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4 章 袁绍突围,颍川荀文若
邺城外
金戈铁马一片萧杀气冲天。
箭矢如雨鲜血飞溅血如河。
当邺城北门从内打开的瞬间,幽州大军明显感觉到有些愣神。
这,这城门怎么开了,难道他们军中有老六?
“杀!”
“邺城城门开了,杀啊!”
“兄弟们,冲!”
幽州将士虽然有些懵,但良好的战斗素养让他们很快便反应了过来,将校们面色大喜的怒吼一声,连忙率军如潮水般涌入。
“许将军,请您即刻率重骑兵杀入城内!”
徐荣看向早已待命的许褚,出言说道。
“好!”
“弟兄们,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随本将冲入城内!”
许褚一举凤嘴刀,对着邺城大门吼道。
“冲!”
身后的重骑兵得到将令,飞驰掠过许褚,速度极快的冲向城门。
“文良,这里就交给你了!”
“驾!”
许褚看了一眼徐荣后,一催胯下战马飞速追上前方重骑兵。
邺城·州牧府
高干一路策马飞驰,终于来到州牧府门外。
随后,将战马随意的丢在门口,人便飞也似的冲入府内。
“主公,主公大事不好了!”
高干心急如焚,快步冲向大堂。
此时,袁绍正在与许攸等人商讨着退敌之策,看看能不能将幽州军尽快逼退,不然这冀州他实在是坐不稳啊。
然而就在商讨至关键时刻,袁绍突然见到自己的大外甥浑身浴血、踉踉跄跄的冲了进来。
“元才何故如此惊慌,又不是邺城被攻破了。”
袁绍看着自己这个不成器的外甥如此模样,不由面色不善的说道。
往日里,这个外甥各方面表现的还是非常不错的,无论是韬略、武艺皆是不俗。
哪知今日竟然如此慌乱,简直丢尽了自己这个舅舅的脸。
闻言,高干都快哭了,自己这个舅舅什么时候学上周易了,竟然真的算到了邺城已被攻破。
“舅主公,邺城真的破了!”
高干哭丧着脸,急忙喊道。
“”
随着高干的话音落下,大堂之内瞬间变得落针可闻。
袁绍与麾下幕僚们互相对视着,眼中皆是不敢置信之色。
“破破了?”
袁绍目光直勾勾的看向高干,难以置信的问道。
“破了,确实破了,文丑将军被斩,如今城外大军已经攻进来了,此时正在攻占城门,末将特意前来通知主公。”
高干面色悲痛的喊道。
“主公,若高将军所言属实,我等还需尽快撤离!”
“没错,主公,此事已经不能再拖了!”
“还请主公速速决断!”
许攸、逢纪、审配等谋士瞬间色变,急忙出言劝谏道。
“撤,可是某还能撤往哪里!”
袁绍环顾众人,神情中带着些许的落寞。
没想到,自己刚刚拿下冀州向家族证明,自己绝非那个不学无术的嫡子可比,却没想到不过两月,他的冀州便被攻下。
“主公,如今已不是计较颜面的时候,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逢纪面色略显失望,不过仍是大声喝道。
逢纪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此时已经不是计较嫡庶之争的时候。
如今最重要的是保住性命以图来日,今日若再不速做决断,那么就真的没有明日了。
“呼——”
袁绍深吸了口气,步履踉跄的朝前走了两步。
看着堂中挂着的冀州堪舆,大手不由轻轻地在其上抚摸着。
“好,撤往豫州!”
袁绍紧咬牙关,怒声下令道。
“高干,传令吕旷领兵一千自东门突围、吕威璜领兵一千自西门突围,不得有误。”
许攸当机立断,果断说道。
“喏!”
高干点了点头,随即快步冲出大堂。
“主公,我等需尽快调集仅剩下的精锐从最难突破的南门突围,这里才是主公的最佳突围点。”
在袁绍的不解中,许攸面色阴沉的说道
“好,就依子远之言。”
袁绍点了点头,此时的他已经方寸大乱,对于最为倚重的谋士可谓是言听计从。
“主公,可令牵招将军、淳于将军尽快集结可用兵士,我等须尽快突围。”
荀谌思索片刻,补充道。
就这样,袁绍以极快的速度调集兵马,收拢可用残兵五千,由大将淳于琼、牵招、蒋义渠一同护送着,朝着南门而去。
就在袁绍从南门突围之时,东西两门身为诱饵的吕旷、吕威璜率先领兵杀出,被埋伏于此的徐晃、越兮领兵剿灭。
吕威璜当场阵亡、吕旷被徐晃所俘。
邺城南部广阳门
就在潘凤猛攻之际,有士兵来报,广阳门大开,城中冲出数千精锐奋力突围,在留下千余具尸体后向南而去。
“可恶,绝不能让袁绍狗贼逃掉!”
潘凤闻言大怒,将战场交给沮授后,领五千兵马向南追去。
北门
在经过一番厮杀后,幽州军彻底将其攻占。
姜战领着典韦、许褚以及刚投降的高揽带着三千重骑兵朝着州牧府而去。
由于是从广德门而入,姜战需要领兵南下至贯通东西的中央大道,沿着中央大道向西才可抵达州牧府。
待到姜战领兵来到州牧府时,此时的州牧府却没有丝毫的混乱。
其中一文士正立于府门之前,静静地等待着什么。
“荀彧荀文若,见过骠骑将军。”
荀彧面色平淡,对着姜战行了一礼,语气恭敬地说道。
“荀彧?”
“可是颍川荀文若?”
姜战面色激动,连忙下马将其扶起。
“在下不才,正是将军口中之人。”
荀彧淡淡一笑,神态自若的说道。
“哈哈哈,某常闻公达提及文若有经天纬地志才,今日终于有幸见到先生。”
姜战哈哈大笑,拉着荀彧的手臂,激动地说道。
“在下也仰慕将军久矣,今日终于得见将军,乃是彧三生之幸也。”
荀彧淡然而笑,朗声说道。
话落,荀彧便好奇的打量着面前这个名震大汉的男人。
曾几何时,这个男人路过颍川之时,家中长辈对其的态度还很微妙。
由于身处世家之中,他被派往袁绍麾下出仕,而颇为自由的侄子荀攸,则丝毫不顾族人反对,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幽州。
而身处渤海的荀彧与袁绍意见经常相悖,再加上亲身接触袁绍后,荀彧才发现袁绍之才远低于其名望,明显是德不配位的典型。
荀彧本来早已想离去,但奈何身为荀子之后的荀家,受儒家思想影响较为严重。
而身为族长的接班人,长辈的命令让荀彧不得不继续留在袁绍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