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御赐金牌
顾中,昨天接圣旨的时候。
就觉得奇怪。
圣上怎么会派,六部之一的尚书,来清河县传旨。
现在知道了。
户部尚书,来清河县。
传旨只是一方面,估计最重要的还是,来找女婿谈合作的事。
昨天户部尚书说,要宴请自己,让自己带上女婿。
当时,自己还疑惑来着。
自己一个四品知府。
何德何能,让一个从一品的尚书。
请自己吃饭。
现在看来,人家真正想宴请的是女婿。
请自己,只是顺带的!
张龙见对面的小朋友,当鸵鸟。
也不想咄咄逼人。
几坛白酒而已,犯不上在饭桌上,让人家小姑娘难堪。
张龙加入李远和岳父的圈子。
边吃边聊,免得对面的小朋友紧张。
景傲雪发现,张龙没有注意她了。
渐渐的也放松了下来。
心里想着,不就是几坛白酒吗?
大不了,本公主赔给你就是了。
张龙现在还不知道。
景傲雪搬走了,他几百斤白酒。
也不知道,景傲雪现在想什么。
要是他知道,这个刁蛮公主,搬走了他几百斤白酒,不气的跳脚才怪了!
几人吃完饭,大家移步书房,喝茶。
四人坐下,李远挥手让随从全部退下。
张龙看李远,挥退了手下。
想必是,要谈正事了。
顾大人,贤侄,想必你们已经知道了。
我来清河县的目的?
张龙听话听音,李远没有称本官,而是说“我”。
看样子,今天这事,要么他是有求于自己。
要么,自己这边,“估计是要吃亏了”!
顾中为官十多年,深知多说多错的道理。
何况生意上的事,一直是女婿在打理。
所以,他只是脸带微笑的听着。
并不搭话。
李叔,你这次来,不仅仅只是来传旨的吧?
有什么话,还请李叔明言。
咱们就不要玩那些,弯弯绕的事了。
大家互相猜来猜去的,也累不是?
李远听了张龙的话,满脸笑意。
不笑不行啊,陛下这事,办的不厚道!
张龙这小家伙,待会要是听到,他只有一成的分红。
还不知道怎么跳脚呢!
贤侄,你李叔我,来清河县,是代表醉仙楼真正的东家。
过来和你谈合作的事的。
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块牌子,双手递给张龙。
张龙接过牌子,看着手中的牌子,巴掌大小,纯金打造,一面刻着如朕亲临,另外一面刻着飞龙图腾。
这难道就是,电视剧和小说中提到的,御赐金牌?
景傲雪看见御赐金牌,心里诧异。
父皇,怎么会随随便便的,送人御赐金牌。
顾中为官多年,也只是听闻过御赐金牌,没有见过实物。
李远看翁婿俩,只是看着金牌,没有什么激动的表现。
心里感叹,真是无知者无畏啊!
李远开口解释,顾大人,贤侄,这是当今圣上的御赐金牌。
持此金牌者,可以自由出入皇宫,凡见此金牌者,如见圣上。
持此金牌者,可以号令地方官府,做任何事,不必请旨。
非陛下信任之人,不得持此御赐金牌。
张龙关注的重点,不是令牌的作用,他关注的重点是,这令牌的主人。
刚才李叔说,他代表醉仙楼“真正的东家”。
也就是说,醉仙楼,其实是皇帝的产业咯?
之前,他一直认为,醉仙楼是李海家的产业。
现在看来,是自己想当然了!
仔细想想也对,醉仙楼开遍整个大乾。
整个大乾,州,府,县,何止千个!
这大大小小,一千多家醉仙楼分店。
这样庞大的产业,这么大的肥肉。
谁不想咬一口?
不是一个户部尚书,可以吃得下的!
张龙怎么也不会想到,想和自己合作的会是当今皇帝。
张龙看李远还要继续说,牌子的好处。
打断了他。
李叔,你就直说把,这炒菜和白酒。
你们醉仙楼,打算怎么合作?
李远本来还打算,详细说说御赐金牌的好处,让张龙这小家伙,心里不是那么抵触。接下来自己想说的话。
现在看来,是不行了!
李远无奈,只得说出陛下的条件。
贤侄,陛下的意思是。
他要你手上的白酒秘方。
还有你手上的所有炒菜,菜谱。
作为回报,醉仙楼所有的收益分你一成。
御赐金牌,也送给你。
张龙听了李远说的条件,脸色阴沉。
卧槽,这不是明抢吗?
炒菜,之前就说好了,是按利益的两成结算。
这特么一转眼,砍了一成不算,还想要剩下的炒菜菜谱。
他们知道,所有的菜谱有多少道吗?
再说这白酒,京城卖的,最低都是五十两一斤,两万斤白酒,就是100万两银子了!
这特么,他们一句话,就想要白酒的秘方,他们怎么不上天,和太阳肩并肩呢?
炒菜的利益,虽然比不上白酒,但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两者加起来,张龙想要放开手敛财,一年下来,别说几百万两银子,就是几千万两,甚至过亿,张龙都能做到。
醉仙楼确实庞大,但一成的收益,一年算下来,远远比不上,自己做来得多。
李远看张龙脸上难看,沉吟不语,就知道,这小家伙是觉得被打劫了。
要是小家伙撂挑子不干了,自己还真拿他没办法!
贤侄啊,想必你也知道,大乾立国时间尚短!
先帝在位时,不断的对外用兵。
众所周知,打仗打的其实,就是兵马钱粮。
几年下来,国库已经被掏空了!
先帝薨逝,陛下继承大统。
陛下接收的实则就是一个,“烂摊子”。
历年来,戍守边疆的军队粮饷,赈灾,朝中官员的俸禄等等。
方方面面,都需要银子。
一年的税收,才收上来,转眼就花的干干净净了!
历年来,国库空虚。
陛下为此,也是殚精竭虑,呕心沥血,想方设法的填充国库。
近些年,四夷更是虎视眈眈,大有想侵犯我大乾疆土之势,陛下为此深感忧虑。
没有钱粮,大乾现在想训练精锐,抵御外敌都做不到!
如果再出现天灾人祸,朝廷拿什么赈灾?
俗话说,未雨绸缪,朝廷总不能等到,事临了,才临时抱佛脚把?
若真如此,到时候,受苦遭罪的还不是,黎民百姓?
陛下,励精图治,无外乎是想,让天下太平,让万民吃饱穿暖,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