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杨善的回忆录
景泰朝与正统朝的差异实在太大了,数个三天三夜也数不过来,但肯定不能听信一个近侍的一面之词。过了好一会儿,身为外臣并绝对遵守世俗礼法的礼部左侍郎杨善被召进了内宫。
对于这位迎回上皇大驾的礼部左侍郎,朱祁钰表示着充分地敬意。这一点,杨善也时刻感受到了。正因为如此,当内宦到鸿胪寺传礼部左侍郎觐见时激动的杨善实在没能忍住,就这么拉了一裤子。
好吧,内宦也没辙,只好等杨善换过袍服后再带进宫来。耽误的时间让内宦有些不悦,一路小跑仍被催命似的带到了朱祁钰面前。
先拉了一身勉强换了袍服,一路小跑身上的汗湿透了穿袍,使杨善整个人就像从池子里捞出来一样。
“杨卿,尔主持往塞外迎回朕大兄,本该厚赏才是,可这一直没得个机会亲近亲近。今日朕得空,想听听杨卿有何诉求?”
对于朱祁钰装模作样的话杨善是一个字也不信的。早在大同传出消息瓦剌也先要朝廷派人协商时,自己就曾经自告奉勇要出塞与瓦剌谈判迎回太上皇帝陛下的,结果呢?派出去的是赵荣、王复两个卑官。
好不容易一通折腾,时隔一年终于有机会去跟也先聊聊人生,谈谈理想了,还被景泰皇帝拿自己儿子说事情。那个威胁的场面现在还历历在目,这会述旧谈诉求?嫌自己命长吗?
“回陛下,小臣没有诉求。”杨善好不容易勉强平复了下快要跳出来的心脏,努力睁开冒着金星的浊眼说道。
“说嘛,好歹是辛苦了一趟的。”
“回陛下,臣果真没有诉求。”
“要不朕提议杨卿入内阁如何?”朱祁钰不死心。
“臣何德何能,入了内阁岂不是耽搁了朝廷大事?臣身居此位已是如履薄冰,绝不敢有非分之想。”别说笑话了,景泰朝的内阁有什么含金量?不过是个秘书监一般的差使而已,还不如鸿胪寺有实在的油水划算呢!
“既然如此就升你为本部尚书衔好了,待日后接胡老的班。”礼部尚书衔,杨善曾经只一步之遥又似乎遥不可及。
“臣谢陛下,臣愿意先跟胡太傅身旁多学习,胡太傅乃朝廷支柱,臣实在不敢与之相提并论。”胡濙就像一座大山压在杨善面前,使杨善完全没有一点别样心思。
当然,其实应该说是大山压在杨善心里,之前的丑事让所有人一看到杨善都会背脊发凉,哪有人愿意与杨善多交际。也正因为如此,杨善熬了这么多年资历也才只能掌管鸿胪寺而已。堂堂左侍郎,只能管着鸿胪寺,自己心里多少还是有点数的。
“嗯,说是不急,不过朕以为杨卿瑕不掩瑜。人品差了点是没错,但本事还真是有的。”都说打人不打脸,但这话对于皇帝无效。似乎没有看到杨善那已经黑化的脸,朱祁钰继续自顾自地说道:“咱大明朝如今缺有才干的人,朕有意栽培,给杨卿升个爵如何?”
“臣岂敢,还请陛下收回成命。”大明朝的爵位是没那么好得的,太祖时就定下了非军功不获爵的规矩,一个说文人不像文人的文人,有什么资格跟武夫抢爵位,还是不要想太多才好。
“嗯,也好,太祖时定下的规矩不好随意破了。”朱祁钰好像才想起一样,又问道:“杨卿以为三保太监当得封爵否?”
郑和下西洋之前就颇有军功,如果不是个宦官,又是个回族,封爵的机会还真不小。
“这…臣不敢妄议。”
“金英在福州、泉州、广州都建了三宝庙,朕以为很好。三宝庙建好了,但缺了点气势。朕有意追谥其为致远伯,劳杨卿明日上个本。”
就知道没有好事,但没有想到这种破事能轮到自己。给宦官追封爵位的事情怕是要被文武百官骂娘的,那岂不是在朝堂上会被更加孤立?
