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夺门之变
八个月过去了,太子朱见济已五岁了。御史张鹏建议,太子者国之储君,天下之本,自东宫建立以来,今巳二载。
宜即命出阁,妙简文学侍从之臣,日侍讲读,以成圣功,以固国本。
朱祁钰深以为意,他对朱见济的学业很重视,安排了最强、最精、最专业的教育班子,命少傅兼太子太师礼部尚书胡濙等十一人,每日更番侍班。
此外,代宗还特别强调,每一个人都要“务须处心端确,语音顺正,说理明白,字画楷范,勉尽辅导之职。”
于是,这些人有人教读书,有人教书法,有人检查,有人监督,而且是“每日更番”,轮流登场,十八个“勉尽辅导之职”之人卯足了劲。
这让一个五岁的孩子哪里受得了?而且他五岁之前都生活在安逸富贵之中,没有过渡,一下子这么高强度的教育,根本受不了。
而且,他继承了朱祁钰的基因,身子弱,三天后,就重病不起,再过一天就夭折了。
这让杭皇后当时就崩溃了,好容易把儿子扶上了太子之位,自己也成为皇后,却在这四天中成为了泡影。
朱祁钰在惩罚那些老师后,谥朱见济为怀献太子,葬西山。
现在情况又改变了,大明没有了储君,国本不稳。众大臣又要复朱见深太子之位。
可朱祁钰却是不愿,他认为自己才不到三十,春秋正盛,以后还是能生出儿子的,所以坚决不复朱见深太子之位。
于是,朱祁钰大举选秀,充"实后宫。其中唐氏最为受到宠爱。几年后,就被封为皇贵妃。
皇贵妃这可是从来没有活着的嫔妃得到的名分,在有皇后的情况下,为了不刺激皇后,最高只能封到贵妃。
可这唐氏成了皇贵妃,就说明皇后已失宠了。只要唐皇贵妃生了儿子,那就是太子,她自己也会成为皇后。
景泰七年,杭皇后因思念而已成疾,加上唐皇贵妃的步步紧逼。杭皇后崩逝,谥肃孝皇后。
杭皇后死后,唐皇贵妃统领六宫,风头一时无量,清宁宫的孙太后也不得不让她三分,心中却是恨她入骨。
这几年中,朱祁钰还是没有生出一儿半女,反而因为群臣催促立太子,不停的宠幸嫔妃,而身体虚弱,三天两头龙体欠安。
皇帝身体不好,大家都看在眼里。关键是他没有儿子,这就让某些人有了另外的想法。
景泰八年,朱祁钰重病不起,他知道自己是挺不过去了。
召集王直,胡濙,徐循,于谦来议事,商议储君之事,大臣们一共有三种人选。
王文知道朱祁钰的心思,皇帝是怕朱祁镇一脉的报复,所以不想立朱祁镇一脉。
所以,他提出了立襄王一脉。
另外李贤也提出,让朱祁镇复位。
但大多数人还是依皇明祖训,皇帝无嗣,应从近支中挑选。
那最近的一支最是朱祁镇了,他的儿子也曾为太子,这储君舍他其谁?
朱祁钰考虑到自己对朱祁镇一脉的态度,有些怕他们会报复。于是,以还要考虑考虑拖了下来。
大臣们回去后,有人就把消息传到了清宁宫,沂王府。
万贞儿舒了一口气,最艰难的事情已经过去了。
朝中重臣们以为太子之位朱见深是拿定了,皇位回到嫡系一脉,也就放松了警惕。
可有人不这么认为,要是立了朱见深,那皇帝驾崩之后,皇位就是太子的,那朝政还是由那些重臣把持。
那如果要想出头,就得让太上皇复位,他们以从龙之功,就能获得更高的地位。
于是,以武将石亨,大臣徐有贞,太监曹吉祥组成了一个政变队伍。
他们也通知了孙太后,希望得到她的支持。万贞儿早已料到他们会政变,劝谏太后不可参与政变。
反正不管政不政变,皇位都会回到朱祁镇一脉。
可孙太后一番话,让万贞儿哑口无言。
“哀家知道只要不动,皇位会回到嫡系一脉手中,可皇帝是哀家的皇孙。
他还小,皇位会被那些大臣所把持,这会让君权受到削弱,哀家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他们虽是政变,但皇位是皇儿的,他早已成年,这对朱家社稷有利。”
万贞儿听了,也不得不认为孙太后说的对,那些重臣让朱见深当太子,也是有着想获得更大权力的意思。
景泰八年,正月十六,政变开始,石亨等人撞开南宫,将朱祁镇扶上了御辇,直趋奉天殿,然后敲响景阳钟,召大臣上殿议事。
大臣们上朝后,见龙椅上坐的是朱祁镇,也是大吃一惊。
朱祁镇不愧为做了皇帝的人,一句话安慰了群臣,“景泰皇帝病重,群臣迎朕复位,你们各人仍担任原来的官职。”
众朝臣见此,只好跪倒参拜,朱祁镇就顺利的夺得了皇位。
夺得皇位之后,他当然要清理朝堂,于谦是第一个提出立朱祁钰为帝的,王文又是朱祁钰的心腹。
隔几天,就被下狱了,准备以谋逆罪杀之。
王文死不死,万贞儿才懒的管,但于谦可是挽救大明江山的功臣,这个人,可不能死。
于是,万贞儿来到清宁宫乾清宫,恳求太后,放了于谦,他可救了大明的人,要是杀了他,历史上会怎么看皇上。
太后也认为不妥,也劝朱祁镇放了于谦。
万贞儿又叫上英国公张懋,成国公朱仪和他们商议,救回于谦。
他们很为难,其实在政变中石亨调集部队,他们通过自己的人脉就知道了。
可勋贵们都对文官插手军队事务不满,所以对政变并没有阻止。
不然,以几位国公,还有十几位侯爷的威望,别说政变,连军队都出不了军营。
但万贞儿找他们求情了,他们的爵位可是万贞儿出手才保住的,所以很是为难。
直到万贞儿请出了太后,以于谦脱罪之后,就让他告老还乡,这样才说服他们。当然也是于谦功劳太大,要是真杀了他,他们也会被人诟病。
文臣方面,求情的人当然是更多了,众多大臣纷纷求情。
虽然政变三人组一定要杀于谦,但朱祁镇在众人的求情下还是顶不住了,将于谦贬为庶人,告老还乡。
万贞儿这才松了一口气,终于保住了这位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