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十年之约
布瓦被放开后,将元灵扛进了屋子,为他处理伤口。元灵慢慢醒来,自己正躺在床上,布瓦姑娘坐在床边看着自己。
“布瓦姑娘,多谢。”元灵坐起身来
“你怎么会在这里,是不是来看我的”布瓦眼神有些期待的问道。
“布瓦姑娘你成亲了吗”“没有呢。”
“布瓦姑娘我此来是想和你谈谈我们之间的事。”
“嗯”布瓦眨了眨眼睛。
“对不起,当年是我的无知还没准备好就与你交往,使得你等了这么多年,现在如果我娶你,你会答应吗”
“会呀,怎么不会。”布瓦脸上的笑容已经不能再多一分了,就这样盯着元灵的脸,元灵目光平静与其对视。
“布瓦姑娘,你跟我来。”说完元灵下了床往门外走去,布瓦跟上。当年的山顶上,同样的情景,两人并排坐在草地上看着远处连绵不断的大山。
“布瓦姑娘,我是第一次与女孩子谈论这种事,我也不知道别人是怎么做的,但我更喜欢直白一点。”元灵停顿了一下,“我当年说我还有很远的路要走,那因为我以后要离开这个世界,即你所知的这个世界,如果和我在一起你便不得不离开这个寨子,离开父母家人,你怎么选择呢”
“你要去哪里”
“其他的世界。”
“以后还会回来吗”
“可能会,也可能不会。”布瓦显得有些失落,元灵也有些无奈,这天下又有几人能就此离父母而去。两人再次陷入了沉默。不知过了多久。
“走吧去我家吃饭,你好久没在我家吃过饭了呢。”
“恩。”来到家里,布瓦的父母都在,只是布瓦的母亲满脸微笑,布瓦的母亲满脸阴沉,在饭桌上布瓦的父亲说道:“小子你今天来到这里就必须娶了我女儿,否则你就别想回去了欧。”其语气威严十足,有种不容置疑的架势。
元灵没有说话,这种时候沉默才是最好的选择,吃完饭之后元灵与元灵去刷碗,布瓦有些兴致索然,元灵也并未说一句话。
“你能在这里多住几天吗。”
“可以。”
于是接下来的几天时间布瓦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变得安分了许多,好似失去了活力,但每天和元灵在一起都能看到她脸上的笑容。元灵也不是就这么闲着,他将自己所理解的道理尽量说给布瓦听,他希望布瓦在知的情况下天真活泼,在他人眼中元灵两人就是在谈恋爱,只有布瓦两人知道这就是最后的告别。十日很快就过去了。
在茂密的森林中,“布瓦姑娘,我们就此别过吧!”元灵侧过身来对着旁边的布瓦说,布瓦此时的表情似欢喜似悲伤似忧愁。面带笑容却眼含泪珠对元灵点点头。元灵使劲闭了一下眼面无表情的转身走去。目送元灵离开,布瓦的心有着一种难以抑制的痛。看着前方的路,元灵的脸已经冷到了极点,原来情感不是这么好控制的。
走出百米远后面突然传来奔跑声,元灵转身,刚转身就被抱住了,怀里传来哭泣的声音,“元灵等我十年好吗,十年之后我便跟你离开。”
元灵笑了,笑得真诚无比,他抱紧布瓦,以最为平静的语气说道“我等你。”……
元灵离开了,此次离开云南是最轻松的一次。回京师的路途中,元灵重新考察了上次没好好考察的科学院。回到京城元灵去找了王阳明,与他讲述了生存的事,王阳明只是笑着回答恭喜大志兄悟道成功,没办法这生存之学绕不开生物进化史,而现在的自然科学还只是在起步阶段,人们很难理解生存学说。
但这并不影响元灵的著书打算,现在不懂,以后总会明白。于是元灵开始编写一本书,《存学》开篇道不尽道,概也。第一句就点明了这世界上的任何东西不是用语言文字能说清楚说明白的,这其实符合老子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只是元灵将其推广到了一切事物。就比如要解释什么是人,人是什么,给出亿万种回答,依然有不足之处。
第二句,理当为参考,而不为刻用。元灵的存学从生存的角度出发,讲述人们各种活动包括思想在内的一连串因果,并给出最适宜的做法,在政治国事上主张自求发展,划定国家的概念,由中华文化滋养的人为华夏人民,
