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科幻小说 > 前进星辰大海 > 第四十九章 外星信号

第四十九章 外星信号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星环城二号是人类设计制造的第一代太空城。名字虽然是二号,却是第一个落成的。

    整个结构呈轮辐状,利用离心力在最外圈的生活区里,模拟出合适的重力。

    众人站在星环城的入口,才发觉星环的庞大。无论朝哪个方向看去,外环都很渺小,完全看不清细节。

    直径超过五公里的巨轮,看不清楚边缘也正常。

    粗大的轮辐结构,呈放射状,向四周无限延伸着,粗大的连接螺栓,展示着那个时代的力量与美。

    虽然不如现代技术精细,但有一种原始粗犷的美!

    丁一博士又开始发表感想。

    “那真是一个黄金时代啊!”

    杨乙众人也点头称是,那个时代黑暗森林理论虽然已经深入人心,但是鸵鸟政策还没开始。

    大规模的太空建设还在持续中,星际之门就是那时的产物。

    星环城二号开始使用的时候,丁一博士还是硕士研究生,也曾递交过去那里的工作申请,可惜上面没人惨遭淘汰。

    众人径直走到关口处,两名全副武装的士兵,站在通道两旁。

    一看见有人过来,立刻抬起了枪口。

    张超观察了一下,这两位的动力甲还是十年前的款式,防护能力虽然不错,灵活性却不怎么样。

    杨乙走上前去,交流了几句,掏出个人终端,扫码交付入城税,气压闸门在几个人面前隆隆的开启。

    强劲的气流瞬间吹了出来,动力甲上的监测数据同步跳了出来。

    虽然不是什么新鲜空气,但是自由的呼吸没任何问题。

    走进气闸眼前是一个圆形的大厅,八条通道均匀分布在大厅外围。

    上面用不同的文字标明着,东一区,东二区,西一区,西二区…

    每个通道上还有一个古华夏象形文字,张超看了半天也没认出是什么字。

    “星环城的设计者肯定是华夏人,太空里哪来的东西南北,这完全是一种执念。”张超心道。

    丁一博士的声音又适时响了起来。

    “胡明的国学底子果然深厚,这座城市是按照八卦方位设计的。”

    张超一听这话,就知道丁一博士一定知道点什么。

    自己上次来的时候,被蒙住了头脸,还真不清楚应该往哪个方向走。

    “丁一博士,您说的胡明是…”

    丁一博士一看有人提问,立刻来了精神。

    “胡明就是这座太空城的设计者,也是我的学长,当年可是我们这些年轻人的偶像。可惜啊!”

    张超一听这话里有话啊!赶紧问道:“我要是这辈子,能建这么一座太空城,也算无憾了,还有啥可惜的。”

    丁一博士蔑视的目光投向张超,弄得张超有点莫名其妙,这有什么可蔑视的?

    想到丁一博士科学狂人的人设,被蔑视才是常规选项。

    “胡明的目标可不是区区一个太空城,他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星辰大海几个字,一出现所有人的耳朵都竖了起来。

    星辰大海这几个字,曾经是华夏的国策,早些年是出镜率非常高的词汇,只是随着鸵鸟政策的全面实施,这个词汇已经很少人提及。

    类似张超这样年轻的一代,已经弄不清楚这事情的始末缘由。

    杨乙当然更清楚一些,他现在也没空听丁一博士吹牛。自顾自朝着大厅中央的接待处走去。

    应该有人知道,哪里能够买到液氢。

    这边几个人已经把丁一博士围了起来,个个脸带兴奋,又有哪个年轻人不向往外面的世界。

    丁一博士享受了一把众星捧月的感觉,越发飘飘然起来,继续讲述道:“太空城刚刚好建好,胡明学长就提交了核聚变发动机的研制计划。”

    “地球联合政府不是禁止研究这个吗?”说话的是王猛,队里面性格最坚毅最能忍受痛苦的人,同时也是最按规矩办事的人。

    一件事情一旦上升到制度层面,在他那里就是铁律。

    丁一博士对这种话明显带着反感,口气也冷了一点。

    “那个时候还没有这个禁令,如果不是偶然间发现的外星信号,黑暗森林理论就只是一个理论猜想,根本就没法干扰星辰大海的伟大征程。”

    张超敏锐的捕捉到外星信号,这个关键词。

    “丁一博士,您能不能跟我们说一下,外星信号是怎么回事?”