杨善不敢想,也不能想。别人可以做强项令跟皇帝硬扛,搞不好会惹来朝廷一片叫好之声,就是在朝外也能增加野望的。可自己如果不做个幸臣,难道还能有机会做个直臣。
“臣……遵旨。”屈辱感,没有的。相比起来,自己和儿子的命摆在这里,杨善还是知道权衡轻重的。
“那臣这就告退了。”杨善想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出去还能找机会透个音,让朝臣们有个心理准备不要在朝堂上向自己发难。
“且慢。”朱祁钰叫住杨善问道:“岳谦等人写了大兄北狩时遭遇并塞外所见所闻,朕有意请杨卿来补充一二。”
说着,录事的内宦准备好笔墨坐在一旁,就等杨善回忆了。
身为随朱祁镇北征的重臣,杨善自然只能补充出征前后的内容。身为迎驾使臣,在迎驾时与也先等人耍嘴皮子的也是杨善,自然也该出来给个详细说法。
圆凳被搬到了身后,茶几上摆上了香茗,杨善想拒绝也没法开口了。
明太祖朱元璋曾在洪武二十年正月命令宋国公冯胜为征虏大将军,颖国公傅友德为左副将军, 永昌侯蓝玉为右将军,南雄侯赵庸、定远侯王弼为左参将,东川侯胡海、武定侯郭英为右参将,前军都督商暠参赞军事的豪华阵容率领二十万大军北伐。
该年六月,北伐获得成功。纳哈出投降,辽东地区的残余势力被基本清除。随后朱元璋在朵颜山附近设置朵颜、 福余、泰宁等羁糜卫所直面鞑靼或瓦剌。
这些羁糜卫所与陕西、山西一带正北边(相当于今包头、呼和浩特、宁一带)设立的镇虏卫、玉林卫、云川卫、宣德卫、官山卫、察罕脑儿卫等形成大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第一道缓冲线。
再加上十几个塞外王的第二道防线和洪武时期自西北到东北的百余卫所,大明北方形成完整的三道防线。
可惜被朱棣发动靖难时打破了大明北方防线布置后,再也没能形成完整有效的北方防线体系。
正统皇帝继承的大明帝国,其北方防线早就像网筛一样大洞连着小洞,小洞连着破洞了。
再加上朱祁镇亲政后在父师王振的悉心指导下,北方各处镇守太监勾结锦衣卫、官军倒卖军国重器资敌,欺压克扣镇守官军,在面对瓦剌分化羁糜卫所时朝廷又一而再、再而三的犯下愚蠢的过错,导致北方防线轻易就被瓦剌撕破。
即便宣德初年时为了巩固北方防线修筑了独石城,又在修筑的雕鹗、赤城、云州、独石四个城堡派驻官军在瓦剌骑军面前其实也只有拖延作用而已。
瓦剌强臣也先的兴起,预示着大明北方将迎来战事。因为朝贡贸易中物价没有谈拢,也先兴兵扫荡,北方堡镇损失惨重。
正统皇帝不顾众臣劝阻坚持北征时被选为随扈大臣的杨善当时心中虽然不愿意可也没想到自己最后全凭见机得快在数十万大军中逃得了性命。
其实当时预兆已经很明显了,只有朱祁镇一个人觉得没问题而已。
兵部职方司主事傅鉴因兵部郎中胡宁生病而代行。有人好心相劝,指出其家甚远,儿子尚幼,俞鉴回:“为国,臣子敢计身家!”话传到兵部尚书邝埜,于是数度找其议事。
行人罗如墉,庐陵人,进士出身,临行前与妻子癖国发誓以死报国,并嘱咐翰林刘俨日后为其与墓志铭。刘俨尤分惊愕,当场拒绝。罗如墉反笑他不日就知,等到明军覆没消息传回京城时罗果真死于战乱。
正统十四年七月十六日御驾出发,当夜驻扎在离京城不远的唐家岭。七月十七日驻龙虎台,当夜军营发生骚动,只是很快就平息了。
七月十八日军队加速前进,当晚到达居庸关,当时随扈百官恳请就地驻骅被正统帝拒绝。七月二十日大军到榆林,辽东告急,脱脱不花汗领军攻辽东。
辽东广宁卫指挥佥事赵忠迎敌力战,其妻左氏见情势危急与其诀别后回家与母亲、三个女儿自缢身亡。最后城是守住了,但是赵忠成了孤家寡人。
