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炕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师无涯一家又置办了衣柜,橱柜,桌子,椅子这些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都是在村里的竹篾匠那里买的,价钱实惠。
小界灵送给他们的东西也送了过来,将充作库房的房间都给占满了。
村民们给师家送来不少瓜果蔬菜,家境好的甚至送了鸡蛋。既是送礼做人情,也是村人对他们家定居一事的认可。
终于安顿下来后,又得忙各种琐事。
这里的农作物是一般种两季,即夏种秋收和秋种夏收。师无涯他们家按照两个成年男丁,分了十亩农田,其中一半是水田。这里的水田冬季也是种冬小麦的,一年只种一季稻子,旱田里两季都是种麦,豆,栗这些。
大庸并没有玉米、土豆、红薯这些格外高产的作物,师爷爷之前在县城买的有这些种子,但是不多。
这里用的历法和他们原本世界的农历差不多,叫做太炎历。也是阴阳历,兼顾月亮与太阳的运行规律。他们穿越的那天刚好是太炎历十月初一,已经误了这里秋种的日子。
家里粮食足够吃,还是等明年再行耕种。就将那些大庸没有的作物种子,妥善保管好,万不能放坏了。
师无涯一家在院子里的菜地里种了些白菜、萝卜、芹菜等能越冬的蔬菜,大葱,香菜这些也种了点,可以用来调味。
补种的这几天里,奶奶也一直在给姜氏施针。不过姜氏的病是生双胎时亏了身子,只能慢慢养着。也开了些药,少的几味岳仲麟就去镇上买了回来。没收诊金,但这段时间岳仲麟一直来师家帮忙干活,有时候午饭都是一块吃的。
家里的母羊产奶还不少,岳仲麟的小侄儿也就跟着一起喝了起来。岳家人想要给钱,师奶奶直接让他们用地里的蔬菜抵了。虽然还是觉得有点占便宜,岳家人就只能以后多帮点忙了。相处了这几天,两家人的关系变得更为融洽。
听说这里冬天水还会结冰。虽然只是薄薄一层,爷爷还是打算盘个炕。就在和灶房一墙之隔的东厢房里,这样做饭时的热量也不会浪费。而且这边冬天有山作为阻隔,东厢房也不怕风大太冷。
工程量不小,岳仲麟也一起来帮忙,过来串门的姜叔看到后,也就加入了帮忙的序列。
爷爷年龄大,负责指挥。干活的主力也就师无涯,岳仲麟和姜叔。师无缺和岳叔岩就负责打杂,白奶奶,姜氏还有岳灵则负责后勤工作。
爷爷会盘炕,但是用的材料其实都是现在工业的产物。这里没法用,只能采用土办法。
没有砖头,只能用泥砖来代替。也没有水泥板,只能找厚薄合适的石板,幸好这边有座山上有片岩。水泥是用灰泥浆代替的,就是石灰,沙土,和粘土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也有用糯米浆或者鸡蛋清来增加粘性的,但他们这个没必要。等到铺上石板,再在上面刷上一层泥浆,抹平就成。
计划和分工安排好后众人也就忙活起来,这找石板,挖粘土什么的,少不了在村里过来过去,这时候也没什么农活,村里人自然会注意到他们。
“麟子啊,你们这跑来跑去的是干啥子哟?”好奇的村人问道。
“吴叔,在帮师家盘炕呢。”
“盘炕?北方那里的炕?我还只听过没见过哩。”
“就是那个。”
“麟小子啊,你帮叔问问,能不能上叔也去看看?叔也想长长见识,好用的话,也给自家盘上一个。”
“老吴啊,你这可不厚道,人家会盘炕,那是手艺活儿,凭啥子教你哦。你这让麟小子去问,不是难为人嘛。”旁边的姜亮道,这人是村正同族的兄弟,行六,岳仲麟也得喊上他一句六舅舅。听到老吴一讲,自然是帮着自己这远房外甥。
“是该叫你吴叔对吧?想看看的话,就直接来我家呗。也不是什么稀罕手艺,这位叔叔也不用替我们担心。”走在后头的师无涯赶上来了,刚好我听到前面那一段对话。只听到想看看的这个汉子姓吴,另一个就只能叫这位叔叔,但人家反对也是一番好意,不能邀请这个伤了人家的面子。
“对对对,叫我吴叔就成,你就是新来的那家的吧?是叫师无涯是吧?真是好名字。哎,叔那也就是说着玩呢,你别和叔一般见识哈,叔就是好奇这从来没见过的东西。”这汉子还讨好的笑了笑。
村子里没有秘密,新搬来的人家,两天都能把你全家名字打听清楚。