    张超想问的也是他的小伙伴想问的。

    丁一博士哀叹一声,开始了他的讲述。

    事情要从上个世纪中叶开始讲起,那时候地球上技术虽然落后,但各类搜索外星信号的计划,却异常火热。

    当时已经不止是人类的好奇心在推动,各个大国拿这个当做竞争的筹码,天量的投资和人才砸下去。

    远的有北美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华夏的红案工程,近一点的本世纪初的贵州天眼,都是被动寻找外星信号的大工程。

    这一期间也收到过一些信号,比如著名的“哇”基本没有什么含义,无法判断是否智慧生命发送,热议了一两个月也就没下文了。

    随着更多超级工程的上马,事情有了转机,神秘外星信号也就是这时取得突破。

    关键的突破来自于澳洲,一个多国合作的阵列射电望远镜项目,收到了明确的外星信号。

    说起阵列望远镜,丁一博士兴奋的话语都带上了颤音。

    所谓的阵列射电望远镜,就是把一堆射电天线组合起来,整个工程制造了三千多个抛物面天线。

    按照精确的定位,分布在地广人稀的澳洲,整体跨度超过了三千公里,每一个抛物面天线的面积都超过上百平方米。

    这么多天线加起来的等效面积高达几平方公里,相比之下贵州山里的那个就成了小弟弟。

    听到这里张超对丁一博士已经佩服的不得了,恭敬道:“丁一博士,有了这么厉害的望远镜,为什么还要制造冷湖天眼?”

    张超的小白问题,引发了正听到兴头上众人的不满。

    王猛道:“大哥,冷湖天眼是光学望远镜!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的射电望远镜是两回事!”

    张超用一阵尬笑,掩饰了一下脸红。心里对没情商的王猛一阵吐槽。

    自己装小白是给丁一博士抬轿子呢,我这么辛苦想让他多讲一点,你们这些人还不理解,真是好心当了驴肝肺。

    丁一博士对这小插曲,毫不在意,继续讲道:“这个超级射电望远镜,理论上能探测到五十光年外,功率超过两千千瓦的电磁波信号。

    一时间众人哗然,受《三体》小说的影响,大部分人都认为只有恒星级功率的电磁波,才能在宇宙尺度上被接收。

    听丁一博士的意思,人类目前就有接收宇宙广播的能力,虽然只是五十光年的小宇宙。

    可五十光年对人类来说跟整个宇宙区别不大,反正也只能被动的看看。

    反过来也可以说,人类目前的大功率电磁波信号,也是可能被别人收到的。

    比如用于近地轨道拦截的x波段雷达,峰值功率就高达五六百千瓦,只要人类愿意,雷达功率再翻个几倍也是有可能的。

    丁一博士没有理会众人的吃惊,他已经见惯了这类表情。

    “别想的太美好,这个技术还有很多技术难点。”

    三千多个抛物面天线的信号同步,就是一个大问题。精度要达到十亿分之一秒,你们敢想吗?”

