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上门赘婿只想当咸鱼 > 第72章 东窗事发

第72章 东窗事发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京城。

    御书房。

    泰安帝正拿着两份奏折,比对。

    周旭来报,太傅和户部尚书来了。

    正在殿外等候。

    泰安帝看着奏折,头也不抬的说道:“让他们进来”。

    太傅杨荣和户部尚书李远,两人进了御书房。

    泰安帝拿出平阳知府的奏折,递给杨荣李远,一人一份。

    太傅,你们看看这两份奏折。

    杨荣打开奏折。

    这是平阳知府,离职之前上的奏折。

    杨荣看完奏折递给旁边的李远。

    李远看完手上的奏折递给杨荣。

    泰安帝说道:平阳知府年前上奏请求致仕归老,朕已经同意了。

    他年事已高,归老也很正常,但平阳知府离职之前,又给朕上了一份奏折。

    奏折上说,此次赈灾,筹集的物资可能有问题,让朕查一查这些赈灾的物资有没有问题。

    朕本来以为,平阳知府年纪大了,有点杯弓蛇影。

    但今天早上,收到平阳府同知的奏折,朕就不敢这样想了!

    平阳府,同知王成,现在暂代平阳知府一职。

    这是今天早上,朕收到的平阳府的奏折,太傅你看看这份奏折。

    泰安帝返回玉案,把这次赈灾,平阳府四个县的奏折全部找出来,周旭把这些奏折搬到李远面前。

    李远,你看看平阳府这次赈灾,奏折上的钱粮物资。

    杨荣打开奏折,上面说的是平阳府暂代知府王成的儿子王一鸣,改良了一批农具,此农具可以大大提高,老百姓的生产力!

    特此将图纸,进献给朝廷,希望由朝廷推广,改良的新农具。

    奏折后面,附着此次改良农具的图纸。

    杨荣打开图纸一看,这不是张龙那个小家伙的笔迹吗?

    张龙给自己写过几封信,他的笔迹自己还是认识的。

    陛下,这图纸上的笔迹,臣看着像是张龙那个小家伙的。

    那个小家伙什么都好,就是字写的难看!

    泰安帝把火炕图纸,递给杨荣。

    太傅,你再看看这火炕的图纸。

    杨荣接过图纸,两份图纸比对了一下,震惊的抬头看着泰安帝!

    陛下,您是说,这图纸其实是出自张龙之手?

    泰安帝点头。

    此次赈灾,火炕的出现,解决了大乾北方酷寒的一大难题。

    朕对这个火炕是,印象深刻!

    工部现在用的火炕图纸,临摹的就是这一份。

    这份原件,一直在朕的手上。

    朕闲暇时,也会看看这火炕图纸。

    对上面的字迹,朕一直感觉熟悉,却又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

    今天早上,收到平阳府王成的奏折。

    朕看到附在奏折后面的图纸,和火炕图纸一模一样的笔迹。

    朕才想着,这中间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朕不查不知道,一查朕才知道,平阳知府奏折中,提到赈灾物资的事,不是空穴来风!

    李远看完平阳府,赈灾的奏折。

    启禀陛下,臣没有看出这些钱粮物资哪里有问题!

    泰安帝把清河县,县令的奏折,递给李远,你再看看这份奏折。

    李远接过奏折,看了一下上面的内容。

    这是年前,清河县,县令上奏救灾的奏折。

    抛开救灾的对策不提,上面大体预估了筹集的银子,粮食,并且说了已经筹集到的粮食银子。

    奏折上说的数量,和刚才自己看见清河县赈灾筹集的物资不一样啊!

    李远急忙找出清河县上呈平阳府的公文,这份公文上写的是,清河县银两一万两,粮食一千担,其他物资若干。

    奏折上说的是,已经筹集到的银两是五万两,粮食是五千担。

    陛下,这份奏折和清河县,县衙发给平阳府公文上,赈灾的钱粮数量差距巨大!

    李远,你把奏折和清河县公文给太傅看看。

    杨荣接过李远递过来的奏折公文,详细看了一遍,气的胡子一翘一翘的。

    杨荣躬身行礼。

    陛下,这平阳府暂代知府,胆子也太大了!

    贪污赈灾钱粮不说,还冒领别人功劳,如此胆大妄为,请陛下,下旨惩处王成。

    泰安帝看老师胡子,都气得一翘一翘的!

    不禁觉得老师这副样子,很有趣!

    太傅,稍安勿躁。

    上次雪灾,顾中献上来的赈灾对策,以及火炕图纸,对此次赈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次改良的农具,朕仔细看过,比现在老百姓用的优良了很多!

    如果改良的农具推广普及,对大乾的老百姓来说,是莫大的福音!

    有了这些改良的农具,老百姓可以大大的提高生产效率!

    顾中几次大功,如果不赏朕都觉得脸红。

    朕打算让顾中,做平阳府知府,太傅,李远你们看如何?

    陛下,顾中在清河县不贪不占,兢兢业业,顾中升任知府,臣认为可行。

    但吏部那边?

    太傅的意思,朕懂。

    “董太师一手把持吏部多年,这些年吏部有点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意思”!

    这次朕就是要看看,朕直接任命顾中为平阳知府,他们会有什么反应。

    朕,这些年,看在董贵妃和三皇子的面子上。

    对董家多有容忍,但如果董家不知收敛就怪不得朕了!

    王成一个小小的同知,敢如此肆无忌惮,他后面要说没人,朕是不相信的!

    李远,顾中升任平阳知府,你怎么看?

    回禀陛下,顾中此次进献的赈灾对策,火炕图纸,以及这次改良的农具图纸,升任知府无可非议。

    臣赞成,顾中升任平阳知府。

    泰安帝点头,那就这么定了。

    升任顾中,为平阳知府。

    泰安帝坐在玉案前,亲自拟旨。

    大意为:“清河县,县令顾中,清廉公正,兢兢业业 ,忧国忧民 ,进献国策,功莫大焉,朕知之心怀甚慰,为表卿之功劳旨到之日起升任平阳知府,望卿恪守不渝朕深望之,钦此”。

    泰安帝写好圣旨,想了想,又写了一道圣旨。

    大意为:“平阳府暂代知府王成,贪赃枉法,冒领他人功劳,大逆不道,旨到时即刻收监,押回京城受审,其子王一鸣系王成同谋一同收监,其王家家眷流放北疆三千里,以苦工赎罪,钦此”。

    泰安帝写好圣旨,盖上玉玺,把两道圣旨交给李远……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