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第一次赶集
第二天一大早,也就4:30的样子,天只是有那么一点微光,陈乐和三姐妹就已经等在约定的地点。
也没有让她们久等,六个人就挑着挑子来了。
全都是挑水稻的大筐,里边用厚的薄膜贴好,就可以用来装鱼。
陈乐带着三姐妹,也是从系统里弄了一个超大号的盆,正好用来装鱼。
时间还不到5点,一切就搞定了。
接下来就等着卖了。
与此同时,由于今天第一次兴赶集,来赶集的人也来得挺早。
这年月大家都习惯性的早,夏天早一点比较凉快。
陈乐拿了叫卖的喇叭放在旁边,看到人开始陆陆续续的来了,就把喇叭打开。
“鲢鱼八块一条,买一只送一条,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八块买了你不吃亏,八块买了你不上当。
祝大家年年有余,年年有今朝,四季发大财,你发,我发,大家发,大家一起来发发发。”
这个时代的农村人,哪里有见过这种叫卖方式,就连那自动重复播放的喇叭都吸引了不少人。
现在这么一喊,绝对比什么鞋厂倒闭了,老板带着小姨子跑路了,要厉害得多。
再加上四姐姐妹站在那里,那真是一个比一个乖巧,比现在农村人,那完全是天鹅和乌鸦的区别。
在这种情况下, 不管是大婶大爷,还是年轻爷们姑娘,都会过来看看。
一问价格,果然是八块一条。
但是农村人的精明马上发挥了作用,买一条送一条的情况下,大概预估也不贵。
最关键的是,陈乐给他们准备了一个小礼物,其实就是用来装鱼的塑料袋子。
这个时候,农村可没有这种东西。
一般买卖东西,要么是直接自己拿着走,要么是报纸包裹,要么就是各种绳子,或者自带的各种袋子。
多数是稻草绳子,甚至还有竹子剥下外皮,扭成的绳子。
比方说现在的鸡鸭,买卖的时候脚上就有一根草绳。
陈乐提供的是可以装十斤的塑料袋子,看起来非常的结实,这种袋子拿回去什么地方都可以用,可以说非常的稀罕。
就因为这个袋子,想购买的人欲望大大增加。
当有一个人拿着袋子,自己抓了两条,给了钱走了之后,生意瞬间变得火爆。
只是短短半个小时的时间,就全部卖完了。
四姐妹甚至都没有动过手,就是守着收一下钱。
最后把钱一合计,没有收错,没有多,也没有少。
卖鱼这个盆,陈乐提去了收废品的地方,整个卖给了对方,相对废品价格来说绝对是高价。
虽然说她不在意这些免费的东西,但陈乐也不会随便让人占便宜,各方面都是如此。
三姐妹在她身边是占了老大便宜,但谁让她想要玩伴呢?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陈乐在占便宜。
上辈子要是这么搞,早就进去唱铁窗泪了。
那么早就把鱼给卖完了,基本上完全没有耽误赶集的时间。
晚一点来赶集或者远一点的,甚至还没有她们来得早。
三姐妹非常兴奋,她们没想到陈乐的办法居然奏效了。
而且效果居然那么好,简直是不可思议。
这个年月揣着25块钱,完全可以买买买了。
而且这25块钱,是她们自己赚取的,对于小孩子来说有多么兴奋,可想而知。
陈乐也获得了25块钱,她并没有拒绝。
这个时候培养她们共享的意识,是非常合适的。
等再长大一点,真正开始懂事之后,就要培养她们多劳多得的意识。
以小孩子的性子来说,公平就是最好的。
开始逛街之后,陈乐才发现真是好热闹,几乎算得上人挤人。
老街道其实并不宽敞,没有考虑过那么多人上街。
此时街道两边都摆着各种摊位,就更显得拥挤,果然和平时完全不一样了。
卖各种肉类的 ,买各种竹子制品的 ,卖各种应季蔬菜的,卖各种农药的,蔬菜种子的。
甚至还有卖玩具的,也有卖水果的。
很稀罕,陈乐居然看到了苹果的踪迹。
因为西南地区,是没有苹果这种水果的。
现在交通又不怎么样,能在乡下的街道上看到苹果,真的是不可思议。
不过也老贵了,居然比鱼还要贵,都卖两块钱一斤。
尽管是这样,还是有很多人会买,只是买得比较少,甚至还有人买半个来尝尝味道。
对这些稀奇的东西,基本上大多数人都没见过,能够听说过,已经不错了。
因为各自喜欢看的东西不一样,四姐妹慢慢分散开来。
陈乐也随便她们,反正她们兜里有25块钱,在现在这个时候不买那些小奢侈品,绝对是够花的。
如果换成这个时代省钱的大人,有可能一周都没花到25块钱。
陈乐此时正驻足在竹子制品区,这里好多竹子编制的东西,已经消失在了她的记忆之中。
比如说簸箕,扫帚,簸盖,刷碗筷的刷把,还有笆篓,箩筐,背篼,婴儿车,烟斗,大大小小,各种形状的篮子,渊兜,竹凳,竹椅,凉板,等等。
甚至还可以根据要求现场编织,称上要什么有什么。
这里散发着浓郁的竹子清香,冲散了各种各样的人的气息,让人感觉处的大自然中一样。
以后这些东西,很多要么被取消了,要么就被塑料制品取代了。
甚至就连箩筐,居然都能被塑料的取代。
塑料的根本就不耐用,反而还污染环境。
可惜还是那句话,时代的变革不是任何一个人能够阻挡的。
有些东西只要是出现,就必然会大范围的传播,想要阻止是很难的。
陈乐在边上看了良久,把这些东西深深的印在心里,又掏出手机来悄悄拍了几张照片,这才转身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