    十亿分之一妙,早已超过了张超对时间的想象。

    “这还没完,每秒钟产生的数据也是一个天文数字,处理这些数据的计算机,也是超越时代的,直到量子计算机投入实用,这套系统才真正能用。

    量子计算机,那可是每秒运行超100亿亿次的超级计算机,一个望远镜就要消耗这么多计算资源,众人平时根本就不敢想。

    丁一博士讲起课来,还真是一把好手,深入浅出,旁征博引。

    完全忘了自己是来逛黑市的。

    杨乙就没这么轻松了,这座城市里的人交流风格,跟地球人完全不同。

    杨乙有种鸡同鸭讲的感觉,大量的俚语,翻译软件都译不出来。

    连说带比划,对方总算明白了杨乙说的是啥,脸上的表情渐渐凝固,公事公办几个字,直接写在了脸上。

    杨乙也有点郁闷,这都黑市了,还有官僚主义了。

    直到看到那个全地球通用的手势,食指和大拇指快速的捻动,才知道对方的目的。

    无奈之下老老实实的刷了信用点,那人指指东二区,意思是那边就有卖的。

    打听好基本情况,杨乙招呼众人,向着东二区走去。

    想到外环只能乘高速电梯,虽然也有楼梯可想想数公里的长度,实在是犯不上浪费这个时间。

    没想到电梯也是收费的,杨乙也是纳闷了,这鬼地方怎么到处都要钱。

    一群人呼拉拉的进了电梯,才发觉这电梯绝对比大部分人的年纪都大,运行起来各种奇怪的声音,偏偏速度还奇慢。

    不知道这高速两字,从何说起。

    反正一时也到不了地方,张超把刚才的话头又捡起来。

    “丁一博士,后来是怎么发现外星信号的?”

    丁一博士刚才谈兴正浓,被杨乙打断了,正觉得不过瘾,听了张超的提问,马上开始继续讲述。

    澳大利亚的射电阵列,前前后后用了二十年,才解决了技术难题。

    正式投用的第三年,收到了一组信号,隔了一个半小时又收到同样的信号。

    信号很有规律,可以判定是智慧生命发送的信号,世界各地的科学家,用了大半年时间也无法把这些信号翻译出来。

    一次非常偶然的机会,负责近地轨道防御的雷达操作员,看到了外星信号的新闻。

    大概是闲着没事,查阅了当时那个时段的雷达接收日志,他们的雷达在同样的时间也收到了类似的信号,只是信号强度远低于阈值,被计算机判定为噪声过滤掉了。

    这一发现非同小可,方向一但找到,后面的事情自然有人会做。

    这是一组雷达信号,虽然是调制过的,但本身并没有叠加任何信息,所以译解专家们想破脑袋也破解不了。

    第一组信号是远程搜索雷达波,第二组跟第一组一样,只是扫描的频率不一样。

    微弱着外星雷达信号的猜想,最终都指向了一点,这些信号来自于一艘宇宙飞船,而且离地球并不太远。

    张超有点听不明白,为什么能确定是从飞船上发出,而不是五十光年内的行星上。

    丁一博士也给了答案,这两组信号的角度和方向高度一致,如果是行星上发出的多少会受到星球自转的影响。

    所有的解密工作都在秘密进行,发现外星飞船这种消息一但泄露,谁都不敢保证对整个人类有多大影响。

    地球联合政府就是那时做出了鸵鸟政策的决定,包括禁止深空航行,禁止大概率电磁波发射,都是因为这个。

    “丁一博士,那以后还收到过类似信号吗?”这次问话的是严峰。

    丁一博士摇摇头道:“就那一次就吓得某些人,恨不得挖个地洞躲起来,还有一些傻子号称要退回农耕时代。”

    语气充满了愤恨与不平,看来他的研究工作没少因为这个受到打压。

    杨乙听着也来了兴趣,他这个级别是知道这些事的,和丁一博士一样,对这样极端逃避的政策也很不理解。

    他是一个军人,信奉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躲起来装鸵鸟,实在不是他的意愿。

    最让他恼火的是政策执行时,每经过一层鸵鸟化就严重一点。

    地球联合政府规定电磁波功率的上限是五百千瓦,到了最基层的部队,硬是能加码到不能超过五十瓦。

    反正大部分人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跟着一层一层严格执行就是了,搞得整个人类社会完全鸵鸟化,甚至没有人愿意抬头看一眼星空。

    居然连炸毁冷湖天眼这种事情也会发生,再这样下去,人类还能不能在宇宙中生存下去,还真不好说。

    正思考间,电梯发出叮的一声,已经到达了星环城的最外圈。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