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夜谈
就在朱祁镇跟正妻钱氏酣畅淋漓大战了两场,正准备休息一会提枪上马再战一场好好解解相思之苦时,宫外府门外有内宫敲门的消息传了进来。
夜至三更中贵敲门能是什么好事?正在与钱氏温存的朱祁镇一下子就疲软了下来,也不知道会不会有了后遗症。这会也管不得这么许多,先看看是怎么回事情才是正经。
一会传来消息,司礼监掌印太监李永昌到访。
李永昌?太后身边那个常随大太监?自己被挟到紫荆关外时,李永昌不是还代表进行来与也先商谈迎回自己的吗,应该算是太后的人,怎么升到司礼监掌印了?是朱祁钰根基太浅无人可用还是太后手段?
朱祁镇扭头看向钱氏。自进府相聚后,两人聊的都是各自这段时间的遭遇,鲜有涉及朝堂。就算朱祁镇问到了,钱氏也不过是三言两语带过,不肯细说。朱祁镇之前也没多想,只当钱氏从来不涉及朝堂纷争,对这些事情并不了解。
“李大伴自紫荆关回后便被今上升为司礼监提督,太后疑其投了今上更不愿再用。不久,今上又升了李大伴为秉笔太监,升掌印也不过这两月的事情。”钱氏看到朱祁镇那疑惑的眼神,也只好说了出来。
前一刻还想提醒朱祁镇要注意身子,切不可因为憋久了就像开闸放水一样不管不顾,这一晚上折腾个没完没了的身体很快就会像先帝一样垮掉的。可这一刻,钱氏恨不得朱祁镇再莫管府外的闲事,只要在自己身上别下来才好哪怕姐妹十几人摆在一起任主子爷喜好轮流趴也行啊!
正惊疑李永昌来意时,说话间人就已经到了内院。再大的寺庙也是寺庙,终究没有紫禁城来得大。
才没进门,远远看到了朱祁镇立在屋内李永昌便三步作两步向前,快步小跑到离朱祁镇三、五步远处扑通一下拜倒在地,失声痛哭:“爷爷受苦了。”
见到李永昌这个做派,朱祁镇的心也放了下来。挺好挺好,这就不是奉了今上的旨意来赐酒的了。
“大伴快快平身,这般模样是作甚,朕还好好的。”话刚说完,钱氏不着声色快步来到朱祁镇身边,侧着扶住掐了朱祁镇一把。
稍一愣,朱祁镇立刻反应了过来:“大伴如今掌司礼监事,乃是内官第一人,怎好对我这个庶人行此大礼。”说着,伸手就要搀扶。
李永昌听了哪里肯起,一边痛哭一边磕头不止:“奴才实是不知今上何意,自紫荆关与爷爷见了一面,回京便被调了司礼监。因此太后见疑恶了奴才,几次三番请见均不得入,几次三番”
其实李永昌自己心里有数,如果真能成了朱祁钰心腹领了司礼监掌印从此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没什么不好。初时多少有些想跟太后表个忠心的想法,后来进入了权力中心之后发现朱祁钰对宦官的重用程度远无法与正统时期相提并论,甚至连永乐时都不如。
既然这样,没必要落个背主的名声,至少要跟旧主说清楚自己真没有半点背主另投的意思才行。
“好,好好好,朝廷还是有忠心之士愿奉我为主,好好好”朱祁镇很高兴,这是自返回大明以来第一个主动来见自己纳头便拜的人。自己身为宣德嫡子,还是人们心中的正统皇帝人选,这就好。
“地上凉,快起来说话吧!”一旁的钱氏看不下去了,下身去搀起了李永昌。
李永昌哪里肯真让钱氏来搀自己,稍一接触便立刻说着:“谢爷爷恩典,谢娘娘恩典。”自己麻利爬了起来。
见李永昌夜间主动来投,想着必定是有什么事情要谈,钱氏便将内室留了出来,自己亲自出去张罗茶水。
“如今朝中形势如何?大伴如何得进?若是惊了岗哨传至宫里反而不美。”不管李永昌表的忠心是真是假,朱祁镇还是一连串将自己想到的问题问了出来。
“回爷爷话,门外锦衣卫、顺天府差役并官军共五百余人,只是保这府邸上下人等周全,并无限制人员进出之责”
“哦如此,朕我可邀请旧臣来府中叙话?”朱祁镇想联络旧臣,询问是否愿意支持自己复辟的。
“回爷爷话,爷爷若是相邀,自有旧臣愿来的。只是爷爷可是有何打算?”朱祁镇的心思都写在脸上,李永昌看一眼就猜了个大概。两头下注不失为形势不明时一个明哲保身,两边求近身的法子,但也可能招来两边的杀身之祸。
朱祁镇和朱祁钰两兄弟都是自己看着一天天长大的,朱祁镇幼时喜玩闹,大了就是胡闹,无论是皇太后还是朝中大臣,说什么都不听。朱祁钰就不同了,幼时喜嬉戏,大了喜欢戏弄对手,无论是想邀名买直的臣子还是叛军又或者敌对的瓦剌势力,现在又有谁在景泰皇帝身上沾了半分便宜了。
“有你等这般忠心旧主的臣子在,定不教那庶子称了心意。”朱祁镇声音有些冷,李永昌听了这话心更冷。这个之前的皇帝经过了这么多事情还是没有学聪明啊!
