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科幻小说 > 删除DELETE > 第55章 最难修的是垂直尾翼

第55章 最难修的是垂直尾翼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西州机场这边也没闲着。马叔、龙叔和宋爽带着几个战士在紧锣密鼓的改造垂直尾翼。

    马浩、抄手和叶子则是看热闹的,时不时的来参观一下。不过,虽然三个人的派头像监工,不过这几个监工倒是经常给“下属们”送水送饭。

    787上切割下来的垂直尾翼要弄得不但形似,还要把大量的内部牵引机构连接起来,连接方式还要力求稳定、有效、结实,这还是非常有难度的。

    受伤飞机的垂直尾翼受损比较严重,不但整个都要换掉,而且液压操控系统不好恢复了,难度太大。怎么办?只能改为纯机械操纵。相当于一辆豪华劳斯莱斯转向和刹车都没助力了,只能凭力气使劲儿。就是这样,改造难度依然山大。

    马叔时不时的就看着切割下来的787垂直尾翼发呆。心里是在盘算着这东西怎么改造,怎么装到战斗机上去,还得能用,好用。

    机上能拆除的部分都逐渐拆除了。供氧部分,加了一根787的氧气面罩,三人用问题不大。龙叔比较有经验,他建议飞行时,后座的人最好和飞行员不停的聊天,发现有异常反应立刻建议降低高度到四千米。

    为什么呢?因为缺氧是个不知不觉的过程,就像煤气中毒,不是一下子就昏迷不行了的。不过当你意识到缺氧时往往就来不及了,机体和大脑都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反应,结果是非常可怕的。那么,怎么判断反应异常呢?通常就是答非所问,或者简单的逻辑计算题也做不出来。

    后座拆除了,还要坐俩人,怎么办?787上的座椅显然太大了,装不进去。再说,这趟航程也不是旅游去的,不用强调舒适感。只要能让人坚持到落地就行了。不过龙叔提出,后座不能太凑合。原因是,路途中有可能遇到极端天气。风切变等自然突发状况。还有可能遇到自卫队不明真相的飞机纠缠,甚至巨兽的攻击。这战斗机一做动作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后座不结实点儿,人都得晃悠散黄儿了。

    压力又给了马叔。怎么办呢?改装的两个座椅又要结实还要轻便、舒适。愁坏了马叔。马叔在机场废墟里溜达了大半天,看什么破烂都想装飞机里试试。尤其是办公椅。边走边看边琢磨。轻便、结实,不一定非得从椅子的范围想问题啊。木板。对,就用木板。轻便、结实还易于加工。一块木板当座椅面儿,一块木板做靠背,简单、实用还轻便结实。

    马叔找来合适厚度的木板儿,大概5公分厚吧,锯成合适长度,两头抵住飞机内壁两侧,用螺栓固定在飞机内部结构上。靠背也是一样,只是要竖过来再形成一定的角度,适合人的后背倚靠角度。同样固定好两头儿。再找些海绵软包一下,提高舒适度。安全带直接在木板上打穿孔固定。效果非常好,非常实用。

    龙叔又建议把大米、干菜之类的物资装好塞在木板座椅下边,既可以起到一定支撑作用,又节省空间。。抄手笑着说干脆别要木板了,直接坐米袋子上多舒服啊。被龙叔一句话给抄手噎了回去:“安全带能在米袋子上固定啊?”。抄手吐了吐舌头,扭头去平整跑道了。

    重中之重,还是要修复垂直尾翼。就是要把之前用人吊在半空中,锯下来的787垂直尾翼上半部分,想办法改装后再安装到战斗机上。

    面对787垂直尾翼这样的大家伙,这可不是小玩具。放样到787垂尾上,也是有技巧的。就是要“借三个边”,也就是要借前边、后边和上边。切割下边。

    到底切割多少?这个可不是蒙着来的,也不是看着差不多就行。最简单的原则就是算面积。要让新垂直尾翼的面积和原装的尽量接近,才能起到几乎同效的效果。这一新一旧,俩垂直尾翼都不是四四方方的,计算面积还真挺复杂的。

    这时候“监工”抄手出手了。他找来块广告布,把原装垂直尾翼外形拓下来,把广告布剪成同样大小。再铺在787垂直尾翼上比划。多出来的剪掉,再填补到少了的部分。就这样一通修修补补,嘿总面积还真大概能对上。这也就最终确定了在哪里切割。

    现在不是搞飞机研发,不需要那么一丝不苟的精确。现在需要的是有效率、能实用。马叔为了这个“土招数”表扬了抄手。

    马叔从房车上拿来个摩托车头盔让谁切割作业谁戴着。说一定要注重劳动保护。油锯那么高转速,万一碎渣崩到头上或者眼睛里可不是好玩儿的。

    肖健不由更加佩服马叔这个老大哥,不管什么时候,都要首先保证安全,这是老一代机务人的可贵职业素养。现在大家是一个整体,是特别行动小组,不说谁是谁的兵吧,这是马叔对自己团队的关爱。

    大体样子弄出来了,就要考虑与机身融合的问题。这一步首先要角度精确,再有就是要结实。原有的垂直尾翼中间是有一根金属棒的,这金属棒从上至下贯穿垂直尾翼,并且和机身是一体的。

    马叔在拆除原有破碎垂直尾翼的时候心里一直默念着这根金属棒完整。因为如果这根重要的结构支撑棒断了,可没办法重新铸造或者焊接。结果拆了垂尾一看,基本完整,就是弯了。

    拆除损坏的垂尾时,大家也是格外的小心。全副武装,戴好头盔、手套。因为这上面还残留着巨兽的口水。有点儿恶心吧?这口水可不是一般的口水,是强酸,强腐蚀性。虽然这么多天过去了,化学反应基本结束了。但是,就算现在这点儿残留,把手皮、脸皮腐蚀一层下来还是很轻易的。

