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科举
“新科举?”顾老先生疑惑了下,询问道,“皇上的意思是科举要重新举行,但是科举的考试内容要改?”
苏揽月点头:“是。以前的科举内容想来顾老先生比我清楚,太过于形式化了,内容也很空洞,说句纸上谈兵也不为过。我不希望以后我的臣子们都是如此,我希望他们更加务实一点,如此才能真正做到走进百姓中,为百姓办实事。”
这话一出,顾老先生连连点头:“皇上所言极是。”
他看了一眼面前这些宝藏书:“皇上现在拿出来的这些书毋庸置疑是极好的,只是微臣惭愧,这里面的许多字微臣并不认识。既不识字,那便看不懂里面到底写了什么。
更何况就算看了,恐怕深入研究到真正便以此编书出来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这科举恐怕一时半会举办不了。
而且书就算编制出来了,那么学子们从学到能参加科举,甚至是金榜题名也需要很长时间,可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际。”
“这上面的字我称之为简体字,这是《简繁体对照字典》,到时候太傅只需要根据这本字典就能识得这些字了。”
不久之前封官,苏揽月也封了顾老先生为太傅。
考虑到顾老先生年事已高,所以免了早朝,只需在他有事禀报的时候来就可以。
顾老先生接过字典,翻看了两页,眼睛发亮:“皇上,这字典是谁编制的?他可还活在这世上?”
苏揽月笑着摇了摇头:“他不在这里。”
顾老先生失落,能编织出这样字典的人,他是真的很想和他交流交流一下心得。
“不过如果对方知道自己编制的字典能得太傅如此赞赏,想必也会很高兴的。”苏揽月诚恳道。
顾老先生能教导出这么多优秀的学子,他本身的才华不容置疑。
而身为文人,自己的作品能得如此有才华且德高望重之人赞赏,必然会心生欢喜。
顾老先生摆了摆手:“皇上言重。”
苏揽月摇头又继续说道:“太傅所言的科举推迟又或者朝廷正在用人之际,朕也考虑过,但朕思来想去,还是宁缺毋滥。朕宁愿这科举推迟,又或者一时半会人手紧缺,也绝不让只会空谈的人进入朝廷。
或许其中确实有那么一些务实之人,但如果他们务实的话,朕也相信他们面对新科举内容,他们必然会认真钻研,到新科举举办的时候,他们必然会惊艳朕。”
顾老先生闻言再次点头:“得皇上所托,微臣一定尽心竭力去编制新科举要用到的丛书。”
“新科举我不希望只局限在一方面,经济、法理、教育、工学、农学、医学、军事等等,我希望都能涉及到。所以此次朕打算让所有臣子们都参与其中。不仅如此,但凡在其专业领域有成就者,哪怕不是大臣,亦可通过张贴告示广招人才参与其中,太傅以为如何?”苏揽月问道。
顾老先生哪里不肯:“微臣以为皇上思虑周全。”
“那就这么做吧,不过还是要靠太傅主持大局。太傅既能教导出这么优秀的学子,那么在这方面朕是极为信任你的。”
顾老先生提了一下衣袍就要跪在地上领旨,但苏揽月拦住了他:“太傅不必多礼。”
顾老先生没有再跪,但还是抱拳对苏揽月深深鞠了一躬:“微臣领旨。”
新科举,新的科考内容编制的事情就这么定了。
而告示很快就张贴在各处。
“这告示写的什么了?”新皇登基,整个朝都也是新气象。
往年有任何告示,大家都是躲着走,因为生怕是征兵抓壮丁的告示,可这会儿大家都知道一切不一样的,他们不必如此胆战心惊的。
所以这会儿看到新告示,不少路过的百姓都忍不住过来围观。
“这上面说,皇上准备重新举办科举,但科举的内容有变,先在整个大雍召集各类人才,不局限于文人,只要在某方面擅长,不管是士农工商还是琴棋书画等等,也不论出身,都可以报名参加,一旦被征用有奖赏。”
“这是说就算我们是个种田的泥腿子,但只要我们种田厉害,我们也能参加这什么新科举内容的编制?”听完之后,有人发出疑问,语气里充满了不可思议。
“看着告示的意思确实如此。”
“那我不也有机会了?”
“你有个屁机会,就你那三脚猫的种田把戏,不把稻田都毁了那都是祖坟冒青烟了,你可别去丢人现眼了。”
被说的人不服:“谁说的,种稻子不行,但我种菜不是挺行的。”
“你说的行指的是你三天两头偷懒不给田里的菜浇水,导致菜都枯了这种行?”
“你给我闭嘴!”
“我就不!”
眼见两人要吵起来了,旁边的人连忙去阻扰。
只是毋庸置疑的是,这告示很快就在整个新都,乃至新都之外都传开了。
而很快就有人毛遂自荐想参与其中,但这些人更多的是识字的知识分子,而苏揽月目前最需要的会种田的农民却还没有。
“皇上,您之前吩咐微臣的,将那些贪官污吏手中的田地都收拢起来。这些田地已经进行了重新丈量,并且登记在册,请您查阅。”赵金将手中的册子递上前。
青易走过去接了过来,然后交到苏揽月手中。
苏揽月翻开简单看了一下,当看到那田地数量的时候眸光微微一沉。
如果说天底下所有田地总共是十,那么光是这些贪官污吏手中就占了六成,这样的占比可以说是可怕至极,可见这些人到底有多贪。
他们将本该属于国家,属于百姓的田地如此占为己有。
然后让那些无地可耕种的百姓们只能卖身为佃农。
佃农们没日没夜地干活,可是一年到头下来也得到的也只是一个勉强果腹。
可恨至极。
“这些佃农你打算如何安排?”苏揽月翻看完手中的册子之后,将册子放下,才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