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科幻小说 > 第四纪浩劫 > 第二十二章:古怪的钻井

第二十二章:古怪的钻井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吴中校,您来啦,这边请!”陆言引着几位船上来的“工人”像前走,他管那姓吴的叫中校,李牧洋这才明白,原来这几个是乔装的军士,为首的那位是名中校。这位吴中校国字脸,剑眉长眼,耳似元宝口如弦月。在船上这两天他跟李牧洋已经混熟了,见李牧洋尴尬的定在那里,遂退后两步走到跟前拍拍他的肩膀:“牧洋老弟,走啊,进去说话!”

    陆言也冲他笑:“李工,这里不是说话的地儿,走走走,这里风大,去下层说话。”

    进到里间,那是位于露台下方的一层超大空间,工人们正在安装玻璃隔墙,李牧洋是越看越糊涂:这是钻井啊,怎么弄这些个玻璃门干嘛?奇怪的设计还不止如此,李拿眼一看就知道上层的钻井根本没有通下来,整个空间看起来就是个独立于上下空间的二楼楼层。

    “现在的进度能跟上计划吗?”吴中校边看边问。

    “这一点没问题,公司的精锐百分之七十全在这儿了,您瞧那个器械库,主体已经完工了,正在铺设防潮材料。”陆言严肃认真又颇为自豪的说道。

    “实验室的问题怎么样?”

    “还是前天汇报的那个问题,我跟净卫的工程师谈过,反正他们说一定要完全静止才行。”陆言和吴中校的话听的李牧洋云里雾里,好歹干这行这么多年了,这种设计的钻台还是头回见到。

    这时,对面一个蹲在地上手拿仪器的年轻人站了起来,他看见陆言,便紧走两步跨过一堆钢板和薄膜上前说道:“陆总,昨天跟你说的问题,有解决办法了没,我们今晚就要开工了。”

    陆言看向吴中校,吴中校终于转向左边的李牧洋:“李工程师,现在咱们这个平台在施工时遇到个麻烦,你过来这边,我跟你讲一讲。”

    李牧洋跟着吴中校走到一面铁墙面:“你看啊,这钻台建在海上,每天被风浪吹来打去,无论是主体还是内部,遇到大风大浪就会有小幅度的摇晃,你干海上作业的年头长,又是新纪元的首席工程师,我想问问你,有没有什么法子让这第二层它不摇晃。”

    李牧洋心想这都不叫人话,但他还是很客气的说:“吴……吴中校,远洋上风大浪急,有点小摇晃是不可避免的,据我估计,这种钻台的错差区间只有5厘米左右,相对诺大的钻井,5厘米的摇晃不会影响钻探工作。”

    吴中校和陆言意味深长的对视了一眼:“牧洋,这座平台除了要钻油外,还有一些精密的仪器会入驻进来,不要说5厘米,就是1厘米的摇晃也会导致实验产生误差啊。你干这行很久,海上作业经验一定很丰富,总之我们就是希望这二楼不跟着风浪摇晃,你看看到底有没有法子解决。”

    李牧洋心里直犯嘀咕,吴中校跟陆言郑重其事的望着他,看来这个问题还真是一定要解决的,他沿着整个二层绕了一圈,又摸了摸外墙铁板,心里有了一个想法。

    “吴中校、陆总,这一层的空间太大,不可能不摇晃,不过要是只让二楼其中一部分空间不晃,那我倒是有个办法。”

    吴中校和陆言交头接耳一番之后,陆言指着一间玻璃房点点头,于是吴中校说道:“行啊,你看就那间最大的,南边那间怎么样,你能让它不摇晃吗?”

    李牧洋一看,嚯!好大的房间啊,里面摆二十张碰球桌都不嫌小:“行,这没问题,我有法子。”

    “哦?太好了!请你具体说一说。”两人一齐问道。

    “早年在华亭郡的时候,我们那边的造船厂有一年收到台风预警,当时我们有一只大船正造了一半,外壳已经造好了,但里面有很多不能碰撞的材料,哎就跟现在这二楼一样,当时我们那儿的老船工想出一主意来给大船里的东西减震。”

    “说来也简单,用的是粘稠的淀粉,把它们做成一包一包的,塞满船坞,这东西是非牛顿流体,遇强则刚遇弱则软,而且不像弹簧还有反推力。”

    “我的设计方案就是把用水和过的淀粉装在密封塑料包里,要又扁又大,然后把它们当墙纸一样铺在墙面,再在外层铺一层防水板材,然后再建玻璃房,这样的话,整个玻璃房像建在淀粉池上一样,不管是风大风小,墙里的淀粉包都能化解来自外部风浪的作用力!”

    “关键在于,包淀粉的袋子不能太次,水份一旦流失,湿粉成了干粉,那就没什么弹力了;另外要铺满一间房子的六个面,少说也要几吨重的粉吧,这么重的粉压在一个小空间里,不知道钻井下面是什么东西在支撑,如果承重能力不够,整个钻重会发生微小的角倾。”

    说音刚落,吴中校和陆言带头鼓掌,吴中校严肃的说道:“牧洋,真有你的,想的法子不错,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啊,陆言,马上着手安排所需的一切材料,用快艇运来!”