一个爹的种,怎么差异就这么大呢?莫不是吴贤妃早就怀了汉王那种,暗结珠胎后再从了朱瞻基生下那逆种。只有这样才说得通啊,不然哪里两兄弟就差了这么许多的?
“朕为先皇嫡出,为先帝亲传大位,哪里是那庶子可比的?得百官拥戴,人民拥护,必可重登大位。那时,大伴便是拥立第一人”
“爷又说得哪些浑话,现在日子安生,姐妹们都欢喜的很,爷可莫作他想,又累我姐妹们累心。”推门进来的钱氏听到朱祁镇又想着当皇帝后立刻出声制止。
这个丈夫是个好人,对老婆、孩子都好,对曾经是御弟的今上也是很好的,但是在政治上太不成熟了,哪里有一见面就跟人掏心掏肺说要拉人头支持去推翻自己弟弟,要重新夺回大位的?
钱氏不知道,朱祁镇不仅仅是个好儿子、好丈夫,还是个好朋友,简直就是该领大明朝当代好人奖的奇才。毕竟跟着张太皇太后学了多年佛, 除了对臣子之外的其他人都还是友善的。
不等朱祁镇说话,钱氏又是一通抢白道:“大伴莫往心里去,咱家爷就是塞外这一年遭遇心里苦闷了些。如今朝廷治国有方,上至今上下至百姓,无不励精图志以求中兴大明。朝廷上至大臣下至平民,皆愿奉今上为主,便是我们夫妻也绝无二话的。”
朱祁镇不知道,钱氏多少知道一些。
自土木堡一役明军大败消息传至京城,先是正统十四年八月在京官员并百姓万余人叩阙请立郕王朱祁钰为帝,后是景泰元年六、七月间全国各地百姓围困各地官府要求废太上皇帝朱祁镇以免其有复辟可能,甚至还有高喊着口号要求废朱祁镇为庶民依律治罪的。
七月间消息传到宫里,太后和自己是完全没了主意。还是刚坐完月子没多久的杭氏带着见济以找太子哥哥见深一起玩的名义给周妃周氏通了个气,今上以赦免了建文帝二子朱文圭转移了朝廷上下的视线这才以御兄之名给朱祁镇在京外做了安排。
这个安排挺好,从此之后不用再理朝堂上那些事情了,以后就安心在这个大院子里一起努力生孩子,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就好了。
对于钱氏的这种态度,朱祁镇有些不满,正想发作时就听到李永昌说道:“娘娘说得是。如今朝廷上下于今上尽是臣服,今上所言无有不遵者。百官们都以为景泰朝中兴大明已经是指日可待的了。”
短短一、两盏茶的功夫,景泰中兴已经提了两次。既然是景泰朝中兴了大明,那自然正统朝是在走下坡路了。朱祁镇脸上有些挂不住,很挂不住的那种,冷到能滴出水来。
“今上自登基以来,改革新政,整顿吏治,不论勋戚、军民,都是受益,便是宫中内宦也觉得得了利,都是一心向着今上。都盼着今上领着大家伙把日子越过越好呢!”
