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用五块钱买回的凶器
两个人对视了一眼,都向对方摇了摇头,然后又各自在房屋后的空地上到处查找了一会儿。
没有收获,两个人只好从厨房的那个后门回到了房屋里,又把整个一楼包括院子,还有鸡圈,特别是那些边边缝缝都找了,还是没有发现那根杉木棒。
这个张碗妹没有带回家里来吗?她这种小心眼又爱贪小便宜的人会舍得把这么好的一根木棒给丢弃掉吗?当柴火也是可以的呀。林童心里嘀咕着。
丁小辉便准备上去二楼查找了,他刚走上木头楼梯,张碗妹就大叫了起来,“哎!楼上也要看吗?上面没有木柴的,我们不能把柴火放在二楼里吧,谁会这么憨呀!”
“上去看看怎么不行,张碗妹你要是这样,就把你抓来当村里的典型,到时候让全村人都来教育教育你!”村长见张碗妹不让上二楼,便随便编了一个话头吓唬她。
张碗妹一听会被抓来当典型给村里人批评,就只好勉强地答应了,“那好吧,上去吧,反正上面看了也是白看!”
丁小辉上去二楼找,林童便在院子里的周围再一次认真地查找起来。
林童走进了地上满是鸡鸭屎的鸡圈,这个张碗妹看来是从来不打扫鸡圈的,林童一踩进去,整只脚就陷入到了鸡鸭屎和鸡鸭食物还有水混合在一起的烂泥里。
林童皱了皱眉,还是往鸡窝里靠近了,仔细地看了看鸡圈,她才退了出来,鞋子外已经包上了一层烂泥了,运动鞋面目全非了。
村长看了,可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便训斥了张碗妹两句,“碗妹,你这个人有够懒的,就不知道扒一扒鸡圈呀!把这些肥料弄到菜地里,菜还能长得好一点呢!”
这次,这个张碗妹被丈夫给拉着了,倒也没有回嘴了。
这时,丁小辉也从二楼下来了,他朝林童摇了摇头。
两个人便只好朝着院子外走去,没有找到也只能是先离开院子了。
“哎,同志!等一下,这边有水,你的脚先冲一下吧!”村长见两个人准备离开,便快走两步,来到大门的旁边,拍了拍右边往里打开靠在院墙的木门喊着林童。
林童一看,墙脚那里有一个水龙头,便走了过去,弯下腰,把两只裤管往上卷了一些起来,就打开水龙头冲鞋子上的烂泥。
勉强冲干净了一只脚,再换另外一只脚的时候,林童抬头的瞬间看向了那半扇木门的后面,只见那根杉木棒正安静地靠在门和院墙的夹角里,像是在冲着她眨眼呢。
林童掩饰住激动,用有些颤抖的声音喊道:“小辉哥!”
丁小辉听到她喊的声音有些怪异,以为她怎么了,便一脸关心地看向了她,还朝着她走了过来。
林童朝他点了点头,然后指了指门后。
丁小辉立刻就明白了她的意思,便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副手套,快速地给自己戴上了,然后走到门边,把门拉出来足够他走进门后里去。
他直接就走向那根杉木棒,右手抓在一个看起来没人抓过的位置,就抓着它从门后走了出来,然后又往院子外走去。
而同时,林童还是若无其事地在水龙头底下冲洗着她的另外一只鞋。
见到丁小辉把门后的木棒拿了出来,还要带走了,张碗妹像是想到了什么一样,慌张了起来,她一下就从厨房门口冲到了院子里,还准备向丁小辉扑了过去,“哎,你拿那木棒干嘛!不要拿!放下!哎,放下!”
村长之前见到丁小辉戴上了手套,然后又从门后拿出了那根木棒,便就意识到,那根木棒就是他们要找的东西。
他见张碗妹冲了过来,立刻就一把拉住她的左上臂,不让她靠近丁小辉,还大声地质问着她,“我说你这个张碗妹怎么回事!这个同志拿你一根木棒用一下怎么了!这么小气吗?林加万,你也不管一管你老婆!”
林加万听到村长的话,赶紧跑了出来,“没事,不就是一根木棒嘛,拿走!你这个女人,越来越不像话了,难道消防同志拿一根木棒也要给钱吗?”
林童一听,简直是要笑出声来,这两个夫妇真的是一对奇葩,该不会张碗妹不让丁小辉拿那根木棒,林加万以为她是为了要钱吧。
于是,林童便真的从口袋里掏出了五块钱递给了林加万,“要钱呀!呐,给你!五块钱够不够?”
张碗妹一听给了五块钱,真的就不再坚持去追已经出了院子的丁小辉了。
回到河滩,给刘勇汇报找到木棒的过程的时候,刘勇都忍不住打趣道:“得了,赶快看看,这木棒上面有没有证据留下来,可不能就这么浪费了五块钱了!哈哈!”
曾颖便把手头上的都放下了,先给杉木棒做起了“体检”。
很快,她就在木棒上提取到了四个完整的指纹,还有一些血迹,还收集了一些木棒上面的杉木皮质。
击打孙秀珠后脑的杉木棒已经找到了,还提取到了上面的指纹,只要把村民的指纹和这上面的指纹作比对,匹配上的就是行凶的人。
当然,作为凶器的杉木棒也要确认,确认办法就是把从孙秀珠后脑伤口上提取的杉木干皮碎块和杉木棒上面的皮质作生物比对呀,比对上就确认无疑了。
所以,曾颖便要求全体组员收集所有村民的指纹和脚印,以便她可以进行比对。
就在刘勇准备做安排的时候,丁小辉便替林童向他提了建议,“勇哥,林童说她能确定凶手就是死者,也就是孙秀珠的邻居张碗妹,而且那根木棒也是在林童的提议下我们直接去张碗妹家里找到的,所以我相信林童,也认同她所说的,用木棒袭击孙秀珠的人就是这个张碗妹。”
“我想呀,我们只要把张碗妹一个人的指纹取回去作比对就行了,如果比对了,又没有对上,我们再找其他人的也来得及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