七月二十一日大军到怀来,七月二十二日启程前往雷家站。就在这时随扈大臣仍然苦心想要劝正统帝回銮。邝埜、王佐轮番上章主张回京城,正统帝不仅不准还跳出来暴怒的皇帝父师王振下令加速行军。
邝埜坠马后拒绝回怀来养伤,仍然以“至尊在行,敢托疾自便乎?”坚持带伤跟随大军。
七月二十三日大军驻扎宣府,正值“风雨大至,边关急报”。扈从群臣上章请求正统皇帝回銮,却被王振喝令“俱令略阵”继续前行。
七月二十四日明军到达鸡鸣山时邝埜、王佐再次冒着风险向正统皇帝朱祁镇上章请求回銮,却被王振下令负责管理后勤部队。借着管理后勤部队的名头,邝埜、王佐下令军队出发往回走,被王振下令罚跪在干草中一整天才放过。
堂堂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被一个内官罚跪在数十万大军中的干草堆里,一时间也引无数人侧目。
看到王振这么强势的作风,朱祁镇毫无表示。被吓坏的成国公,太子太保朱勇在面对王振提问时更是“膝行而前”。问一介宦官权势如何,太子太保都要跪下膝行,可见一斑。
而在面对原本属于自己门下走狗的钦天监正彭德清也报告“异象”时,王振仍然没有丝毫悔改之意,不仅大骂彭德清还说出了:“便如此也是天意”的话。
天意不天意的不知道,但朱祁镇和王振两一对“父子”确实成功的将自己给作死了。
七月二十五日,车驾进入万全峪。七月二十六日,次怀安城西。七月二十七日,次天城西。二十八日,次阳和城南。
阳和城南尸横遍野,已经死了半个月的尸体散发出的异味使大明官军在视觉和嗅觉上都享受了一次彻底的熏陶。本来就没有什么战意的官军更是人心思归。
七月二十九日,大军次聚落驿。
八月初一,大军到达大同城。准备继续进军的王振在自己的铁杆小弟,大同镇守太监郭璥充分、形象的说明下才了解到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根本无法驾御大军打败瓦剌时才终于想到自大军出居庸关以来各种天象都预示了此行的危险,这才同意自己给自己定个凯旋班师的基调回京。
同样感觉到形式并不乐观的朱祁镇此时再抽调兵马交给广宁伯刘安,命令刘安任总兵官、都督佥事郭登为参将,负责镇守大同。而前大同参将石亨因为战败只身逃回,被降为事官“俾募兵自效”。
八月初三日,在大明正统皇帝的亲自领导下,伟大领袖父师王振的监督下打了大胜仗的大明官军终于起程回京了。郭登再三嘱咐翰林学士曹鼐从大同经紫荆关回京,确保御驾安全。
想要带着大军在自己老家耍耍威风,向大家展示自己当年割了卵子是多么英明神武决定的王振先是命令大军走蔚县。但大军前锋到达蔚县地界时又想起大军容易损坏自己家的庄稼赶紧又让大军改道走宣府。两下折腾,迂回奔走后累了一天的军队在双寨儿安营。而此时,原本根本够不着的也先借着马军脚力却已经追到了眼跟前。
陷入回忆的杨善如同再次身临其境般看向头顶说道:“时有黑云如伞盖覆营,迩后雷电交加风雨如注,营中惊乱彻夜不止。此时本不宜再行,然权阉王振强命大军往宣府前行”。
八月初四日,次滴水。八月初五日,次洪州州方城。八月初六日,次白登。八月初七日,次怀安城西。八月初八日,次万全峪。八月初九日,次阳和北沙岭。八月初十日,次宣府。
从大同回京却绕了一圈到宣府,到达宣府后还要耽误几天时间。镇守宣府都指挥佥事纪广就在此时被提拔被后军都督佥事,仍充宣府右参将。为了纪广的晋升仪式,大军在宣府又耽误了整整三天时间。
三天,决定朱祁镇与五十万大军命运的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