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陛下皮嫩
提到在皇宫开荒种地,几位老臣都微不可察的皱了皱眉头,心里第一反应就是荒唐,但谁也没有不识趣的出口。
而眼下也不是在意这些的时候,大家更好奇的是,季无虞为什么突然提起这个。虽然不知道,但直觉不会是好事,就因为这直觉,大伙儿都没有轻易开口。
季无虞将众人神色看在眼里,笑了一声:“虽开荒不少,地都种上了,但收货还要些时日,一时也拿不出太多粮食,这战争来的不是时候,但也不能就这么放任不管,朕知道大家都在种地,家里农庄产出免税,余粮多少还是有的。”
一听这是打他们粮食的主意,有些人站不住了:“陛下,这……”
“朕私库没有粮食,但金银珠宝不缺,即日起便带个头,拿出来换成粮食和冬衣药材,给将士们送去。”季无虞打断出声的人,不给他们扯皮拒绝的机会:“大家都是大梁的股肱大臣,朕希望,尔等能做出表率,为大梁也是为我们自己,出一份绵薄之力。”
季无虞话说的直接,众人便是不愿意,到这份上,也没法拒绝,但脸上的表情却分外精彩。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季无虞淡笑一声,笑意却不达眼底:“将士当然可以从民间征集,可百姓已经食不果腹饿殍遍野,如此便是断其生路,民乃江山之根本,野兽尚且懂得繁衍生息的道理,站在这里的诸位不可能不懂。”
整个勤政殿安静的落针可闻,没有一人说话,便是赵崇礼都沉默着没有出声。
季无虞也不在意,该说的都说了,就耐心等着。
忽然,赵崇礼放下茶盏起身出列:“臣名下有些经营,回头就处理了,换上粮食药材冬衣,一并给将士们送去。”
“名下营生处理起来耽误时间,不必大动干戈。”季无虞道:“就现成的,能凑多少算多少,咱们满朝文武这么多人,民间亦有商贾地主,都动员起来,人多力量大嘛。”
本来斗以为要搜刮干净配合,一听不用,众人都松了口气,毕竟哪家都是一大家子要养,真抖干了那日子可没法过。
要是真那样,不用胡人打进来,他们自己就能彻底乱起来。
“陛下英明!”众人纷纷附和:“臣等愿尽绵薄之力,与大梁共渡难关?”
“好!”季无虞大笑:“朕就知道,众爱卿不会让朕失望,大梁有尔等,江山之幸,百姓之幸,朕之幸也!”
一顶高帽,扣得众人飘飘欲仙。
当然,能做到这地位的都不是傻子,但不妨碍这些人必要时候都是装傻高手。
一时间,气氛很是慷慨激昂。
目的达到,季无虞片刻不再耽搁,当即分工细化下去。没有全权交给赵崇礼,而是直接把户部和内阁几位大臣推到了主要负责人的位置。
反倒是赵崇礼,只得了个监官的职位。
“你会不会有意见?”等人都走了,季无虞靠在赵崇礼怀里犯懒。
“什么意见?”赵崇礼摸着他的头,不明所以。
“这么大的事情,却略过了你,交给了别人。”季无虞手指勾勾赵崇礼下巴:“冒胡渣了。”
“本来就该如此。”赵崇礼捉住季无虞的手:“陛下给臣刮。”
“可以啊。”季无虞兴致勃勃的爬起来:“我给你刮你给我刮。”
赵崇礼捏着季无虞的下巴仔细打量:“陛下皮嫩着,都不怎么长这个。”
话是这么说,还是把人带到内室,拿出工具,替季无虞仔细修面,将下巴那点不太明显的青茬给清理了一遍。
“好了。”赵崇礼直起腰,刚准备去给季无虞拿铜镜,手里的修面刀就被夺了过去,人也被一把拽的坐到了季无虞腿上:“陛下?”
“我的好了。”季无虞抬手捏住赵崇礼下巴:“现在该我帮你修了,别动,我手不稳,一会儿破皮可别赖我。”
赵崇礼本来还打算和他深入探讨下粮草的事,见状便安静下来,任由季无虞捏着下巴忙活,左右也不急在这一时半会儿。
“你去刑部看过了,什么情况?”刚刚还让别动的人,这么快就忘了,竟是主动攀谈起来。
赵崇礼不甚在意的笑了笑:“的确是卢氏兄妹,已经下了死牢,增加了看守,这次不会再让人逃了。”
“知道这兄妹俩藏身何处,是在哪里抓到的吗?”季无虞比较关心这个,非常好奇官兵掘地三尺都找不出来的地方到底是哪里。
不过转念一想,再隐蔽又怎么样,最后还不是被揪出来了?
果然,不管是谁,被男主盯上,插翅都飞不出五指山。
想到这,季无虞本来还有点不平衡的心理,突然就平衡了。
“贫民窟那边,倒夜香的孙老头家猪圈,后面的柴垛子里。”赵崇礼没多想,季无虞问,他便答:“之所以会被发现,倒是赶了个巧。”
“哦?”季无虞挑眉,正好修的差不多了,指腹摩挲了下,感觉不扎手就停了下来:“怎么个赶巧法?”
赵崇礼从季无虞腿上起来,拿过他手上的修面刀:“长乐坊的乔管事前些日就约好去孙家买猪,那卢怜玥没憋住打了个喷嚏,就被发现了。”
季无虞:“……”
这可……真够凑巧的,巧得人无力吐槽。
赵崇礼看他表情也笑了:“只能说大梁气数未尽,老天爷都没站北蓟王那边。”
季无虞:“……”
这可跟大梁气数尽不尽没半毛钱关系,老天爷哪里是没站北蓟王,分明是谁都不站就站主角,偏爱的明目张胆不加掩饰。
有这么个金手指,居然不造反当皇帝,简直都对不起得天独厚的主角光环。
季无虞叹气:“上一个摔茅坑死的我以为已经够奇葩了,没想到,还有更奇葩的,是我见识少了。”
赵崇礼不懂季无虞感慨,但听着也觉得奇葩,不禁失笑的摇了摇头,转身刚要和人出去,就有人进来通传,禹王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