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三书六聘
张龙见阿勇鸟都不鸟他就走了,摸了摸鼻子满脸尴尬。
一行人回到山庄,顾惜月领着两个丫头,回去换衣服,两位姑姑去厨房做饭。张龙一个人坐在客厅喝茶。
前世张龙没结过婚,穿越过来已经成亲了,这个时代的成亲流程,他根本就不知道!
吃饭的时候,张龙问花开姑姑。
姑姑,阿勇说让你家姑爷去帮他提亲,可是你家姑爷,对成亲流程根本就不懂。
还请姑姑和我说说,成亲的流程,你家姑爷去提亲,是不是属于媒婆那种角色?
花开和富贵听姑爷说完,满脸黑线。
两人心里想着,你特么是成过亲的,老娘还是个黄花大闺女,你让我教教你?
顾惜月见夫君蠢不自知,伸手扶额,他这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吗?
两位姑姑因为年轻时受过伤,不能生育,两位姑姑此生不打算嫁人,一直跟着娘亲。
成亲对于她们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夫君倒好,跑去两位姑姑面前说“成亲的流程”!
顾惜月见两位姑姑脸色不好看,急忙开口说道:
夫君,成亲的流程妾身很清楚,晚一些妾身和你详细分说,咱们先吃饭,吃完饭,还得去移栽玉米呢。
听小娇妻这样说,张龙立马就反应过来,暗骂自己蠢货。
两位姑姑至今没有成亲,想来是有他不知道的原因,自己跑去问她们成亲流程,这不是在人家伤口上撒盐吗?
反应过来的张龙,立马给两位姑姑道歉。
一顿饭,大家吃的没滋没味,吃完饭,大家全部去田里干活。
一行人来到田里,村长带着村民已经在等他们。
张龙让大家围在一起,他亲自给大家示范,怎么移栽玉米,怎么拔苗,怎么移栽,怎么浇水,以及后面怎么管理。
张龙仔仔细细的教大家,玉米必定是要推广的,只是时间问题。
这些人,往后很有可能,被派去平阳府各个地方,所以张龙教的很认真,很仔细。
顾惜月认认真真的,听着夫君讲解玉米怎么移栽。
张龙连续示范几次,见大家都明白了,给大家分成小组。
小姑娘,小媳妇,负责拔苗,栽苗,因为女性,天生比男人心思细腻!
男同胞,张龙让他们负责挖坑,浇水,搬运玉米苗。
顾惜月领着四个丫鬟,自成一个小组。
花开姑姑负责挖坑,富贵姑姑负责浇水,青儿负责栽苗,明月负责运输,小娇妻负责拔苗,主仆五人刚好分工合作。
村子里的佃户,大家见东家带着东家娘子忙前忙后,和大家做一样的事,心里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大家干劲十足。
张龙来回在田里穿梭,负责指导查看大家栽的玉米苗,遇到有问题的,他负责教好。
不到一下午,三十亩玉米苗全部移栽完成,张龙让大家仔细检查一遍,所有的玉米苗。
检查完玉米苗,张龙让大家回去歇息,明天一早移栽辣椒苗,让大家早些过来。
一行人回到山庄,顾惜月回房间换衣服。
现在她才发现,夫君让两个丫头收拾衣服带过来的好处。
她让两个丫头收拾的是玩具,是香水,口脂,原来夫君出门以前,就全部打算好了!
两个丫头,见自家小姐换好衣服,拿着脏衣服出去洗,两位姑姑她们去厨房做饭。
小夫妻在客厅说成亲的流程。
据小娇妻说,三书六聘,才算是明媒正娶,三书是成亲过程中所用的文书。
分别指:
聘书:即订亲之文书。在纳吉(男女订立婚约)时,男方家交予,女家之书柬。
礼书:即在过大礼时,所用的文书。列明,过大礼的物品,和数量。
迎书:即迎娶新娘之文书。是迎亲接新娘过门时,男方送给女方的文。
六聘分别是指:
第一步叫“纳采”,近代俗称“说媒”,即先由媒人,往女方家中讲明,男方家求婚之意,询问待字之女的年岁与生肖。
然后由男方家请术士“合婚”,卜算,生肖是否相合。
双方同意了,男方就送一只雁给女方作为“献纳采择”之礼,所以又叫“委禽”。
第二步叫“问名”,近代俗称“定婚”,双方正式交换庚贴。
第三步叫“纳吉”,近代俗称“小聘”
第四步叫“纳征”,近代俗称“聘礼”,即于迎娶前几日,男方将议定的聘金,并布帛、衣服、首饰、礼饼等物。
如数以盛大仪仗送至女方家,女家收受后分赠亲友邻里,以示女儿出嫁有期。
第五步叫“请期”,近代俗称“择吉”,即由男家择定迎娶之吉日,并通知女方。
第六步叫“亲迎”,即结婚的当天,新郎,亲率鼓乐、仪仗、彩舆(俗称花轿)到女方家以礼迎娶新娘,并一同回家。
这个程序,当然是六个程序中最重要的,通常所说的婚礼即从此开始。
依“三书六礼”而婚娶者,就叫“明媒正娶”,有着不可动摇的合法性。
听小娇妻说完,张龙不得不感叹,古人对于婚姻非常重视!
八抬大轿,“抬的是大家闺秀”。
重金娶妻,“娶的是完璧之身”。
三书六聘,“聘的是贤良淑德”。
明媒正娶,“娶的是知书达理”。
百里红妆,“迎的是王侯千金”。
可见古代的人们对于婚姻,重视到什么程度!
娘子,按你说的要找媒人先上门,阿勇让咱们去提亲,是不是不合规矩?
顾惜月听夫君说完心里感叹,夫君很多时候睿智精明,偶尔也是蠢萌蠢萌的!
夫君,阿勇让你去提亲,说媒的事还需要你操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