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抽丝剥茧
再次回到办公室,拍拍熟悉的桌子、椅子,叶书颇有些久违重逢的感觉。
一段时间来,船椁事件就像一支鞭子,不断抽着他盲目地前进,险些失去了主动性。幸好被莫小涵点醒,让他重拾了以往的从容和自信,也让他再次占据了主动性。
他不相信鬼神,自然不相信什么“鬼船诅咒”。连续出现非正常死亡事件,只有两个可能,一个是巧合,另一个是有预谋的杀害。然而,世上又怎会有如此的巧合呢?那么,答案自然就指向了另一种可能——他杀——这简直是一定的。
要确定他杀,自然要找到证据。
“对啊!”他突然想到那袋一时兴起收集起却一直被遗忘在角落的河豚鱼干,立即叫来莫小涵,“小莫,那个,那袋河豚鱼干,赶紧送检去。”
“好嘞。”莫小涵跑开安排了。
次日,消息传来,化验结果已经出来了。他们提交的河豚有两种,一种为红鳍东方鲀,一种为暗纹东方鲀,二者个头、外形相似,都有毒,仅身上花纹有所不同,一旦晒干,其中差别更是微乎其微,一般人根本无法辨认。其中,暗纹东方鲀在宁东鱼市较常见,已有零星养殖规模,毒性较少,一般不致命,陈奶和出事前便有养殖一些。而红鳍东方鲀在宁东没有出现过,多野生生长在靠近热带淡水交界地区,其毒性就足以致命了。
而他们提交的河豚里,大部分为暗纹东方鲀,仅有两只为红鳍东方鲀。
如果意料不差的话,杀死陈奶和的应是这本不应出现在餐桌上的红鳍东方鲀。那么,这“乱入”的红鳍东方鲀从何而来呢?是谁想杀陈奶和呢?
不管怎么说,至少能确定一点,即陈奶和的死亡,不是意外,不是所谓的“诅咒”。
那么,是否可以大胆推测,雷军辉、刘奶国,也是他杀的呢?
“可是,不能把宝都压在一个鱼干上啊。”叶书想得有些头疼,索性靠坐在椅子上什么都不想,闭目养神,眼帘开合间,瞥见对面大办公室忙碌的队员们,突然觉得自己真有点闭门造车了,明明有那么多智慧和助力,为什么还要自己瞎想呢?
5分钟后,几名参与了寻找船椁的侦查队员们聚在了叶书办公室。莫小涵把材料分发给大家。叶书从口袋掏出烟,捏在手里,说:“我只有一个要求,大胆推测、谨慎论证。”说完,推开门,吞云吐雾地去其他办公室串门去了。
叶书重新回到办公室,讨论声音已经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对后期的推测和论证。显然,队员们已经取得了共识。叶书很满意这种结果。一直以来,他在引导大家发散思维之余,一直在担心影响他们的独立判断力。照目前看,他做的还是比较成功的。
“你们有什么结论没有?”叶书坐定。
大家看向队员杜凯。队员杜凯挪了挪屁股,往前坐正:“队长,我们讨论了一番,材料感觉还不够,根据既有的,还有你的要求,我们大胆作出3个推测:第一,这3个人,都是有预谋的他杀。虽然只有一点证据显示陈奶和他杀,但我想只要挖一挖,应该能找到雷军辉、刘奶国的一些证据。第二,结合最近我们找船的事,我们猜测,他们接连的死亡,应该和这条船有关,说白了,这条船可能有什么?最大的可能就是古物,甚至可能是相当值钱的古物。那么,动机很有可能是因财起意,或者分赃不均了。”
“嗯,这不算什么大胆推测,他们的死亡时间正处于找船的前后,且船又像一个中心,连着3人,他们死亡与船相关,很正常。既然正常,无非是仇杀或财杀,难道还真诅咒不成?”
大家哄堂而笑。
“第三。”杜凯继续说,“我们假设的第四个人。”
“第四人?”
“是的,第四人。当只有3个人,却无法完成一项不可能的系列谋杀案的时候,那么最后一种不可能的可能,就变成了简直是一定的可能,那就是第四人才是真正的凶手。所以,我们判断,陈成进的线索不一定对,而我们却陷入了这个固有‘怪圈’。”
“圈子!”叶书突然意识到,自己忽略了什么。是的,他一直牢牢陷入了陈成进提供的线索“共3人”中,却没有想到,陈成进是看到了3个人,但实际上在场的只有3个人吗?即便如此,是不是有其他人在中途介入呢?甚至是事后介入,也是有可能的。
这第四个人,会是谁呢?
叶书闯进了局长的办公室,把正在看书的杨一平吓了一跳:“什么事这么急?”
“局长”叶书刚坐定,吞了吞口水,“就是上回你和我说的,找船的事情。”
“什么船?”杨一平问。
“就是文物局让帮忙找的船椁啊。”叶书急道。
“哦,哦,想起来了。怎么了?找到了吗?”杨一平放下书。
“还没,不,应该说本来快找到了。”叶书显得有些语无伦次。
“什么没有、有的。好好理下思路,过去边泡茶边说。”杨一平挪开座椅,走到一旁的茶座。
“诶。”叶书跟了上去
听着水落茶壶的声音,叶书理了理头绪,说:“局长,是这样的。之前,按照协查的要求,我们找到了线索,也找到了三个重要的目击者,可是他们都接二连三非正常死亡了……”
半晌,叶书终于将事件的前因后果说了清楚。杨一平也听明白了,放下手中的茶杯,盯着叶书看:“那你相信真的有鬼船诅咒吗?”
“不相信。”叶书摇头。
“那就是了,立案茶吧。我倒是很想知道,是哪个个‘鬼’在后面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