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湘西往事(1)
湘西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充满着神秘色彩的地方,因为地处偏远,道路不便,又有许多的少数民族,风俗各异,因此产生了独特的地域性文化。关于湘西的传说有很多,但最广为人知的也是最神秘的就莫过于湘西赶尸和苗疆的蛊术了。
关于湘西赶尸,相信很多人在影视剧中都见到过,就是一前一后两个道士打扮的人,前面一个手里还要拿一个叫引魂铃的东西,走一步摇一下,边摇还要边念:“阴人上路,生人回避”之类的咒语。咒语一念,那些穿着清朝官服的尸体就会一蹦一跳的跟着道士往前走了。
我相信很多人在看这类影视剧的时候都会有一个疑问,就是为什么这些僵尸都要穿着清朝的官服,这里面涉及到清朝的一种制度,古人对于死后之事非常看重,主张“事死如事生”,就是人死了和活着的待遇必须是一样的,甚至还要更高。这就兴起了一种制度,叫“追封”,就是人死了之后再给他封一个什么官,以此提高葬礼的规格,让死人能以更高的身份下葬。清朝时期规定所有百姓,哪怕一辈子就是了小地主,那死了也可以用七品官员的身份下葬,所以你看那些僵尸大多数穿的都是七品的官服。有人可能会说为什么非得是地主,普通平民就不行吗?理论上当然是没问题的,但普通老百姓死了能有一口棺材就已经很不错了,哪里来的钱再去置办官服啊。
而关于湘西赶尸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远的甚至可以追溯到黄帝蚩尤大战的时候,近的可以到清朝的太平天国运动,各种说法杂乱无章,又有很多相互冲突矛盾的地方,很难说得清,但其中有一点倒是基本一样,就是各种说法都在强调“落叶归根”这个概念,这也和咱们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关系,认为人死了不论多难都一定要把尸体运回家里面,否则不仅是死者不能入土为安,就是其他家人也会遭到灾祸。
近些年来湘西赶尸这门技艺已经失传了,曾经还有电视台专门采访过一位自称是湘西赶尸传人的老头,但弄到最后所谓的赶尸就是在尸体两侧各绑上一根长木棍,两个人一前一后抬着木棍向前走,由于这类活儿都是在晚上干,木棍又是黑的看不真切,所以偶尔有遇到的人看到的场景就是一群僵尸一蹦一跳的跟在人后面行走了。
当然了,这是电视上播出的内容,肯定不能宣扬神鬼之说了,但赶尸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可能也没几个人能说清楚了,但苗疆的蛊术却不一样,这是一种至今还在盛行着的通过饲养虫子而获得特殊能力的秘术。
“蛊”字上面一个虫,下面一个皿,也就是说把虫子放在器皿里养起来就是蛊。《本草纲目》中记载说:造蛊的人捉一百只虫,放入一个器皿中,这一百只虫大的吃小的,最后活在器皿中的一只大虫就叫做蛊,当然这种蛊都是用来救人的。除了这些救人的蛊虫外,传说中还有一种令人谈之色变的毒蛊,制造毒蛊的方法,一般是将多种带有剧毒的毒虫如蛇蝎、晰蝎等放进同一器物内,使其互相啮食、残杀,最后剩下的唯一存活的毒虫便是毒蛊,这种蛊形态各异,但无一不带有剧毒,害人性命往往只在一瞬之间。蛊的种类极多,比较常见的,影响较大的有蛇蛊、金蚕蛊、篾片蛊、石头蛊、泥鳅蛊、中害神、疳蛊、肿蛊、癫蛊、阴蛇蛊、生蛇蛊、情花蛊。等等,要是一个个展开来说,那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根据养的蛊虫不同,养蛊的人也就被分成了两种,养治病蛊的蛊师,叫白蛊婆,养毒蛊的蛊婆,叫黑蛊婆。黑白蛊婆虽然都是养蛊的,但双方却是不折不扣的仇人,只要见面就非得斗个你死我活。久而久之这些人也就分开居住了,有白蛊婆在的村子就被称为白苗村,而黑蛊婆在的村子就被称为黑蛊婆。可能有人会问说黑蛊婆不是害人的嘛,村子里的人为什么不把她赶出去,还要让她住呢。这里要说明一点的是黑蛊白蛊只是她们所养的蛊的种类不同,至于到底是救人还是害人,那还要看蛊婆个人的意愿。就像王姐,她就是一名黑蛊婆。
那时候老韩和王姐还没有调来这边,属于西南局的成员,主要在云贵湘赣地区处理一些灵异事件,有一次他们接到通知,一个黑苗寨几十户人家都得上了一种怪病:“每个人的肚子都大的出奇,有些严重的已经逐渐变的透明了,但无论是医院还是村里的黑蛊婆都查不出来出了什么问题,因此上边让他们去处理。由于王姐本就是黑蛊婆,老韩也精通各种道家治病救人的事儿,所以这件事儿就落到了老韩和王姐手里。
老韩和王姐到了寨子后,被那景象吓了一跳,村里无论男女老幼一个个全挺着个像八九个月孕妇的大肚子,面色惨白如纸,一部分严重的甚至已经不能动了,只能躺在床上等死。二人简单商量了一下,就先去找了村里的黑蛊婆。这个村子的黑蛊婆年龄不大,但这时候已经奄奄一息,情况非常严重,这是由于蛊婆养蛊是以自己的身体为器皿,蛊虫要存活就必须吸收人的精血,所以蛊婆一般都不会太长寿。而村里的黑蛊婆患上这种怪病,本来就精血不足,又有蛊虫不断吸收着她的精血,所以情况要比一般人严重的多。
王姐见了黑蛊婆,先是施了一个她们蛊婆之间特有的礼数,然后问起了黑蛊婆的情况。黑蛊婆这时候说话已经很费力了,嘴里呜呜啦啦的说出一段听不懂的方言,老韩听不懂苗疆的方言,疑惑的看向王姐。王姐听到黑蛊婆说的那段话,震惊的瞪大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