“对的,你叫我涯子就成。吴叔不用和我们见外,你就当给我们帮个忙,爷爷正念叨着速度慢呢。”师无涯自小在农村长大,对这套人情往来并不陌生,盘炕的手艺能换来和村里人和睦相处也是不错的。终究,熟人社会其实都是排外的,师无涯深知这点。
“哎,那叔就厚着脸皮去了哈。叔就这一把子力气,出力啥的尽管使唤。”吴叔其实脸都红了,只是太黑,别人也看不出来,他这随口一说,还把人家手艺学来了,只能多出点力气汇报人家了。
“吴叔,你就别客气。大家都是一个村子的,我们刚来,还没上门拜访,就得劳烦吴叔叔先来帮我们。”
“老吴,瞧瞧人家这有礼貌的,还不好好谢谢人家?”姜亮和老吴是发小,自然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就是,就是,提前谢谢你们了哈。”老吴忙道。
“不用客气的,这位叔叔怎么称呼?如果想看看的话也就一起来,回头村里人问起来,谁想来就让他们来就是。”师无涯又朝旁边的姜亮道。
“你叫我六叔就好了,我是麟小子六舅舅。那我也就一起去了哈。”冬天有时候是真的冷,火塘又不暖和,姜亮也就没拒绝。
最后是整个村子有空的人都来了,出力的出力,没地方使力气的就帮师家做做别的。
由于得改造灶台,师家这段时间是直接在岳家吃饭的。这么多村人过来,而且还是白得一手艺,农家人都清楚学一门手艺是多困难的事情,师家都不要钱,更不能让人家管饭了。
都是吃饭时候回家,吃过饭再过来帮忙。师爷爷也曾让他们就在这里吃饭,可是众人不肯答应,就只能这样。每天像是上下班一样,村东村西的跑,倒使这原本冷清的村西头热闹了起来。
“火炕要设置烟道,这样烟才能尽可能的在炕床下面留存充分一点,要不炕就不容易烧热。”
“火堂口不能开的太大,这样万一烧火的时候,火直接过去的话,就会让炕头太烫。”
“烟是从低往高走的,所以炕床比灶台也要高一点。”
“出烟口则要开的大一点,要不容易堵住。出烟口高度一般设置的比火堂口要高上一点,这样子更容易烧热。”
……
一条一条,俱是学问。师爷爷也不藏着,一边修一边把这盘炕的门道说与众人听。
师无涯他们家的火炕是贴着东厢房里靠近灶屋堵墙盘的,挺大的。占了东厢房大半间屋子,冬天一大家子人都能用。火堂口和出烟口是直接在墙壁上凿出来的洞,烟囱建在东厢房靠东那面的墙壁旁。
总共也就这么一个坑,人少的时候建的起来还挺忙的。这一村子的人都来帮忙后,速度就快了起来,没几天就搞定了全部工作。
试炕的时候,一群汉子,比自己家的孩子还兴奋。不好直接坐上去,一个个就在那里用手试,发现温度还不错,纷纷都说自己家也打算盘上一个。
村正姜叔看到这个,直接拍板,大家伙一块去干,还能省点力气。那些还没学会的,就让师爷爷他们再指导指导。省得不会还得往人家跑,给人家添麻烦。
众人自然没什么反对意见,一群人一起干,速度还能快上一点。也不用争什么先后,总归天冷前都能用上。
但是,这么多人,一块干就有点浪费。于是就商量分出了两队,师爷爷和村正带了一队;剩下的就师无涯和岳仲麟带着,师无涯这边都是一些十几二十多岁小伙子,毕竟年龄相近,一起忙也有得聊。
两队人还打了个赌,一队分一半,看哪队先干完,输的那队到时候得请赢的吃酒。
姜叔那队本来中年汉子居多,而且想着师爷爷经验丰富。都以为是赢定的事情,就等着到时候逗逗这些小年轻们。毕竟,姜还是老的辣嘛。
再看师无涯这边。他和岳仲麟直接给这些人分了组,每组人只干自己做的最好最快的那部分。小伙子们都是正当壮年,干劲十足。
两队人都攥着力气,都不想输。也不是吝啬那点儿酒吃,主要在于面子问题。
就这样,在这样一个偏靠南方的小村子里,一群人就忙来忙去做起了北方人的事情。盘到谁家,谁家管饭。有事情干,整个村子都像活了一般。
村里有一户人家,只有一个寡婆婆和一个寡妇带着家里才六岁的小汉子,也直接帮他们家盘上了一个炕。
……
“姜叔叔啊,我们可是干完了哦。”一群忙完的青年们都跑到村正这队工作的地方,齐声道。
“就记得吃酒,少不了你们的,还不快来搭把手?在那干站着啊。”姜叔对着群“花孔雀”们也没办法,谁让自己这边不争气呢。
元武元年十月,小竹村在一场全村宴会后,完成了全村“家家通炕”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