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土木堡之变
“什么?”孙太后惊的站了起来。虽然这些天战报都不怎么好,但孙太后认为儿子凭着手上的三大营撤回来还是可以的。
她可从没有想到死了那么多将领,就连成国公,永顺伯也战死了。
自己的儿子也被瓦剌围在土木堡。要是皇帝被俘,那可有灭国之祸呀!
她有些惊慌的道:“叫监国郕王来见哀家。”
半晌,万贞儿看见一个身穿四爪龙袍年轻人匆匆进入了清宁宫。
心想,这人应该是郕王,以后的景泰帝朱祁钰吧!
郕王朱祁钰刚进宫中,万贞儿等太监、宫女远处就隐约听到了孙太后的呵斥之声。其中也有郕王的解释,告罪。
又过了一会,朱祁钰又匆匆而去,脸上却是一股愁容。
他是宣宗仅有的两位儿子之一,但他却是庶子,宣宗镇压了叔叔汉王谋反,在汉王府中挑了一些女子,纳入宫中,他的母亲吴氏就是其中之一。
后吴氏怀孕生子,因是罪臣府邸之人,不敢留在宫中,怕张太后喝斥。
或是宣宗考虑到宫中后妃争宠的血腥残酷,自己的诸多子嗣或夭折或胎死腹中。
故而吴氏便被宣宗寄养在宦官家中。生下的儿子,便是朱祁钰,直白点,朱祁钰就是宣宗在宫外养的小三生的儿子。
朱祁钰最后能活下来,很大可能也是养在了宫外的缘故。
直到宣宗病危,母子俩才被宣宗接入宫中,承认了他们母子的身份,请自己的母亲张太后代为抚养。
所以,孙太后可是很看不起他们母子。也是,正妻哪能看得起小三母子。
刚才朱祁钰在清宁宫又被孙太后狠狠的训斥了一番,让他和大臣商议,速派部队去土木堡救援皇上。
万贞儿看着朱祁钰的背影,心中也是为他叹一口气,他也是大明中最悲情的皇帝,也是对大明最有功勋的皇帝之一。
本是一个逍遥自在的藩王,能平静安稳的度过一生。哪知道自己的皇兄出去浪了一会,就成了土木堡战神,去草原留学了。
他是被迫成为皇帝的,好在有于谦等大臣辅佐,硬生生把将要崩溃的大明拉了回来。
可他没有受过正规的皇子教育,不懂帝王心术,心不够狠,没有解决后患,只把自己的哥哥关了起来。
后来的结果当然非常惨,哥哥趁他重病在身复辟,反将他关押起来。
他的哥哥朱祁镇打仗不行,帝王心术可是玩的贼六。他可没心软,没过一月,他就暴毙身亡,名臣于谦也被斩首。
他死后,哥哥都不承认他是皇帝,捣毁了他的陵墓,给他谥号也是戾王,真是太惨了。
好在明宪宗朱见深念他叔叔于国有功,恢复了叔叔的帝号,称为明代宗。
才过了一天,京中派出的救援的部队还没出发,就又得到了消息,土木堡被攻破,王振被杀,皇上被俘。
英国公张辅,泰宁侯陈瀛,驸马都尉井源,平乡伯陈怀,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陈埙,修武伯沈荣等随行大臣大多战死。
只有从臣只有萧维桢、杨善、李贤等数人侥幸逃出。
这下满朝文武都慌了,一时间,群龙无首。郕王虽是监国,但他是藩王,没有受过正规的皇子教育,对政治方面不太熟悉。
加上他是庶子,孙太后可是紧紧的盯着他,他要展露出有上位之心,等待他的可就不是好事了。
所以,他躲回了府中,谁也不见,这让众臣拿他也是无可奈何,明朝高层顿时陷入到群龙无首之境。
这时也只有孙太后才能力挽狂澜,但她的宫斗水平是第一流的,政治水平比张太皇太后那可是差的远。
孙太后此时也慌了,她只知道一点,一定要把儿子弄回来。
所以她对群臣的要求备战的声音置若罔闻,她不想把权力交给郕王,权力交出来很容易,想收回来可就难了。
以后自己的儿子要是回来了,郕王会把权利还回来吗?她可不信!
这时,瓦剌也让皇帝朱祁镇写了书信,说只要拿出巨量财富,就可以放了皇帝。
这话鬼都不信,现在京城空虚,士兵士气皆无,百姓也是惶恐不安。
可瓦剌可是士气正旺,看着明朝京城就如一块大肥肉,只要到了城下,轻轻一捅,就会攻占京城。
那时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先发一封勒索信,也是迷惑明朝掌权者,以减慢他们的备战速度。
朝中的大臣当然不信,可孙太后信了,人在没有主意的时候,就是有一点希望也是好的。
国库不出钱,她和钱皇后收集宫中财物,让人交给瓦刺,以为这样可以赎回皇帝。
结果自然是人财两空,瓦剌太师也先不但没放人,还回信要求更多的财物。
这个时候,孙太后还是没有醒悟,竟然强令户部拨出国库银两赎人。
可吏部尚书王直,大学士陈循,于谦等大臣知道这是瓦剌太师也先的计谋,断然拒绝拨款。
不光拒绝拨款,还要求太后开朝会,统一思想,到底是战是和?总要拿出意见来,不能让京城再这么乱下去了。
孙太后被大臣拒绝之后,也是郁闷的回到清宁宫。
皇后等嫔妃也在宫中,见孙太后回宫,忙道:“母后,大臣们愿意拨款了吗?”
孙太后叹了一口气。
钱皇后顿时满脸煞白,她再也受不了了。她的父亲早亡,这次两位兄弟也为了保护皇帝也战死了。
好在还有一位嫂子有孕在身,如果生下的是女儿,那她钱家可就要绝后了。
这下大臣不拨款,自己的丈夫也回不来了,这让她再也坚持不住,精神快要崩溃了。
她瘫坐在椅子上,只是不停的抽泣。声音如杜鹃啼血,让人听了心痛,心酸,心碎。
孙太后还是经过大场面的,还能撑的住,但她也没有什么办法?
只是病急乱投医的说了一句,“你们说说看,有什么办法?能让瓦剌太师也先放了皇上。”
众人不语,她们这些宫女太监,哪里知道这种国家大事,宫中能知晓的也就是上过内书堂的大太监了。
金英金公公是司礼监秉笔,除了王振,就是他了。他当然明白,这时应该别管皇帝了。
为了大明江山,太后应马上立新帝,让新帝带领军民保卫京城,这样才能保住社稷,保住大明。
但他哪敢说,他是内臣,怎能站在外臣的角度考虑问题。所以他也不语,一时宫中陷入一片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