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物资10
星系往往互相聚集成“星系团”,若干星系团再聚集成更高一级的集团,即“超星系团”,1978年人们首次发现在室女座超星系团中有一个尺度达上亿光年的无星系空区。1980年又在英仙座超星系团中发现一个尺度为1亿光年的类似空区。此类大尺度的无星系空区即称“巨洞”。1981年曾在牧夫座发现一个体积达10亿立方光年的巨洞,但证据不很充分。1986年开始肯定其确系迄今所知的最大巨洞,它大致呈球状,直径3亿多光年,其内部未发现正常的亮星系。后来在该巨洞中发现了少数异常天体——均为发射星系(射电星系)radio galaxy ,估计那里的星系总密度约为正常情况下的10。巨洞的发现是当代观测宇宙学的重要进展之一,它深化了人们对宇宙大尺度结构的认识。巨洞和巨弧,宇宙时空构造不可思议令人震惊20世纪80年代天文学的重大成就之一,是对宇宙大尺度结构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们的宇宙是由尺度为上亿光年的物质聚集区—超星系团—和尺度与之相当却异常空虚的“巨洞”区域交织构成的,超星系团往往就是巨洞的边。星系和星系团的形成,目前有两种互相对立的理论,一种认为先形成星系,然后众多的星系彼此吸引而聚集成星系团;另一种理论即“薄饼模型”。
该理论认为在早期宇宙中先形成星系团或超星系团那样的巨大物质集团,它们坍缩成扁平的片状结构,即所谓的“薄饼”,其中的物质后来再碎裂形成星系。它们都需要进一步证实。 银河系中心部位的超大质量黑洞一般被天文学家们称作“人马a”。这是一个位于银河系中央的巨型黑洞,距离地球约26万光年。这个黑洞的周围被一个吸积盘包围,这是一个正在盘旋下落的气体尘埃物质盘,当物质下落时产生剧烈摩擦,加上势能大量释放,这一区域会产生剧烈的辐射。
宇宙大尺度结构,定义:天体在比星系团更大尺度上的分布和运动特征 [2] 。
大尺度结构,在物理宇宙学中指可观测宇宙在大范围内(典型的尺度是十亿光年)质量和光的分布特征。巡天和各种不同电磁波辐射波长的调查和描绘,特别是21公分辐射,获得了宇宙结构的许多内容和特性。结构的组织看起来是跟随着等级制度的模型,以超星系团和纤维状结构的尺度为最上层,再大的似乎就没有连续的结构了,这所指的就是“大至矣哉”现象。
星系巡天的结果显示我们的宇宙似乎显示一种“泡沫网状”结构。几乎所有的星系都分布在狭窄的“纤维带”上,而在它们的中间则是巨大的空洞,天文学上称为“巨洞”。这些巨洞的体积巨大,有些直径可达3亿光年,其中几乎空无一物。但是这样说并不正确,因为尽管我们看上去那里确实是什么也没有,但实际上这里充斥着暗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