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枯燥的旅途
抵达高尔寺山的垭口,又是过了中午,时间已经下午一点半了。
已经有很多人出现高反症状,除了嘴唇都有些发紫外,每个人的症状反应也不同,有的人头晕恶心,有的人胸闷喘不上气。
垭口处有一个大的平地,很多骑友聚在一起,互相关注着身体状况。
张峰几人陆陆续续抵达后,仔细检查了车况,然后江庆辉有些呼吸不畅,脸色有些苍白。
“辉辉,你早上出门的时候有没有吃药?”
“吃了,我没事,就是感觉有点累,呼吸跟不上,其他还好,适应适应也就是了。”
云雾依旧缭绕在山间,根本就看不到所谓的雪山,能见度一直不高。
张峰取出小锅,捡拾了些枯树枝,就准备做点热饭,天气很冷,总是吃冷食也不是个事。
早上出门的时候,还好买了几包泡面,这个时候正好用上。
没过一会,火苗就舔舐着锅底,散发着阵阵温暖。
几人围在一起,伸着手烤火,然后就把面放进了滚开的水中,还把火腿切开扔了进去。
锅子有点小,只能煮一份,所以让给了面色不太好的江庆辉先吃,其他人后面轮流来。
路上条件艰苦,这已经是很不错的情况了,往后的路会越来越难走,就连生火的柴都会很难寻找,所以后面补给的时候,得给汽油炉加油了,还得带上些米和饼子,以在路上能有热饭吃。
吃完饭,身上暖和了很多,果然热食提供的能量就是不一样。
下山的路没有预想中的好走,可以称作是烂路,连续近五十公里的大下坡,路面上坑坑洼洼,还有着很多修补的痕迹。
这里远没有昨天下山时的爽感,路边连栏杆都没有,空荡荡的就是山崖,只有一排矮小的石柱,颠簸的五脏六腑都隐隐作痛,最难受的还是胯下,经常得站起身调整下位置,要不可就酸爽了
还得经常轻点着刹车,压缩车速,紧张的度过每一个坑洼。
最难走的一段路,泥水,碎石,坑洼满地都是,山上还零零碎碎的继续掉落碎石。
这已经是张峰三人骑车以来遇到最难行的路面了,只是老董经验丰富,见怪不怪,引领着路线,颠簸着前行。
他说这样的路况是对车子性能的大考验,尤其要绑好货架,有很多骑友在这里颠断了货架支撑杆,不得已提前结束了旅程。
下了有一多半的路程,公路都消失了,是漫漫的泥土路,上面的碎石更多,更是难行。
还遇到一处紧急修筑路面的施工队,正在加固靠近山边的石头墙壁。
终于抵达雅江的时候,刹车胶块都磨掉了一半的厚度,冒着青烟,流露着难闻的焦臭味,不过幸好张峰出发的时候携带了零件,在旅馆安顿下来后,就检查了几人的车子,在老董大哥的帮助下,更换了零件。
刚住进去,雨就下的大了起来,四人庆幸不已,还好已经安顿好。
一夜休息自是不提,从此每天都是在重复着昨天的情况,大部分都是上午爬坡然后下午溜车下山。
旅途越来越枯燥,沿途美丽的风景,都已经无暇欣赏,只记得不断的闷头赶路,不断地征服着一座又一座的高山垭口。
几人天天处在一起,每天相看,都不觉得什么,直到有一天旅馆里有无线网络,和孙晓香以及陈舒静视频后,才知道自己三人比乞丐强不到哪去。
好几天没时间和精力刮的胡子乱糟糟的,头发就更别说什么发型,都是一团鸡窝似的堆在一起,尤其是马晓凤,他出发时油亮亮的大背头早就不见了,剪成了寸头。
脸色就更别说了,晒的黑乎乎的,尤其是有时候经常用魔术头巾遮挡口鼻,晒出的脸上一块一块的。
张峰带着的野外炊具也越来越派上用场,很多时候午餐都是在路上解决的,有一个小锅哪怕煮些热汤,都是很好的不是嘛。
翻过一座又一座的高海拔垭口,好像都已经成为了习惯,慢慢的心情都平淡了很多,没有了以往的激动,神情与老董一样,平淡中夹杂着冷静。
距离出发已经十多天了,时间也进入了六月,这里的高原草甸也绿油油的在风中摇摆,放牧的牛群到处都是。
几人的车子也陆续的出现过几次问题,更换车胎,更换零件,主要是越往后面走,道路确实越难行,原以为泥土石子路就算是烂路了,和后面相比,还差的远。
马晓凤身体明显的瘦了下来,乍一看去,精神很多,江庆辉和张峰这一路的磨炼下,神情也坚毅不少。
是啊,一旦习惯不断的上山下山,好像困难就是用来征服度过的,早上树立一个抵达垭口的目标,然后熬着熬着就完成了。
路再远山再高,只要脚步不曾停息,终有抵达的一天,不是吗?
连续几日以来,海拔一直都是四千多米,身体已经渐渐习惯,就连第一次翻越折多山时的无力感也轻了很多。
也再一次相遇到那位在折多山推车时碰到的独行女侠,她的速度还挺快。
既然再次相遇,便是缘分,索性也就邀请着一路同行。
大姐姓曹,是一家手工糕点的店长,在滇省丽江这个神话般美丽的地方开店,也盛情邀请几人有时间可以去那里旅行,她的店叫“相遇”。
曹大姐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每天都很热情的分享着自己带的食物,也有很多自己做的小饼干,只是也经常一个人发呆,握着一串项链,也不说话,眼神中流露出说不清的怀念和痛苦。
她骑起车来速度很快,有时候连马晓凤都追不上,有好几次她都像是在发泄一般的上坡,不要命似的死命般踩踏脚蹬。
陌路相逢,每个人都有着上路的理由,或玩乐,或救赎,或找寻,或洗涤
你愿分享,我便敬茶以待;
你不愿分说,便安静相伴,天涯共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