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开局太穷先别慌,摆摊试试 > 第14章 大都市来的英语老师

第14章 大都市来的英语老师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周大海只觉得暖心,却没有去思量,那点钱,到底够不够买这些东西。

    爷俩踏上了了归家的路,李大夫在诊室内,接待了几个病患,越想越坐不住了。

    “那个,小刘,你来帮我值一会班,我有事情,回家一趟。”

    “行啊,李大夫,可是嫂子她身体……”

    李大夫心情沉重的点了点头。

    小刘叹了口气:“那你赶紧回去吧,这儿我看着。”

    “麻烦你了。”

    如果不是周卫华好木好样的出现在他面前,身体完全康健了,他都不敢相信,这世上竟然还有这种神奇的药物。

    他思来想去,始终想不出周卫华有什么理由来忽悠他。

    那就只能说明,他的话,至少有一部分是真实的,那就是他吃了药,病好了。

    至于周卫华所说的什么给了乞丐半张饼,在他看来,那纯属扯淡。

    当然,他也很能理解。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这种药既然如此珍贵,人家不愿意透露实情,这是很正常的。

    至于拿去化验,他有想过,但是他不敢赌。

    因为周卫华明确说过,这东西只有两颗。

    一颗被他自己吃掉了,剩下的一颗如今就在这儿。

    若是拿去化验,破坏了药丸,导致药效损失,他哭都没地方哭。

    有一句话叫病急乱投医。

    既然他已经带着媳妇全国各地专家都看遍了,此时也已经绝望了。

    如今哪怕是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也值得去尝试。

    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媳妇没了。

    但这个结果,他们不是已经做好了心底建设了吗?

    想到这,李大夫蹬着自行车,速度愈发快了几分。

    与此同时,一辆菲亚特126p,开进了县城的大门,与周卫华父子两个,背向而行。

    “小姐,不是阿拉说侬哦,阿拉桑海,那可是大城市。全国都排在前面的歪。

    侬晓得伐,橘县这个地方哦,穷山恶水的嘞,出刁民吼。

    这个地方,阿拉早年间跟先生来过一次哦,哦呦,老吓人嘞,那些人,嗷嗷的冲上来抢啊。

    侬要当老师,先生在桑海就能安排的哇,不用来这里哒。”

    “好了,你都念叨一路了。上海有什么好?

    上海又不缺老师。

    我的志向是教书育人,而不是坐在办公室,喝着茶,等着发工资。

    上海那个地方,是,条件好,大都市,正因为如此,孩子们都不缺好老师。

    但山区不同,我以前上学的时候,有个老师,就是从山区出来的,她跟我讲过很多。

    山区是苦,但却也是一个很好的施展所学的地方。”

    “可四,话四这样讲啦,但侬都没有吃过苦头哒,伐受得了的呀。”

    “反正我是打定了主意,你要是受不了这个苦,你回去好了呀,我又没要求你跟着来。”

    “呵呵,那个,先生交代的呀,阿拉哪个敢不听哦。”

    少女听了这话,翻了个白眼,她是有伟大的志向的,哪能如小市民一样算计。

    她不光自己来了,还准备在过一段时间,考察一下情况之后,还要写信给自己的好姐妹,让她们也都过来。

    年轻人嘛,哪个心里没有一团火呢?

    县教育局,局长正在接电话。

    “什么?咱们县要来一个英语老师?留过洋?主动要求的?

    哎呀,这是啥时候的事情?

    老傅啊老傅,你怎么这个时候才给我打电话。

    你早些说嘛,我也好做准备。

    现在的英语老师,可是个大宝贝啊。

    好好好,我肯定妥善安排。”

    咱们国内,在八三年把英语纳入高考之后,国内就掀起了一股子英语热。

    英语成了咱们国内,比重非常重的一门学科,一直持续至今。

    而后来几年咱们国家越来越好,就有人提出,是否还要再继续如此重视英语。

    毕竟咱们国家厉害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都来学习汉语了。

    不然那些人到了咱们国家的空间站,连标识都认不出来,这就是国家强大的底气。

    当然,如今是八四年,国内教英语的老师奇缺。

    一般来说,那些会外语的,多少都有留洋的经历。

    回来之后,各大城市,哪个不是争着抢着要?

    如今竟然有人愿意来他们这小小的县城,这让局长怎能不兴奋。

    “快快快,召集大家来开个会议。”

    就在这个时候,秘书走了进来。

    “局长,外面有个从上海来的老师,自称叫做杨玉婷,是个英语老师。

    说是市局打过招呼的。”

    “啥?人已经到了?这事情闹的。

    没错,老傅这老小子,刚刚给我打过电话。

    走走走,随我去迎接一下。”

    县城教育界,因为杨玉婷的到来,引起了一番好大的轰动。

    许多人都想来看看,一个来自大都市的美女老师,到底脑子是被哪个门给挤了,竟然失心疯了,跑到这穷乡僻壤来。

    周卫华跟周大海爷俩到了家,因为水稻在前不久才种了下去,现在处于一个相对农闲的时候。

    母亲刘彩云在院子里纳鞋底,周卫华现在穿的千层底,便是母亲一针一线缝出来的。

    “回来啦?今儿倒是挺快,我还以为你们爷俩回来要等到天黑了呢。”

    “咱儿子现在脚程比我还快,路上也没耽搁,一气儿就回,当然快了。

    你这大白天的,怎么还把门给关上了。”

    在农村,大门在白天的时候,鲜少有关闭的。

    毕竟左邻右舍都喜欢串门。

    这年头也没个消遣,除了串门在一起聊天,拉呱,唠嗑,也没别的事情可做。

    男人进城去做工,女人要在家里洗衣裳做饭,喂猪喂鸡的,操持家务,也没法离开。

    “这一早上,咱娘……”

    刘彩云把早上的事情说了一遍,周大海听了,沉默了一会。

    “我回头去找她,正好把家分了。

    这事儿,你甭管了。

    看看,咱儿子知道疼人了,这是他给你还有两个丫头买的东西。”

    周卫华受不了老爹一脸谄媚的夸赞,觉得自己还是不要当这个电灯泡的好。

    “那个,爹娘,我去找一下修路。”

    “看着没?咱儿子这是害羞了。”

    “去去去,老不正经的,儿子那是照顾你的脸面!不知羞。”

    李修路,是周卫华邻居家的孩子。

    按照岁数,他得叫一声哥。

    村里人嘛,见着人,都有个辈分称呼,即便大家姓氏不同,但辈分是老一辈定下的。

    见人不说话,人家会挑你的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