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文书
由若干个星系团聚在一起形成的更高一级的天体系统。又称二级星系团。通常,一个超星系团只包含几个星系团。超星系团大多具有扁长形,其长径约60~100百万秒差距,质量1015~1017太阳质量。超星系团的存在说明宇宙空间的物质分布至少在100百万秒差距的尺度上是不均匀的 。20世纪80年代后,天文学家发现宇宙空间中有直径达100百万秒差距的星系很少的区域,称为巨洞。超星系团同巨洞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宇宙大尺度结构的基本图像。
本超星系团——本星系群所在的超星系团称为本超星系团。较近的超星系团有武仙超星系团、北冕超星系团、巨蛇-室女超星系团等。
银河系、河外星系都是宇宙中的一部分,用最先进的观测手段观察宇宙,已经能够观察到距地球200亿光年的天体。以此距离为半径所绘的大圆球,就是人类所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所有的星系和在一起,构成了最大的天体系统,称为总星系。但并非宇宙边界。
河外星系与总星系严格说来不能称为天体系统,前者将银河系外的所有东西不分级别的放在一起,而后者仅仅将能观察的天体放在一起。与前面所提的划分标准不同。
太阳质量是用于测量恒星或如星系类大型天体的质量单位。它的大小等于太阳的总质量,大约1989x1030 千克(一般取20x1030 千克)。用单位符号即可表示为m⊙:太阳质量是地球质量的33万倍。
总星系是指人类观测所及的宇宙部分,也有人认为,总星系是一个比星系更高一级的天体层次,它的尺度可能小于、等于或大于观测所及的宇宙部分。
总星系的结构和演化,是宇宙学研究的重要对象。有一种观点认为,总星系是2x10e10年之前在一次大爆炸中形成的。这种大爆炸宇宙学解释了不少观测事实(元素的丰度、微波背景辐射、红移等)。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现今的总星系是由更大的系统坍缩后形成的,但这种观点并不能解释微波背景辐射。
总星系的典型尺度约为100亿-150亿光年,年龄为150亿年量级,所包含的星系在10亿个以上。每个星系平均有着1000亿颗恒星。通过星系计数和微波背景辐射测量证明总星系的物质和运动的分布在统计上是均匀和各向同性的,不存在任何特殊的位置和方向。也不存在任何特殊的方向和位置。也就是说,既没有发现总星系的核心和边缘,也没有发现运动的特殊趋向。总星系所含的物质中,最多的是氢,其次是氦。从1914年以来,发现星系谱线有系统的红移。如果把它解释为天体退行的结果,那就表示总星系在均匀地膨胀着。
星系谱线红移这一现象,如果用多普勒效应解释为它们都有极大的速度,那就意味着总星系在不断地膨胀和扩大。总星系的结构、演化是宇宙学研究中的根本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