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愤怒的朱元璋
这朱允炆不仅没有用母亲的死,让朱允熥受到惩罚,反而让锦衣卫调查出了事情的真相,害得自己的母亲甚至都不能够下葬。
这时候的朱允熥,也才意识到朱元璋居然对这件事情如此重视。
看来就算当时不让赵青竹去杀吕氏,而是将这件事情告诉了朱元璋的话,恐怕吕氏也难逃一死。
不过朱允熥还是觉得,自己让赵青竹直接杀了吕氏要来的保险一些,而且报仇的感觉也要强烈一些。
若是把事情告诉朱元璋,让朱元璋去处罚吕氏的话,还不知道会出现一些什么样的变数。
显得不那么稳妥。
而面对此刻愤怒的朱元璋,朱允文也不敢再说什么。
而朱元璋愤怒过后,便看向了朱允炆,哼了一声说道:
“一对不安好心的母子,你给咱滚出去,以后,没有命令,不得进入皇宫。”
听到这话,朱允炆身子猛的一震,他知道朱元璋对自己的讨厌,已经到了一种无法挽回的地步。
他浑浑噩噩的离开了大殿,这一刻的他明白,要靠着朱元璋,让自己重新成为太孙,已经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他想要坐在那个位置上,便只有最后的唯一一种的方法,那就是造反。
但是他不敢在朱元璋还活着的时候造反,所以他决定,无论如何,暗中储备力量,等到朱允熥登基的那一刻,便造反,夺回这原本属于他的皇位。
他发誓,到时候一定要将朱允熥碎尸万段。
只是现如今的他,想法是美好的,可究竟如何?便不得而知了!
就在他站在大殿外面如此想着的时候,朱允熥缓缓走了出来,旋即瞥了一眼朱允炆,淡淡的开口说:
“偷鸡不成蚀把米,这次把自己娘都搭进去了。朱允炆,你到目前,还没有看清形势吗?”
朱允炆愤怒的看向朱允熥,从牙缝里挤出了几个字:
“我不会放过你!”
朱允熥祝笑了,旋即向着东宫而去,现在的他甚至都懒得和朱允炆多说一句话。
之所以现在他一直没有对朱允炆下杀手,主要是因为这朱允炆,毕竟是朱元璋的孙子,而朱元璋也非常忌讳家族之中会发生这种自相残杀的事情。
所以朱允熥虽然想让朱允炆死,但现在还不是时候。
起码在朱元璋活着的时候,他还不能动手。
原本他就担心杀吕氏这件事情被朱元璋知道后会发生不好的后果,所以让赵青竹做的很干净。
有一说一,朱元璋虽然心狠手辣,但是对一家人还是挺好。
否则也不会对自己的子孙实行藩王分封制,这个制度也充分体现了朱元璋对自己的子孙,有多么的在意。
不惜给他们强大的权力,和不小的兵力,让他们共护天下。
哪怕此刻的朱允文如此的不堪,如此的令朱元璋讨厌,但朱元璋一定也是不愿意看到朱允熥把朱允文杀掉的。
所以这一点底线,朱允熥并不打算去挑衅。
看着朱允熥离开的背影,朱允文握紧拳头。
他已经决定,立马去长安和太原联系自己的二叔和三叔,利用他们的野心,铸就自己未来帝王之路。
不得不说,他还是很天真的。
再看朱允熥,回到东宫之后,马三保便来求见他。
这段时间,马三保一直在沿海一些地方去督造大船的修建。
这一次回来也是向朱允熥汇报进度,这大船毕竟是要随马三保漂洋过海的,所以有马三保来负责督建,也能够对质量有所保证。
,马三保见到朱允熥之后,便直接行了一个跪拜之礼,对朱允熥说:
“殿下,如今几艘巨大的船都已经完成了主体的建造,一些随行的中型和小型的船,基本上都已经修的差不多。”
朱允熥有些疑惑,说道:
“起来吧,这建造的速度这么快吗?”
