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农门婆婆的诰命人生 > 第164章 一起赚钱有兴趣吗

第164章 一起赚钱有兴趣吗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如果唐老丈能将这手艺教给环卫所的老人,他们做出来的烘笼,拿出去卖,也能换得一些收入。”

    当然,收入归县衙,他们只能领工分。

    毕竟县衙还得管他们吃住,都是要花钱的。

    “回头我问问,应该是没问题。”

    “谢谢大人。”

    “不必客气。清肃,你能想到这些,你很好。”

    说明,确实在为百姓考虑。

    很尽责。

    之前秦实,仅仅是在工作,现在开始走心了。

    过了这个小插曲,乔震开始跟两人说正事。

    “我带你们挣钱,有没有兴趣?”

    蒲孙和秦实两人眼睛瞬间都亮了。

    谁会对钱没有兴趣。

    他们当官,不也都为五斗米折腰吗。

    “其实很简单,我准备养蜜蜂集蜂蜜。”

    两人同时出声:

    “蜜蜂如何养?”

    “蜜蜂还能养?”

    蒲孙倒是听过在往西偏南的地方,有人能养蜜蜂,但蜀地却少有人养。

    秦实则是第一次听说,蜜蜂还能养的。

    毕竟那一只只的小蜜蜂,扎人可疼了,挨都挨不得,如何养。

    “我曾见人用圆筒养蜂,方法不难,是这样的……”

    两人都听得入神。

    “大人,您说一只蜂筒能产三十斤蜂蜜?”

    真的假的,那做十只筒,一年收入就是三千两?

    乔震继续说“我的想法是,咱们三人一起入股,联合养蜂。”

    “要是能挣钱,以后我们就在来福县专门开辟一个养蜂产业。”

    “咱们是初创人,等产业成熟以后,只需要分钱就行。”

    秦实问“大人,可是我什么都没有啊。”

    乔大人既然自己会养蜂,为何不自己操作。

    要拉上他们两个。

    这个问题,蒲孙也有疑问。

    乔震摊牌了“因为我钱不够。”

    按照乔震的设想,第一次养蜂,前期试错需要投入大量成本。

    至少需要五百两银子打底。

    而他将来是需要把这做成惠民产业链,让养蜂产业链上的百姓都能挣钱。

    因此,他自己要成为养蜂事业的带头人和实际控制人。

    没有将商人考虑在合伙人内。

    “我现在手上有三百两,还差两百两,你们一起干吗?”

    秦家和蒲家都是小官,这几年虽攒了些钱,但一次拿出一百两,也是很肉痛的。

    而且,第一次干,风险都是未知数,万一竹篮打水一场空又改怎么办?

    蒲孙脑子里的算盘啪啪作响,过了半晌下定主意“大人,我干了。”

    投资是有风险,但乔大人向来很有成算,现在肯拉他一起入伙,一定有了周密的计划。

    跟他干,就算最后亏了,钱没了。至少和上司的关系更紧密了不是。

    秦实要更穷一些,不过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大不了就是跟着乔大人赔了。

    “那我也干了。”元宝小说

    “好,既然如此,我们明天就拟个协议,一起建个养蜂农场。”

    渊朝不允许官员本人经商,但官员买地种粮食是没问题的。

    乔震与他们商量完细节,烘笼里的灰都冷了。

    唐悠悠听说这件事,已经是第二天。

    了解了乔震的计划后,她建议“地可以三家一起买,但农场对外最好还是找个农户。”

    说是农场,其实只是买一块地,建一个农家院子,作为聘请的人员住宿点而已。

    如果有现成的院子,那就更好。

    暂时挂唐老爹的名字,对外称唐老爹是主人。

    增加一层烟雾弹。

    “好,我听唐师爷的。”

    唐悠悠草拟了三份合作协议,按出资比例,乔家占六层,秦家和蒲家各占两层。

    大股东乔震拥有绝对话语权。

    每个人的份额,五年内不能转让,不能稀释。

    五年后,是否调整,三人协商。

    “第一步,买农家院子或者买地修院子,挂唐老爹名字。”

    秦实的弟弟秦斗,蒲孙的哥哥蒲学实际参与管理,拿工钱。

    乔震负责重大布局。

    需要做重要决策时,乔震三人共同协商。

    协商意见不一致,最后以乔震的意见为准。

    但乔震会尽量尊重另外两人的意见。

    “第二步,招人上山考察各个蜂群聚集的角落或者山头,做下记录。”

    蜜蜂常驻的地方,就是挂蜂筒的地方。

    “第三步,按照记录点的数量做蜂筒。”

    蜂筒,需要防水,防虫。

    乔震会,唐曲顾也会。

    乔老大和乔老二会一些,但不全。

    只不过现在唐曲顾去了镇上普及飞梭腰机,一时回不来。

    由乔震把乔老大和乔老二教会,然后二人下学后教学徒。

    “第四步,取原蜜,将山上的原蜜取一些放在蜂筒里,吸引蜜蜂筑巢。”

    取原蜜是最难的,也是最费钱的。

    大家都知道蜂蜜贵,要是不按市场价收购原蜜,根本买不到。

    “最后就是适时检查,以免被破坏或者出现其他意外情况。”

    蜂筒要放在山里的各个角落。

    野外的各种意外,很多。

    秦实提出“养蜂人,最好是就近选择,这样的话,能减少人为的损失。”

    蜂筒要是没人看着,说不定分分钟被偷。

    毕竟不管是可以做木材的蜂筒外壳,还是能卖钱的蜂蜜,都是好东西。

    “大致计划就是如此,时间不等人,寻找蜂群和制作蜂筒要同时进行。”

    教会蜂筒之事,乔震让秦实去西大街,挑选几个悟性高的年轻人。

    “他们单独由农场管吃住。”

    就相当于长期给农场打工,也计算工分。

    身上的棉服和县衙之前发的东西,等价算给农场就行。

    秦实和蒲孙的兄弟不是官,没有跟着两人上任的道理。

    从老家赶过来还需要两三天。

    “置办农家院子的事,蒲孙你这几天先抽空跑一趟,最好有现成的。”

    这样的话,等秦家和蒲家的管理人员到位,养蜂农场就能运转了。

    “农场的事,先这样安排。”

    “关于张姚两家佃户的事情,你们有什么想法?”

    这个问题困扰乔震很久了。

    秦实想问明白些“大人,您的意思是?”

    佃户欠地主的钱,依法属于地主的应收账款。

    这个时候的权利分界没那么清晰,也没有人权一说。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