    这不是,一名战士稍不注意,手套就被烧了个大洞。连手上都粘上了一些。龙叔看到,赶紧让他往手上尿尿。第一,算是把巨兽口水稀释了。第二,巨兽口水是强酸,尿液是弱碱,算是能够中和一点儿吧。生活中的智慧,就是随时随地能够利用现有条件,做出最优处理方案。

    拆除完残留的垂直尾翼,就要重点弄直那条金属棒了。火烤。这个叫做金属退火工艺。但是烤红了的金属会变软,这也就是为什么铁匠打一边菜刀都要先把铁块烧红。

    小院儿的房车,简直就是个百变大篷车。车上汽油喷灯都有。有了它,烤红个金属棒,这都不是事儿。只是要掌握好炙烤的温度。

    房车里不但有各种各样的工具、设备。最重要的是可以提供充分休息的空间。房车就停在印有“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临时机库”旁边。谁累了,都可以就近休息休息。

    弄直金属棒这事儿,可没人去睡觉。这个是修复任务的重中之重。烧红金属棒,再用大一号的铁管从上面套进去掰直。最后一步比较重要。就是要再次烧红金属棒刚才弯曲的那部分,用水淬火,恢复金属刚性。

    这就又举到刚才那个铁匠的例子。淬火是比退火还要难掌握的技术。要综合考虑金属类型、成分、熔点等各个因素。在加热到合适的温度时,快速果断的用水或者油来给金属瞬间降温。

    金属受此“当头泼冷水”就会坚硬无比。但为什么说它是难以掌握的技术呢?这是因为,淬火的时机非常难以把握。早了,金属硬度不够。晚了,金属又会变脆。是个技术活儿吧?对于这根金属棒来说,太软了支撑力度会不够,太硬了容易在高空低温环境下断裂。

    是不是不得不佩服马叔?他就掌握的很好。新垂直尾翼插进这根修复的金属棒就有了主要的依托和强度。下部跟机身的连接只用胶粘显然是不行。空中开了胶就是大事。

    用锔钉。中国老手艺人的智慧。啥是锔钉呢?过去家里摔坏的瓷盘、瓷碗或者大缸、紫砂壶什么的,舍不得扔。就会找锔碗的手艺人,用金刚钻在破损器物相应位置打眼儿,再参考破损东西的价值,用金、银、铜、铁等金属材料做成类似订书钉形状的锔钉固定。只要手艺师傅经验丰富,就可以在破损器物上使用最少的锔钉固定,来获得最大的强度。

    这原理居然被马叔用到了修飞机上。先上树脂胶。当然,现在在机库残骸里能找到什么胶就用什么胶吧。再用自制的大号锔钉固定,稳稳妥妥,搞定。

    这大号锔钉是用钢筋做的,做成订书钉形状。到底现在废墟里找些钢筋,还是非常容易的。这时,又出现了个新问题。

    垂直尾翼后缘是有个转向舵片的。传统飞机上都需要这个来实现左右风阻的变化来实现左右转。当然,飞机转弯是个复杂的操作,既需要蹬舵也需要压杆。这里就不细说了,说多了成飞行培训教材了。

    计划一周后修复起飞,这一转眼都过去好几天了。别的工作都还算顺利,但是这个垂直尾翼转向舵片,非常不好搞定。因为这舵片还要和飞行姿态控制系统相关联。得能实现飞行员一蹬舵,垂直尾翼舵片就能做出反应。怎么办?以现有的技术设备,尤其是时间,是不太可能完全修复这一功能的了。这个只能和飞行员一起商量。

    马叔招呼龙叔、宋爽和马浩召开了现场会。当然,马浩是坐轮椅来的。棚子里,机翼下,几个人找工具箱、小板凳坐下。马叔先开口:“双座改三座完成了。襟翼虽然不完美,但是算修好了,能用,阻力大了一点儿,想配平就放一点儿对侧襟翼。现在麻烦的是垂直尾翼。垂直尾翼主体结构安装没问题,起码可以对抗中等强度机动。就是转向舵片暂时不好实现,主要是舵片和驾驶舱操控脚舵难以连接,距离长、结构复杂”。

    几个飞行员互相看了看,并没有愁容。龙叔开口说道:“老马,目前修成这样就非常好了”。马叔不解的看着这仨人:“这样就行?”。“嗯。”仨人几乎同时哼了一声。

    龙叔继续说道:“歼80是双垂尾设计,这点和民航飞机和大多数战斗机不同。这歼80什么都是一对儿,发动机是一对儿,双发。前鸭式气动小翼是一对儿,垂直尾翼也是一对儿。这样的设计意味着失去任何一对儿中的一个都有办法安全返航落地。这双垂尾你已经安装了新主体,只是舵片没有,就算安装了舵片,短时间内建立操纵连接也是不可能的。这已经很不错了,我们可以保证失去一个转向舵片也能正常飞行。无非是转向时稍稍差一点而已。这转向性能我们也可以通过其它办法代偿。别忘了,这飞机有适量喷口,协助机动,协助转向还是小意思”。

    三名飞行员都对着马叔点头。“那我就放心了。”马叔如释重负:“你们仔细再看看飞机改的咋样,我明天准备注油了”。

    说到这“矢量”喷口,值得说几句。传统发动机的动力是直接向后喷射,产生前进力的。这发动机矢量喷口其实并没有改变发动机,而是改变了发动机喷口的方向和大小。这就实现了“万向轮”一般的机动灵活。就拿开车来打个比方。别人的车只能前轮转向,也就是方向盘只能操控前轮。你的车,后轮也能转向。想想,谁更灵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