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养螃蟹被举报
王光明新上任就碰到这样的刺头,真是一个头两个大。
他挤出一抹笑,耐心地安抚了何淑娟,让她先别嚎了,有什么话好好说。
“王队长,你也看到了,我辛辛苦苦种的菜,你看看,都死了。陆婉清她们家的地,却是绿油油一片,肯定是她们家把我家的地种坏了。”何淑娟三角眼一吊,什么瞎话都敢往外说。
陆婉清听不下去了,走上前厉声说道:“这片河滩地,本来就是种什么死什么,是林野把土壤改善了,我们才能大丰收。你非得要回去,当然是原来什么地,换你们什么地了,难道我借了一块铁,还要还给你们一块金子不成?”
王光明本来心就向着陆婉清呢,这么听她这么一解释,就更加坚信何淑娟是故意碰瓷的。
“大婶,陆同志说的情况属实的话,那你还是考虑考虑多给地里施点肥,林野家的地,那也是辛苦施肥,才能这么肥沃的。”王光明劝道。
何淑娟朝地上吐了一口唾沫,笑道:“那王队长,你帮我找他们要点肥料呗!这么大片地,荒了多可惜!”
王光明都快被她气笑了,有本事自己要啊,这不是让他难做人嘛!
“大婶,你们家的地荒了是挺可惜,你看那么大一片河滩地,还在那荒着呢,不也挺可惜。下一步,我的目标就是把那些地开发出来,让大伙有更多的地可以种。”王光明也不傻,才不会被她牵着鼻子走。
说到这里,陆婉清也算是明白了王光明的野心。
这里河滩的确不少,目测至少有二三十亩,如果都开发出来,的确可以增加不少产量,只是,她的肥料也是她辛苦调制出来的,不可能给别人做了嫁衣。
尤其,她不想给何淑娟这样的人用。
好在王光明是一个识趣的人,他没有强迫陆婉清把肥料配方交出来,而是商量道:“陆同志,你的肥料是关键,我想推广,不知道你准备怎么卖?”
陆婉清便没有客气,直接告诉他,如果用她的肥料,一亩地一年的收成,必须给她两成。
这里水稻可以种两季,按亩产一千五百斤算,一年就是三千斤,两成六百斤,不算多了。
王光明觉得合适,正好说回头和其他干部商量一下,何淑娟站在一旁,不屑地翻了个白眼:“呸!你这是做梦呢!什么都不干,光出点肥料,就想拿两成,你怎么不去抢!”
“我凭本事挣钱,干嘛要去抢,你不想用大可以不用,谁也没强迫你,不知道谁刚才死皮赖脸,求着王队长要化肥!今天,我把话撂这了,以后我的化肥,给狗用,给猫用,就是不给姓何的用!”陆婉清噼里啪啦说了一通。
还别说,全大队,就她姓何,你说气人不气人!
何淑娟被怼,背着锄头气呼呼地走了,她要去找余支书,这么大的损失,总要有人买单才行!
她现在是越发的没脸没皮,知道李妙莲不喜欢许二赖,就指使她去找余光辉,迫于无奈,余光辉每次都会给李妙莲两三块钱,家里的伙食顿时上了一个台阶。
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让他们吃上肉后,就再也回不去吃咸菜的日子了,李妙莲虽然不乐意,但她找余光辉的次数却越来越多。
参观完自留地,王光明又回了大队部,开始开会。
陆婉清回家,继续安排赵小兰做棉袄,自己则开始设计呢子大衣。
李芳不久又过来,拿着毛线开始打起来。
“你那围巾,什么时候才能打完哦?”李芳见陆婉清在忙别的,笑话道。
“来了新订单,我得赶紧设计出来啊!挣钱要紧嘛!”陆婉清笑笑。
其实,那条围巾已经差不多快好了,再有几个晚上就差不多能打完,白天这事那事,忙得很,她可不想占用白天的时间。
李芳却不一样,冬季农活少,她不用上工,也没有别的事,每天就是各家串门,说些家长里短。
这两天的话题,自然少不了新来的队长王光明。
听陆婉清说,他们认识,李芳顿时来了精神,叽里呱啦开始叨叨:“听说王队长家在王家大队,那他多久回一次家啊?这男人老不着家可不好,容易出事!”
陆婉清有一句没一句地听着,不时搭上一句:“刚上任肯定忙,等过一阵就好了。”
“你听说了吗,李妙莲以前很少露脸的,最近老在这边转悠,王光明这样的,可要小心了,说不定就被她勾了去。”李芳还在那自说自话。
对于陆婉清说的,王光明要下定决心开发河滩,兴致却没有那么高,认为那是男人们应该考虑的事,她一个老娘们,可管不了那么多。
陆婉清觉得,李芳这个人,跟别人相比,跟她还算聊得来,有一些共同语言但不多。
两人观念不同,不影响平时两人在一起闲聊,人不是孤岛,还是需要一些朋友的。
隔天,李芳作为她朋友,又来了,还带着点义愤填膺。
“婉清,我猜我刚才听说啥了,周玲竟然找王队长举报,你家养螃蟹卖钱的事。也不知道她从哪里听说的,明明你家的养螃蟹是帮着农场养的,怎么就变成卖钱了!”
陆婉清心想,农场那边,当时说好要尽量保密的,杜文兵肯定不会往外瞎说啥,估计是装车的师傅喝酒后说漏嘴了。
养螃蟹这件事,当初是跟余光辉打过招呼的,不过给钱的事,的确没有告知。
所以大队上的人,一直以为林野养的螃蟹,是帮助农场代养,好处便是留下不少螃蟹,可以自己吃。
事情一下变得棘手了,周玲到底知道多少?如果真的报告到公社,会不会被认定为投机倒把?
直到林野下班回来,陆婉清的心还是突突的。
毕竟这个年代,被认定为投机倒把后处罚是很严重的,会吃花生米都不一定。
林野听完她的顾虑,当即决定去农场走一趟,解铃还须系铃人人,农场既然能给出代养的说法,肯定有相关政策支持的。
他需要掌握舆论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