到了秦国的保护,还不用履行任何的义务。

    换做任何一个“聪明人”,都不会主动的去加入秦国,为秦国缴纳赋税。

    秦国的税虽然低,但还是有一些人为了逃避税赋,从而把自己族中的一些人迁徙到山里耕种。

    秦国没有封邑,士大夫想要有自己的私产,让族人下野便是最好的方法。

    野人聚集在一起形成“野集”,而“野集”里的野人大多都是敌方士大夫的族亲,这也就相当于是变相的给自己建造了一个封邑。

    秦寿不是不知道这些,只是有光的地方总会有黑暗,秦寿就算是想管,也根本管不过来。

    一来是秦国士大夫阶层人数本就不多,处置一批之后,又找不到新的替代者,这反倒会扰乱国家的秩序。

    二来是这些野人虽然没有缴纳土地税,但是他们所产出的粮食等物资大多都在秦国流通。

    而秦国有一整套较为完善的交易税,也就是说,他们将粮食兑换成货币,而后用货币购买生活物资的过程中,便可以为秦国产出赋税。

    所以,野人表面上看是在薅秦国的羊毛,实际上他们同样也是秦国的牧羊。

    不同的是,秦人百姓需要秦国官方亲自派人去治理,遇到灾年荒年的时候,需要秦国的官方去赈济。

    而这些野人,则不用秦国来负责。

    三来是秦寿早就有了户籍制度与普世教育制度的构思。

    后面还计划着科举制度等等惠民政策。

    要想在秦国的官学读书,首先便必须得是秦国的百姓。

    不说是要成为秦国的贵族,至少也得是秦国的国人。

    如果这些野人能够顶得住普世教育的诱惑,心甘情愿的让他们的子孙后代世世代代的为他们的宗族当牛做马,那么秦国也不能够强迫别人。

    反正不管你是做秦民还是做野人,都能够为秦国带来价值。

    不同的是产生价值的多少而已,享受到的福利待遇的多寡。

    秦国的普世教育已经准备妥当,派往各地的学官已经就位。

    恰好碰到户籍制度的推行,也就顺水推舟的用教育资源作为诱饵,狠狠的诱惑了一把城外的野人。

    一部分百姓在得知普世教育之后,立即变红了眼,当即配合官府登记了自己及家人的户籍。

    也有一部分百姓认为天上不会掉馅饼,所以小心谨慎的没有进行户籍登记。

    然而第二天一早,大量的野人成群结队的入城,想要登记造册,成为秦国的百姓。

    甚至有一些“野集”的百姓全部集合在一起,希望能够将“野集”并入秦国,成为秦国的集邑。

    而他们所期望的,便是享受与秦人相同的待遇。

    秦国的官吏接纳了他们,为他们登记造册的同时,又派遣了胥吏到他们所在的“野集”去丈量土地,核算每年这里的百姓需要缴纳多少粮食作为赋税。

    而就在核算完了这些之后,秦国的学官们也来了。

    他们召集了集里所有的适龄少年,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他们是在挑选学生,其中只有一部分少年能够入学的时候。

    前来考察的学官却是沉声说道:“这里共有适龄少年六十余人,这些孩子可以到附近的学院直接入学。

    但是如今的学院宿舍建设还未完成,所以,暂时还没有办法接纳这么多的学生留院就读。”

    在听到了学官的话语之后,一部分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怒容。

    就在他们以为受到了秦人的诓骗,他们的孩子根本没有机会读书的时候,那学官却是紧接着开口说道:“所以,大家需要尽快在集里建造一间学堂,我会向学宫提出申请,请学宫尽快安排两名师弟来集里开设学堂,让孩子们能够就近读书。”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那些原本满脸愤怒的百姓顿时愣住了。

    “啥意思?要在集里开办学堂?”

    就在他们愣神之际,学官见没人回应,随即便皱着眉头开口说道:“怎么,可是有什么难处。需要在下向邑里申请建设学堂的专项款吗?”

    集里有威望的长者率先反应过来,急忙摆手说道:“不用不用,先生稍侯,我这就去召集大家伙儿,明儿个,不,立马,立马便动工…”

    这样的事情并不只是个例,咸阳学宫经过近十年的培养,确实是培养出了很多的人。

    而这些人才,并没有全部被秦寿用于治理国家。

    其中相当一部分的人都被用于秦国的普世教育。

    然而当户籍制度与普世教育一同推行的时候,秦国的读书人数量还是不够用。

    最终集里也没能够申请下来两个学官,只来了一位夫子。

    但就算是只来了一位夫子,也让集里的百姓们欢心雀跃。

    因为这代表着,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文化垄断在这一刻,在他们的见证之下,被秦国的王秦寿打破。

    而就在秦国广开学路,推行普世教育,设置户籍制度的同时,秦王的使者公孙白历经千幸万苦,终于抵达了蜀国的成都。

    然而此时的成都,也正有一场惊天的阴谋正在酝酿。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