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文件
棒旋星系,是指中间具有由恒星聚集组成短棒形状的螺旋星系。大约三分之二的螺旋星系是棒旋星系。短棒通常会影响在棒旋星系里的恒星与星际气体的运动,它也会影响旋臂。棒旋星系的旋臂则看似由短棒的末端涌现。而在普通的螺旋星系,恒星都是由核心直接涌出的;在星系分类法以符号sb表示。
一种有棒状结构贯穿星系核的漩涡星系。在星系的分类中,以符号sb表示,以区别于正常螺旋星系s。
在全天的亮星系中,棒旋星系约占15当统计到较暗的星系时,棒旋星系的比例提高到25。棒旋星系在质量,光度和光谱上,在成员天体的星族类型, 气体和尘埃的分布,星系盘和星系晕的结构以及空间分布的特征等方面,都和正常的螺旋星系相似。
棒旋星系在运动方面的特征是:核心常为一个大质量的快速旋转体,运动状态和空间结构复杂,棒状结构内部和附近的气体和恒星都有非圆周运动; 星系盘在星系的外部似乎居主要地位, 占星系质量的很大一部分。
按照哈勃的分类法和沃库勒的分类法,棒旋星系可分为三类:1正常棒旋星系sba、sbb和sbc;2透镜型棒旋星系sb0;3不规则棒旋星系sbd和sbm。
正常棒旋星系的特征是棒状结构明显,旋臂从棒端伸出,通常与棒体成90度。旋臂从次型a到c越来越展开。sba和sbb的棒状结构光滑,而sbc的棒体和旋臂上都有明显可见的亮星、亮节或亮团。
透镜型棒旋星系sb0与椭圆星系的不同之处是具有棒状结构,与正常棒旋星系 sba的不同之处则是没有旋臂。它的外形犹如希腊字母Θ,即中心有一亮核,核外为一圈亮度较暗并与核共心的透镜型星系盘,棒体的两端一般交于盘体的周边之上。
不规则棒旋星系sbd和sbm的棒状结构不一定在星系的中心位置上,其旋臂结构的不规则性从d向m递增。棒状结构的光度约占星系光度的10~20;颜色往往比旋臂红。
旋涡星系(spiral galaxy),是观测到的数量最多的一种星系,因其形状似旋涡而得名。旋涡星系在其对称面附近含有大量的弥漫物质,从正面看,形状像旋涡;从侧面看,便呈梭状。
旋涡星系的代号为s型,s后另加a、b、c等英文字母,用来表示旋臂的松紧程度,a表示最紧,c表示最松。外形呈旋涡结构,有明显的核心,核心呈凸透镜形,核心球外是一个薄薄的圆盘,有几条旋臂,在旋涡星系中有一类的核心不是球形,而是棒状,旋臂从棒的两端生出,称为棒旋星系。
仙女座星云、三角座星云、惠而浦银河均为旋涡星系 。
在宇宙中高速运行具有星系核的星系,当它追及到另一个具有星系核的星系时,如果两者的运行速度相近,就会相互吞噬,形成了一个更大的星系。倘若这两个星系的星系核相遇,就会相互绕转而形成一个质量更大的高速旋转的星系核。这个高速旋转的星系核就像一个巨大的发电机,从它的两极爆发出能量强大的粒子流向远方喷射。星系核的能量越大,喷射粒子流的流量也就越大,喷射得也就越遥远。此类星系核称为两极喷流星系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