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东南能收税?
又到了争宠的时候了。
这次不是在皇帝面前争宠,这个穷鬼,不配咱们两个争宠,咱们要争,就争义父的宠。
周皇后率先说道,“义父,您为啥对那昏君那么好,给了他那么多钱?我可是您的儿媳妇,我也想要!”
袁贵妃坚定的点了点头,“对啊,义父,为啥给昏君那么多钱,还不如给儿媳妇我呢?”
朱由检气得心头狂跳,这,这是要造反吗?你们俩一唱一和,昏君昏君都叫的那么顺口了吗?
沈冲在旁边想笑又不敢笑,对陈子新说,“庄主,老刘家的老母鸡好像要生了,我去看看,有没有需要帮忙的,顺便帮他家的老母鸡接个生。”
说完,一溜烟的跑了。
留下了陈子新目瞪口呆!
帮老母鸡接生?大哥你是认真的吗?
你这鸡遁比尿遁还离谱啊!
陈子新笑着道,“成林既然拜了我为义父,我自然不会亏待你们一家。你们放心好了,这钱虽然交给了那个昏君,但是不是给他的,是要他为天下用出去。他自己最多只能用两百万两白银。至于你们一家,以后天下安定了,还怕我不给你们钱吗?”
看到她们俩还要说,陈子新笑道,“好啦好啦,以后让公子过年过节给你们发钱,过节发一万两,过年发十万两,发给你们做私房钱,成林也不能干涉你们用钱,行了吧?”
周皇后和袁贵妃大喜过望,在义父这里随便撒撒娇就是十几万两白银,我的天啊!那个穷鬼昏君一年只给我们发几百两,差距也太大了。
果然在义父这里撒娇才是最正确的。
至于两个三十岁的老妇,在十七岁的少年面前撒娇会丢面子?
拜托,我有那么多钱我还要什么面子?
陈钺虽死,陈钺精神永存!
看到她们俩还要说话,陈子新板起了脸,道,“好了,接着说正经事。”
两个女人顿时不敢再说话。
陈子新接着说道,“成林,我一看就知道崇祯那昏君接下来的章程根本就是没有。你去告诉他,接下来,他的重点,要放在东南,东南,才是大明真正生死攸关的地方。”
崇祯懵逼了。
东南?
大明北面是鞑子,西边李自成,西南有张献忠,现在又出川窜到了中南的湖广一带,唯独东南稳如磐石。
义父为何说东南是大明生死攸关的地方?
后世很多历史学家喜欢说,大明兴于东南,亡于西北。
然而也有很多历史学家喜欢说,大明兴于东南,亡于东南。
前面一种说法很容易理解,但是后面的一种说法一般人不能理解。
前面一种说法,说的是李自成从西北起兵,而后一种说法,说的是为什么西北会大乱的内在原因。
这种说法在很多人眼里实在是匪夷所思,因为他们无法理解。
就跟很多后世的人一样,无法理解,西方国家的工人工资如此之高,是不是说明人类历史走向了大同,是不是说明了剥削已经消失,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的终点?
这些人无法理解的事实是,西方国家的工人只劳动了一分,却获得了十分的报酬,当然没有被剥削,但是他们的产品,本来只有一分的价值,却在全球化的经济中,卖到了百分的价格,而那些发展中国家的工人,付出了千分的劳动,却只能得到百分的酬劳,还要用这百分的酬劳来购买本来只值一分的产品。
在现代全球化中,西方国家从资本家到工人甚至流浪汉,从九十岁老翁到刚出生的婴儿,都是剥削者,那价值百分的产品,资本家剥削了九十分,工人剥削了九分,都是从发展中国家的劳动者手中剥削来的。
明朝东南问题就是如此。
有人问,明明土地兼并最严重的是东南,大地主大官僚也是在东南,为什么不是东南造反,而是西北造反?
东南工商业,走私,海盗,搞得如火如荼,人人都是这场饕餮盛宴的参与者,老百姓就算失去了田地,养点蚕抽点丝就能过日子,还能去矿上采矿,甚至因为文娱兴盛,随便倒卖点文人字画做个倒爷也行,要知道一个落魄书生写了手好诗突然声名鹊起字画变值钱了的事在东南比比皆是,实在不行了还可以去走私,或者去做海盗,今天被劫明天劫人,海盗和走私商的身份来回切换毫无违和感。
造反?傻子才去呢!
而西北呢?不好意思,辛辛苦苦种了一年的粮,一件衣服都买不起。
为啥那么贵?不贵才怪呢,到处都是走私,弄到南洋,西洋去能赚好几两,弄到西北去当然也要赚那么多才行,不然你以为商人是慈善家啊。
于是大明从成化朝起,就在这个畸形的体系下活了一百几十年。
好在西北人民淳朴,没衣服穿就没衣服穿,赚不到钱就赚不到钱,一家人共用一套衣服谁出门谁穿衣就这样凑合着过呗,祖祖辈辈都是这样过的。
但畸形社会是不可能永远持续的,明朝末年,天下大旱,东南还好,西北甚至河南就不行了,种地都没收成了。
没收成,又没有其他收入,朝廷还不管不顾,鞑子寇边,天天加征,练饷,辽饷,西北人民就活不下去了。
为啥不到东南多征呢?西北少征点呢?
是的,很多人都这么想过,但没有人做到过。
想到东南多征税的人,基本都是一个结局,死无葬身之地!
有人说,明朝亡于东林党,说实话,这话真的高估东林党了。
东林党不过是东南文人在朝堂中的代表而已,客观的说,东林党中人品不错的人还不少,要是东南文人的另一代表,浙党楚党登台,那才是真的遍地禽兽,满堂猪狗。
所以与其说大明亡于东林党,远不如说大明亡于东南文人更贴切。
但是这个问题根本就是无解的。
东南的老百姓,生活过得悠哉悠哉的,前线的战火也烧不到他们这里,大明西北水深火热,与我东南何干?
想多征收东南的税,朝堂里东林党不同意,地方上文人地主不同意,那些养蚕织布挖矿的老百姓更不会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