什么玩意儿?!活该你是个没卵子的。朱祁镇强忍着没有破口大骂,这么晚了耽误爷的好事,就是跑来跟爷讲这些个废话的?还敢说你没有投靠了新主子,这话里话外哪句不是在长那庶子志气,灭自己这嫡子威风的。
“哦如此说来,我那庶弟所作所为竟然得了天下万民敬仰,人民都已经忘了我这正统传人了吧!”朱祁镇嘴硬,仍然不肯服气。
嗨~还是太年轻了,不能做到能屈能伸,只是一昧嘴硬而已。之前就猜到过朱祁镇会有这方面的态度,但真到这一步时李永昌还是很失望。正统朝的臣子们是无望了,孙太后能否保住太后的位置怕是都悬了~
“呵呵爷爷莫要动气,今日着实晚了。都怪奴才,心里念着要见爷爷一面竟是失了礼数。奴才这便告退了,爷爷且先歇下,但有差遣命人来传便是。”既然没有投资价值,李永昌决定早点抽身,免得再待下去陷深了就无法抽身了。
“李大伴,朕听闻那庶子哦哦,听得传言说今上近期有意遣大军往塞外征讨也先?”要说到内幕消息,李永昌身为司礼监头把交椅肯定比朱骥等人知道更多。
“哦,爷爷问起这事咱还真知道。就是今日,今上免了锦衣卫指挥使卢忠的职,命他领三千罪军出征塞外,必得取了也先首级方准回京。”说起这事,李永昌都笑得一脸无奈。
带着三千罪囚组成的军队去斩也先的首级?朱祁镇感觉自己看到了希望——这是个昏君啊!
“哦?仅有三千罪军?”朱祁镇再三确认问道。
“确是三千罪军,满打满算三千余些。卢忠得了个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的职衔,命为北伐总兵官,原左军都督府都督刘聚命出塞接应。”
确认了是三千没有经过正经训练的罪囚组成的军队去征讨瓦剌,还要砍了势力最大的瓦剌太师也先的脑袋回来交差,朱祁镇仿佛看到了新的出路。拉拢了被贬的前锦衣卫指挥使,将来一声令下完全有机会让卢忠重掌旧部。得了锦衣卫的支持,复辟的机率就大了很多。
“这么说来,今上可是因事恶了卢忠?李大伴可与那卢忠有旧?”
李永昌心里不禁暗骂,今上平日里说的“上帝关上你的门之后一定还会顺手关了你的窗户狠狠夹下你的脑袋”,说的就是他这个大兄吧!
“爷爷,这卢忠可是欢天喜地领着这差使去的。”看样子当今皇帝之所以主动暗示拜会下旧主的目的怕就是借自己的口让自己这位蠢到外婆家的大兄明白事理吧!
也是,无名宫人所生的玩意儿,谁知道是个什么鬼。再优质的种子,碰上贫瘠的土地也生不出什么好果子来,无论之后浇多少肥水都比不上人家土地肥沃的。
“欢天喜地去的?这又是什么道理?”朱祁镇问道。
既然事已至此,李永昌便将事情原委一一跟朱祁镇做了说明。
大明景泰皇帝似有神助,除了天文地理无一不通,百工医药也能信手拈来。而困扰了中原大地多少年的几种疫病也在景泰皇帝的指引下得到了解决,更可怕的是这些疫病还被转手送给了异族敌对势力。
从已经知道的消息猜测,卢忠这次多半是奉了今上之命,将疫病传给塞外异族,而且就是针对也先而去的。也正因为如此,卢忠此次带三千罪囚讨贼不过是走个过场,这是为了能够赦免罪囚和给卢忠升爵做个铺垫而已。
一场类似于郊游的远行,回来就能升官,这种好事以前只有马青、马云那种达官和正统爷近侍才能领到的任务,现在用来给卢忠升爵做铺垫,卢忠哪里会不高兴呢?
这样看来,卢忠就算不是景泰皇帝的铁杆侍从,也一定是心向朱祁钰的。哪里还有拉拢的可能性呢?
在朱祁镇逐渐呆滞的表情下,李永昌走出了御兄府,回头看了看那块牌匾,轻声冷笑道:“还是叫愚兄府更为贴切。”
说罢,扬长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