这有点像阳明心学的理即在心中,不假外求,由于刘瑾的死,现在朱厚照也开始变得正常,逐渐能听进大臣们的话,元灵的官职有些特殊,专门搞科学的,所以没有什么成果也不用去上朝,这些年来王阳明在军事上让众臣大骇,从无败绩,他的心学在军事上得到了很好的发挥,最令人震撼的就是最后一仗。
那年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消息传到京都后,大臣们震惊不已,不过元灵知道王阳明的巅峰时刻就要到了,当时,王阳明正准备前往福建平定那里的叛乱。当他知道宁王叛乱之后,立即赶往吉安,在那里募集义兵,发出檄文,出兵征讨。但是当时朱宸濠兵马充足,即使招兵也来不及,王阳明立刻来了一个疑兵之计。
王阳明假装传檄各地至江西勤王,在南昌到处张贴假檄迷惑宸濠,声称朝廷派了边兵和京兵共八万人,会同自己在南赣的部队以及湖广、两广的部队,号称十六万,准备进攻宁王的老巢南昌。似乎这样还不足以让朱宸濠相信,王阳明又来了一招,他写蜡书让朱宸濠的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劝宸濠发兵攻打南京,又故意泄露给宸濠。此时,李、刘二人果然劝宸濠进兵南京,宸濠大疑,按兵不动。这样就给朝廷和王阳明以时间。
朱宸濠等了十几天,探知朝廷根本没有派那么多的兵来,才知道中计了,于是他才沿江东下,攻下九江、南康两城,逼近安庆攻打南京,但是此时形势已经发生了改变。王阳明此时已经组建的八万平叛军,直捣宁王的老巢——南昌,迫使朱宸濠回援。当时有人建议王守仁往救安庆,他不肯,分析说:如果救安庆,与宁王主力相持江上,而南康和九江的敌人就会乘虚攻我后背,我们腹背受敌;而我们直捣南昌,南昌守备空虚,我们的军队锐气正足,必可一举而下;宁王必定回救,到时我们迎头痛击,肯定会取胜。
朱宸濠精锐都前往安庆,留守南昌的兵力空虚,王阳明仁率兵攻打南昌,这一招和历史上的围魏救赵差不多,而且明白告诉你,我就用的是这一招,但是你没有办法,还是要回来救援。果然宁王朱宸濠回兵救南昌。这里是他的老巢,他损失不得,最终双方在鄱阳湖决战,经过三天的激战,宁王战败被俘,宁王叛乱历时三十五天后宣告结束。
不过这次平叛之后,王阳明的身体也逐渐衰退了下来,他已经五十多岁。元灵经常去看望他,也从时光长河下游取来一些现代的药,说来也奇怪地球的时光长河止步于元灵前世的年代,这些药物对王阳明的病情的确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也是元灵最希望看到的。王阳明写了传习录,元灵看后感触颇深,圣贤就是圣贤。
元灵的存学也逐渐受到追捧,世界上的大多数人还是想活得明白的,这本书并没有要求人们如何做如何做,其以因果之道贯穿生存之道,自然科学也迅速发展,它与元灵的存学是相辅相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明的综合国力达到了顶峰,但并未向外扩张,只是把失地收复。这还是因为元灵的存学,朱厚照与大多数大臣认同了存学讲述的国家发展方向。元灵也被加封为内阁大臣,
真正领悟了存心,那么就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欲望,那么就不会有那么多战争和争斗……
元灵这些年并不忙,偶尔去看看王阳明,然后是著书和讲学,还有研究修炼之路,还学习了音律之道,医学之道。他最喜欢的是笛子,在那空旷的山谷间吹奏尤为优美动听。他在民间的名声也反转了过来。
他这个官当的与其他人大不相同,没有常待于京师,经常到民间游历,但其科学院以及在政治上的改革对百姓的贡献又无人能比,在百姓的眼中元灵就是一个忽远忽近的人,他与民亲切好似自己不是做官的,你看他一眼他就在你旁边与你情切问好,在看他一眼又好似要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