    “是!中校!”陆言用赞许的目光看了一眼李牧洋。

    接下去的三天里,陆言让李牧洋留在马其亚那项目工地,并提升他当总设计师,等淀粉的两天里,他走遍了上上下下,发现这座平台根本不是钻油用的:高地搞焊接的工人虽然忙的热火朝天,但他们的活计干得糊里糊涂,一会儿点点这里一会儿戳戳那里,好像是做样子给谁看似的。

    钻井管道没有直通海底,而是直接用螺丝固定在钻台表面,而且管道太薄了,不要说钻油,就是拿它当烟囱都嫌差。

    真正认真施工的是往下第二层,到处都是大玻璃,好像这里是玻璃工厂似的,这每块玻璃的高度都在28米左右,大多数玻璃房已经完工,只剩下要做减震的那最大的房间还没开工。

    让李工叹为观止的是,这里居然有海下空间,再往海底100米以下有一个大空间,透过一个个圆形舷窗能看到海底世界,一道道特制的抗压照明灯将四周360度海域照的通亮,海况好的时候,李牧洋可以毫不费力的看清60米以内的海底风景:幽蓝的海水里,大量驱光的小鱼追随至此,你能想到的颜色全都能从鱼群里找到,还有身形如龙的深海带鱼、会自行发光的小猪章鱼、姿态优美却又致命的鳐鱼、犹如海底轰炸机的蝠鲼、还有一种生活在极深海底的稀有鱼种:安康鱼。

    这些鱼李牧洋之前都见过,不过很多都是死的,深海鱼出了水面几乎都会自爆而死,如今头回亲见这么多活的稀有鱼种,李牧洋着实开了眼界,几乎忘记了这座大钻台无处不在的古怪之处了。

    这里的人被禁止打电话,这一点是李牧洋不太习惯的,头半个月李牧洋一天要接几十通电话,现在突然一个电话也没有,这让他有些不安,好在两天后运淀粉的大船到了,二层又开始忙活起来。

    得亏是人多,本来三天才能完工的项目一天半就结束了,而且保质保量,8月6日下午一点,整个平台二层已完美收工,李牧洋在整个工程作业期间的贡献可是不小,为此吴中校和陆言对他是大加赞赏,但李牧洋总是有种感觉,他感觉吴中校的心里似有难言之隐,有时李牧洋会看到吴中校在玻璃房内接电话,那是他的上级打来的,似乎是在向他询问工程进度。

    吴中校一般在接完电话之后,表情总是阴沉多过喜悦。还有一次,他一个人面对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发呆,李牧洋无意中竟然看到这位威严的军官正在忍着眼泪,这件事让李牧洋感到害怕,夜深人静躺在自己的舱房,透过舷窗向外望,看着幽深邃蓝的海底,他的心里隐隐作痛,却不知这痛从何而来。

    8月9日起,位于海面以上露台以下的第二层全面封闭,所有人窝在海下100米处的第三层,整整两天时间,他们一步也没踏出房间,吃喝拉撒全在海下,到了12号上午才解禁。从那时起,二层就不准人进了,包括李牧洋在内的所有人,想要去露台只有坐电梯从海下100内的生活区直升到露台。

    12号剩下的时间,海下第三层,也就是生活区开始空间改造,据吴中校说,要把米国的声纳和鱼雷舱改造成别的用途,这一天叮叮当当的声音一直没断过,以至于到了晚上李牧洋被吵的一直没睡着。

    虽然没睡着,但在半夜的时候却有了个惊人的发现:两艘艇身标有邗国国旗的潜艇从他的舷窗前掠过,停在了东面某处,他原以为这两只大家伙只是来运东西的,卸完货就走,没想到潜艇停在三层某处后就再也不移动了。

    13号早上,李牧洋坐电梯直上第一层露台,路过二层时电梯停了,打里面进来一个漂亮的女人,穿着白大褂戴着蓝帽子和蓝口罩,李牧洋这心里咯噔一下,心说太漂亮了,干这行这么久,很少看见这么美的女人跑到这地方来!

    书中代言,读者们知道,这个人是许佩茹,12号晚上乘坐魅影级潜艇秘密进入马其亚那基地,她和一批实验室器材一并登台,当晚没睡,和三名小组同事还有十几名岐江人民医院的医护工作人员通宵布置实验室和三个样本间。

    李牧洋是没机会进到二层观看,只要他进去就会发现,里面全是整齐的线路和各种从未见过的医学实验设备,英曼也是下了大本钱,把整个岐江疾控中心几乎全搬来了,所有设备都是世界一流的,还有很多一次性耗材如:棉纱、酒精、针管针头、皮管束带、玻片试管等等全都是从岐江市立医院的仓库里搬来的,那些一时用不上的医疗物资则搬到圆顶大仓库存放。

    李牧洋看到许佩茹走出二层时,她是刚刚洗完手出来透透气,在电梯里,许佩茹跟里面的人微微一笑,电梯里的男人们全傻傻的定在那里,好像发现了一条来自马其亚那海底的绝色美人鱼。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