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误会大了
春暖花开,俞沛晓早早起来在陆家的后院站了好久,四面都是新绿嫩芽,在这绿色的海洋里,俞沛晓觉得自己就是一扁孤舟,篙折橹断,穷尽一切都无法靠岸,只能随波追流。渐渐朗朗书声划破了清晨的宁静,缓缓上升的袅袅炊烟,带着人间的烟火气将他拉回温暖的的凡尘。
一身着直缀的男子扛着锄头,钻进了一片青绿,熟悉的身影勾起了俞沛晓的好奇。
“李达正,你做什么去?”
李达正转身,看到跟来的华丽少年,微微蹙了蹙眉,却还是说道,“苏姐姐说今日需要给地里除草,我趁着这会子书院没有什么事,想帮着多做一点。”
看到李达正的正面,俞沛晓惊讶,他还清楚的记得那日在书院门口见到衣衫单薄的李达正笔直的跪着,现在仅仅过去一个月,这个人已脸上不见初见时的苍白与阴郁,不仅身型胖了些,整个人的精气神都不一样了,浑身上下透着股朝气。
这个人明明比自己大,朝气形容自己不是应该更加合适一些吗?可事情就是这么古怪,十岁的孩子与十六七岁的人相比,却落了下风。
这李达正的身世俞沛晓也是知道的,出身不堪、与张家兄妹是仇人,没有工钱,按理应该在这陆家没有任何立足之地才是,怎么感觉他却越过越好?
“这陆家给你吃了什么灵丹妙药不成,怎么感觉你越活越年轻呢?”
你才越活越年轻呢,你全家都越活越年轻,老子才刚进束发好吗?
不管李达正心里再怎么腹诽,关于俞沛晓李达正也是听说一些的,当初门口事件虽不是自己所愿,造成那样的场面自己也有责任,可这少年唯恐天下不乱给陆山长添了不少麻烦,然后各种碰瓷为难学生,虽不知使了什么手段进来了书院,并住进给陆姑奶奶准备的秋园,李达正都不想与他打交道。
即使自己非常不喜这么肆意的少年,却也知这人不能得罪,对于俞沛晓的问话还是耐着性子回答。
“也没做什么,诺,你也看到了,就是做做农活而已。”觉得俞沛晓有深谈的意思,李达正肩上的锄头顺势放下,双手拄着。
俞沛晓围着李达正转了一圈,眼睛不眨的盯着,好似想从李达正身上看出朵花来。
“你目标不是进书院读书吗?陆山长可收你了?”
李达正老实答道,“收了。”
“现在不是不到书院开山收徒的时候?你怎么进去的?”自己这么一个惊才绝艳的翩翩少年郎,陆山长就这么看不上?
“陆山长收我做了他的书童,说这样我就可以有月银了。”
陆老爹的原话是“已及束发,当立自省”,即使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未来也是要养家糊口讨媳妇儿的,不能压榨的太狠,还是要适当的给个名目,发点钱花花。
其实李达正还没想那么远,他每天与苏二弟同吃同住,白天做完苏尔心给安排的农活,就去书院听夫子们授课,听不懂、不理解的可以在饭后询问陆老爹,陆家还专门给他发了启蒙读物,日子过的虽然辛苦了些,可也简单充实,比不得县城大户的享受,比一般农户要好过的多。
至于与张大勇兄妹的纠葛,他已经渐渐放下,与自己和解,既然他们不想看到自己,那就绕着走就好,以后不管什么时候遇上,退避三舍,想来这就是除了赔上自己这条命,对双方都好的局面了。
俞沛晓有些不理解李达正的想法,就为了那么点银子就能开心成这样?
与俞沛晓有着相同不解的还有姜予,只是他不是对李达正。
借宿一宿,姜予在洋洋盈耳读书声中醒来,懒懒的伸个腰,暖暖的被窝不想动弹,陌生的床帐,陌生的房间,昨天的记忆回笼。
“来福,来福!”姜予刷的一下坐起,外间传来来福应答声,“赶紧的,咱们赶紧走,晚了那些脏东西该缠上咱们了!”
来福一边穿衣服,一边从外间进来,将衣架上姜予的衣服取下,伺候姜予穿好,“少爷你这样说话小心陆公子以后不待见你。”
“你又不是没见那么大的一个垂髫小儿,说不见就不见了,陆兄竟然无动于衷,这说明什么?”
来福瞅着自家少爷凑过来的神神秘秘的脸,真想给他来一下,无奈身份使然,只能附和,“说明什么?”
“说明陆兄他们对这书院的怪现象已经司空见惯,那就证明这陆家不是帮凶就是帮凶。昨天咱们是迫不得已留下来住了一宿,白天野兽活动不多,咱们还不赶紧趁现在天光大亮下山去,还等什么呀?”也不等来福将衣服给自己穿好,姜予胡乱系了一下腰带,拿起折扇,就要往外冲。
“我说少爷,”来福被自家少爷的脑洞给震惊到了。
自古书院就是浩气长存之地,怎么会有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少爷,你是不是山野精怪的杂书看多了?”
“这空穴不来风,昨天的那阵怪风,你不是也感觉到了吗?”姜予还是信誓旦旦的说着。
“少爷,你这么说就不要怪小的说你两句了。咱们贸然上门,已然是失礼了。结果呢啊?见面礼都没有一个。人家陆公子也都说了,就在他哄孩子的时候,你又不是没听到,就是有人给抱走了。这世界上的奇人异士多了去了,怎么就不可能有那些高来高去的高人呢?陆公子既然能考上案首,就证明他不是一般人呀,这不还是少爷您说的吗?”
“唉,我说小来福,你竟然还教训起你少爷了是不是,”姜予索性将折扇别进腰间,撸起袖子就要揍来福。
来福依旧四平八稳,“少爷你可要想好了,你这么一打,回去小的就告诉夫人去,说你在关禁闭期间翘家寻友,不仅失礼在前还丢了姜家的颜面,以后小的就要投靠夫人。”
最后一句才是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