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放逐戈壁,我打造人间仙境 > 第63章 沙蚁翻番

第63章 沙蚁翻番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从大坑洞回来已经两天了,那天发现的几个徒步客第二天就离开了那里,小危机总算解除。

    李叶在这几天在专心地侍弄地里的庄稼,用生存树叶盖住泥土防止水分被蒸发过快,检查有没有生病,状态如何。

    原本想给他们顶上盖个什么东西,遮一下过于强烈的阳光,想起经过改良药剂的作用之后植物的生存能力都会大大提高,就取消了。事实证明确实如此,麦苗和玉米油菜苗都长得非常好,大豆也发芽了。

    改良之后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原本不是这个季节的作物,现在也能正常的发芽长大结果,那些蔬菜就是明证,李叶估计只要大体符合气温要求,问题就不大。但想让梅花夏天开花,水稻雪天抽穗估计是不太可能。

    另四个种植池的作物,有的成熟了像香菜可以收种籽,有的树苗太挤要疏一下,有的被莎车兔啃了嫩芽死了还要补种,面积一共5亩多的四个种植池真忙起来事情还是挺多的。

    这些植物都是绿点啊,而他现在缺的就是绿点。

    水管草要尽快买,云蜃虫也加入了购物车,这些玩意儿的价格动辄都是上千个绿点,真心贵!

    而他现在只有寥寥不到10个绿点,真心穷!

    盘算了一下,1到3号种植池的绿点奖励已经拿到了,4号池苗圃的绿点还没拿到,因为树苗都还没长成树,如果都能长大,那这个池子能贡献4000个左右的绿点!

    5号沙土堆的绿点拿完了,6号庄稼池300多个平方的绿点还没发放,其实就算拿到,过几个月收割时候又会被扣光,等于这些绿点只是临时借用。

    水管草长成之后也会有绿点奖励,不过不知道具体多少。其他暂时就没有进项了。

    正在想泥土还是不够,要不要去西赫戈壁外面去找土,忽然发现工作中的沙蚁们忽然安静了下来,一直持续的沙沙声突然消失,这让听惯了这个声音的李叶感觉有些不自在。

    过去查看,发现绝大部分沙蚁都停止了工作,安静地趴在地上不动。

    “这是怎么了?还没到元旦就集体休假?还是罢工了?”李叶奇怪地蹲下来观察,发现沙蚁们并没有什么异常,还是之前的样子,只是不动弹。

    腿都蹲麻了,沙蚁们才一个个地忽然身体一颤,接着背壳上的淡蓝色斑点闪烁了一下,接着所有的蓝色斑点都跟着闪烁了起来,而在在过程中,沙蚁的背壳慢慢融化,膨胀成一个气泡。

    气泡越胀越大,跟沙蚁的身体都差不多大才停了下来,然后气泡慢慢凝固,变成黄色,黄色上渐渐出现一些淡蓝色斑点。

    很快这个气泡与沙蚁本体分裂开来,滚落在地,下方沙蚁的背上一片黑漆漆的,慢慢浮现出一层黄色,很快就长成了另一副背壳。

    而滚落下来的那个气泡,外表的黄色慢慢收缩变成一层壳,接着下方出现几个小爪子,然后是口器,不到两分钟的时间,气泡变成了另一只沙蚁。

    至此,一只沙蚁变成了两只,完成了一次生育。刚生出来的沙蚁立即就投入了工作。

    原来如此,李叶龇牙咧嘴地坐到了地上,蹲太久腿麻了,胳膊上也被蚊虫咬了两个红包。

    2万只沙蚁接连消融背壳鼓起气泡,然后分裂出另一只沙蚁,这些新生的沙蚁绝大部分也是黄壳淡蓝斑点,这代表着有繁殖能力,有一千多只还是黑白斑点,这些和另外2011只一样,是无法繁殖的。

    这一次繁殖,22011只沙蚁就变成了42011只。

    新生的沙蚁有93继承繁殖能力,就是18600只,下个月就能繁殖出18600只。到时总数就会变成80611只。

    第三个月就有13万多,第四个月就变成了20万,第五个月……

    哈哈!能省了好多个绿点,李叶得意地计算着。

    20万只沙蚁半个月就能啃出一个1米深900平方米的种植池!这速度,快如29啊!飞黄腾达指日可待了!

    哈哈!李叶抱住小狼崽狂笑起来。

    “嗷嗷,勒死了!”小狼崽惨叫。

    爬上山居的山顶向北眺望,一片大大小小的山峰,这小群山虽然小,但真的是群山,从几十米的小山包,到一千多米的山峰都有,数一数,较大的山峰有三座,其他十几座都是小山。

    小群山面积大概300平方公里,从北向南山峰高度越来越低,最高峰就在西赫戈壁的边界上。

    给种植池安置好滴灌的水桶,关好门,带齐装备,李叶开始一座座地爬山。

    入口就是之前灰狼战斗流血的地方,从这个山谷可以进入山区。南边的山都不太高,花岗岩质地的山峦,表面平缓而粗糙,没有树木阻挡,走起来也不累,两百米的山包一个小时也就登上了。

    这部分的矮山有个特点,一座山峰与另一座山峰相距甚远,但两峰之间的山谷并不是很深,有的甚至有一道长长的山脊相连,所以走起来不累,不需要下到山谷再向上爬。

    但翻过四五个这样的小山包,山的类型不同了,路就变得难走起来。山体陡峭,岩石嶙峋,脚下凸凹不平,有时上到一半发现上不去,要么一块巨岩挡路,要么山壁角度超过90度,岩羊来了也会大叫搞不定,只好下去换路线。

    这里的山上有许多大块的砾石,基本都风化了,有的大石头一脚踢上去,哗啦啦碎石散落一地。背风处则有不少碎石和粗砂,灰蒙蒙的,一些麻黄草也是无精打采。

    李叶发现,爬山和地面行走不同。在平坦的地面行走时,系统地图自动就把周边方圆几百米甚至上千米的地面都扫描进地图,但爬山,只有上到山顶,地图才显示这座山的全部地形地貌,海拔、植被甚至岩石种类等信息。

    这给他增加了许多运动量,速度也被拖慢了许多,到第三天,他才走完一小片地区,来到了一座较大的山峰。

    这座山峰应该有千米左右,从远处看,山脊两侧有被水流冲出来的一道道沟壑,另一面的山峰整体崩裂了一大块,山体壁立垂直,无法攀登。

    找了一面较为平缓的山体向上攀登,下方还是整块整块的灰黑色岩石,山缝中长了一些野草,再往上就有不少大块大块崩裂的岩层。

    随着风吹日晒,这些岩层会崩裂成小块,小块崩裂成碎石,变成砾石,更小的沙会被吹走,重复着重复了千百年的流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