马三保说:“陛下对于这件事情也非常的重视,所以让户部和工部的官员们,严肃对待。
这户部的钱和监督工作做得很好,工部在户部的监督下也是提高了速度,保证了质量。
故而修建速度非常快,预计要不了几天,就能够完全完工。届时,臣就可以带领队伍出海去。”
朱允熥很高兴,说道:
“对于这次的出海任务,本宫非常重视,陛下也非常重视,你不要忘记,我之前对你的嘱咐和交代。所以这个差事,一定要给我办得非常的漂亮。
这不仅关系到我大明对海外的探索,及各国的交易。更关乎到,百姓们食物的问题。”
马三保立马对朱允熥说:
“臣明白,绝不会辜负殿下对臣的期望。”
朱允熥满意的点了点头,说:
“好,你去吧,到时候,所有的船只建造好以后,本宫会让皇爷爷直接下一道圣旨,命令你们出发,就不用浪费时间再回来精致禀报了。”
马三保从这句话里听出了朱允熥的迫不及待,便立马说:
“臣明白,对于这件事情,臣也不敢有丝毫的耽搁,所以请殿下放心。”
朱允熥深呼吸了一口气,上前拍了拍马三保的肩膀,此处无言胜有声。
马三保很快便带着无限的决心和冲劲,离开了东宫。
出海的事情,基本上暂时是不用朱允熥操心了。
而他之前几次离开皇宫,到一些地方去所发现的问题,到目前为止也算是解决了两个。
一是百姓们天寒地冻挨冷的问题,现在工部已经把大明许多地方可以开采的煤矿,全部都命令地方的官府进行统一的开发,以成本价卖给百姓们取暖。
所以现在天虽然越来越冷,但几乎百姓们都能够有煤炭用来烤火。
煤炭的价格,又非常的低,常常只需要花费二百个铜板就能够买几百到上千斤。
只要这家人不是特别难,随便卖点柴火,随便去别人家里做点长工,干点活,用个一两天两三天的时间赚点铜板,都可以去买来足够过冬的煤炭。
所以这个问题,是从根本上完全得到了解决的。
除了冬天冷的问题之外,粮食的问题,朱允熥也已经让马三保准备出海寻找红薯土豆这些。
那么现在便只剩下一个问题,那就是百姓们的田地问题。
这个问题不好解决,是这三个问题之中最难的。
一旦实行起来,会牵扯到许多人的利益,但朱允熥也明白这个事情宜早不宜迟,需要尽快实行起来。
必须实现土地改革,让那些掌握在士绅富豪地主们手中的土地,尽快回到那些百姓们的手中。
否则等到来年开春,马三保将粮食种子带回来,这些百姓们都没地方能种。
所以必须在这之前,让这些普通的百姓们拥有属于自己的田地,才能够让他们用来种植粮食。
否则就算有了粮食,也只会成为那些士大夫和富豪地主们用来压榨百姓们的东西。
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普通的百姓们照样吃不上饭。
所以实行土地改革及土地私有化,迫在眉睫。
意识到当下要解决这个问题之后,朱允熥便叫来了户部尚书,也就是张山。
这张山见到朱允熥便立马躬身行礼:
“见过太孙殿下!”
朱允熥摆摆手,说:
“就不必多礼了,今天叫你过来呢,是有一件相对重要的事情想要和你商量一下。”
户部尚书急忙说:“殿下有事,但请吩咐,臣一定会做到。”
朱允熥深呼吸一口气,无奈的开口说:
“这件事情,虽说我很迫切的想要做,但是真要是吩咐给你,恐怕啊,光凭你一个人是绝对不可能做到的。”
一听到这话,张三顿时疑惑起来,对朱允熥说:
“殿下所干之事,莫不是什么大事?”
朱允熥点头示意他坐下,然后又对门口的太监说:
“去把三杨叫来。”
很快,杨士奇、杨荣,杨溥过来了。
三杨也到了,户部尚书也在,朱允熥便进入正题说道:
“要想解决百姓们吃饱肚子的事情,诸位可知道,根本原因在哪里?”
杨士奇开口说:
“殿下以前说,要让马三保去海外寻找叫土豆和红薯的东西,说这几样东西可以成为百姓们以后的主食,量产非常大。我想这解决百姓们吃食问题,应该就是这两样东西。”
杨荣和杨溥也都纷纷点头。
然而朱允熥却叹了一口气说:
“这个问题虽说能够解决一部分食物的问题,但是这食物究竟能否吃到百姓的口中,却还是一个未知之数。”
杨士奇皱眉,对朱允熥说:
“殿下的意思是……”
朱允熥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把问题抛给了他们,说道:
“我想问你们,这天下的百姓们吃不饱,原因是什么?”
户部尚书张三开口说:
“一个是因为粮食太少,一直比较紧缺,难有大丰收的时候。再者就是,就算有粮食,也几乎被掌握在士大夫、有钱人、地主,士大夫,诸侯手上。
他们从来不愁吃,甚至可以浪费,但普通的百姓却要省吃俭用,甚至再贫穷一些的,几乎是吃不上饭。”
朱允熥微微点头说:
“也就是说,粮食其实勉强是够,只不过掌握在士大夫地主的手上,让普通百姓们吃不上。
所以就算红薯土豆这些真的在海外被找到,用于大面积种植的话。那些底层的贫穷百姓们就能够,不用挨肚子饿了吗?”
杨荣看着朱允熥,缓缓开口说:
“所以殿下的意思是,就算有了充足的食物,也依旧是掌握在那些贵族的手上,他们不愿意给底层的百姓们吃饱的粮食。”
朱允熥微微点头:
“不错,因为百姓吃饱了,这些贵族们还怎么压榨他们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