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皇帝是我三伯,爷乃红楼顶级二代 > 第335章 贾母回府

第335章 贾母回府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贾母本来只想在镇国寺小住三天,一想到自己的要办的事儿,还没有办成,又多住了几天。

    这天,探春正伺候贾母吃早饭,一个荣国府的婆子跑来了。

    “老太太,不好了。二爷被贼人用麻袋蒙住,抓到城外打了一顿,还被野猪给拱断了腿。”

    贾母急忙问道:“怎么回事儿,宝玉不是一直都好好的呆在家里?怎么会被贼人掳走?”

    “二爷是在家里觉得闷了,就说出去走走,谁知道竟然遇上这档子事儿!”

    自从二老爷不管事儿以后,家里就只有王夫人和贾母,还能对贾宝玉稍加管束。

    这次,王夫人病倒在床,贾母带着探春来给黛玉寻不痛快,还有谁能管住他?

    他不是天天就往外跑?

    恰好袭人的老娘不舒服,袭人回去了,他就天天的跑到袭人家里,不比在府上呆着痛快?

    现在出事儿了,自然是不能这么说。主子是没有错的,错的都是下人。

    探春一听,条件反射性的问:“是什么颜色的麻袋?”

    婆子说:“黄色的。”

    贾母阴郁的眼神,在探春的身上扫了一眼。探春低下头,不敢再说。

    用彩色的麻袋戏弄贾宝玉的事儿,那还是好久以前了。一直以来都没有抓到人,后来又隔了很长时间,都没有再发生,大家都快忘记了。

    没想到,竟然又出现了。

    “收拾东西,准备回去!”

    贾母临走时,看着黛玉那儿紧闭的院门,眼中是满满的无奈。要是贾敏还在,林贾两家如何会走到分崩离析的地步。

    贾母长叹一声,离开了镇国寺。

    等贾家人都走了以后,飞雨从阴影处走出来,回去给林黛玉复命。

    “主子,荣国府的人已经离开了。”

    黛玉拍拍胸口,终于走了,想不到在镇国寺给母亲抄经供奉,都不得安宁。

    上辈子,自己还是看错了贾母,或许王夫人挪用林家财产的事儿,她并不是一无所知。

    贾家已经没有钱了,但是却在没有借贷的情况下,把大观园修起来,并且修的美轮美奂。

    这个钱能从哪儿来,她真的一点儿都不知情?

    黛玉闭目念了一会儿佛经,才把自己的心神给安定下来。这辈子已经远离了贾家,这些事儿也不会再发生了。

    再说柳湘莲和徒祁,两人干了坏事儿,正在醉仙楼包厢内喝酒呢。就听见外面的人说,贾家的二爷,在郊外被野猪给拱了,腿都断了。

    柳湘莲一口酒水差点儿喷出来,好不容易咽下去,和徒祁面面相觑。

    “他不是这么倒霉吧?”

    徒祁:“或许,有的人就是这么倒霉!”

    薛家很快也听说这件事儿,薛宝钗没什么情绪波动,她的婚期近了,正在努力的赶嫁衣呢。

    薛姨妈叹了两声就丢开了,宝钗的嫁妆还没收拾好呢!

    说来,都怪王夫人,要不是她画的大饼,晃晕了薛姨妈的眼睛。薛姨妈也不会一直都把希望,寄托在贾宝玉的身上。

    薛宝钗的嫁妆,虽说也有从小攒起来的,大部分都是在仓促之间准备,比起别人早就攒下的,自然是差了不少。

    “柳二郎送来的聘礼,到时候就一起随你的嫁妆,抬到柳家去。”

    薛宝钗看薛姨妈眉头皱紧的样子,好笑的说:“母亲,我就嫁到隔壁,您不用做出一副远隔万水千山的样子。”

    薛姨妈摇头:“傻孩子,你是嫁人又不是串门子。隔壁和远隔万水千山,也没有什么两样。

    只是说,你嫁的近些,将来也能照应到你。女儿家,远嫁总是要委屈些。”

    想起自己刚刚嫁到薛家时,被婆婆为难的样子,她就不想女儿也去受这样的委屈。所以总是想着王夫人是自己的亲姐姐,总不能为难宝钗。

    现在也好,柳二郎虽说是孤家寡人一个,缺点很明显,但是总算宝钗能自己当家作主。

    至于别的,自己就在旁边,难道还能看着小两口遭罪不成?

    “要是你哥哥也在就好了!”

    “哥哥前些日子不是写信说,琏二哥哥也在那儿,现在都已经是把总了。有他照应着,哥哥的日子总是要好过些。”

    说起贾琏,宝钗觉得很是惊奇,没想到一个和薛蟠不相上下的纨绔,竟然会投身军营,并且还能坐到把总的位置。

    据薛蟠写来的信,贾琏现在正在努力向上爬,听说身边还有几个老头子,贾琏的压力也不小啊!

    说起贾琏,薛姨妈就感叹:“想不到凤姐儿都有儿子了,咱们也没来得及送礼,好好儿的两家亲戚,就这么走远了。”

    事已至此,薛姨妈也不知道是该怪王夫人,还是该怪她自己。

    “母亲说的不对,怎么就走远了?上次堂兄说过,大老爷他们,就定居在扬州。回头母亲收拾一份好礼送到扬州去,就说多谢琏二哥照顾哥哥。

    再把我要成婚的帖子,也一起带去,凤姐姐若是有心和咱们往来,就算人不来,礼也会到。这一来二去,不就来往上了?”

    薛姨妈:“还是我的儿聪明,你的嫁妆单子也差不多了,你自己看看,心里也有个数。”

    薛宝钗接过厚厚的嫁妆单子,心里有些酸涩,说道:“不用这么多的,哥哥还要成家,将来宝琴出嫁,母亲也要收拾一份嫁妆,不就捉襟见肘了?”

    薛姨妈:“这些不用你操心,你哥哥在平安州,也不知几时能回来,等他成婚的时候,我自然有计较。

    柳家本就单薄,虽说二郎也算是上进,但有的东西不是一蹴而就的。你多带些去,日子也好过些!”

    薛宝钗明白这个道理,只是想着她出嫁之后,家里许多事都要落到薛姨妈的肩上,她很心疼。

    薛姨妈拍拍宝钗的手,“好在宝琴的婚事,是你二叔在时就定下的,也不用我再去打听。

    要不然,咱们家如今的光景,能给宝琴打听一个什么好人家?”

    宝钗点头:“只是,宝琴来京都这么久了,梅家都鲜少派人来问安,女儿是怕这门婚事,会有什么变故。”

    薛姨妈说:“能有什么变故?梅家当年上京科举,是半点儿钱财都没有,全靠你二叔资助,这才定下的这门婚事。

    读书人不是最喜欢面子?他如今还是翰林呢,要是他们家敢悔婚,我就要好好的宣扬一下,他们家忘恩负义的事儿。看他们还有什么脸面,再说自己是读书人!”

    os:其实,对于宝琴的婚事,我是存疑的。古代的读书人,最讲究的就是面子。

    梅翰林还是在翰林院这种,读书人遍布的地方。

    只是后四十回不见踪影,咱们也只能杜撰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