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为了胤禛付出一切
整整四天过去了,德妃因为担心胤禛,终日食不下咽,以泪洗面。
德妃就一直跪在小佛堂诵经,木鱼声声荡涤心田,烦恼忧愁抛在一边,静静跪拜菩萨佛前,想要让自己可以心如止水诵经百遍,香烟袅袅载满心愿,祈祷胤禛可以早日醒来,平安度过此次危机。
小佛堂很清冷,而且并不小,当中供着的佛像,很是慈悲,笑眯眯的看着世人,三支清香袅袅的点着,静谥安宁。
之前的德妃是不信佛的,但是自己从宫女上位,见惯了这宫里的腥风血雨。
入住永和宫没多久,也就是胤禛被抱走,自己刚刚升为德妃的时候。
德妃就命人在这后殿辟了安静的屋子做了小佛堂。 每日里都要来念两卷经书,才能让她心平气和的继续坐在这永和宫的主位上。
“娘娘。”
德妃正在闭着眼诵经,耳边传来了田嬷嬷的声音。
“不用劝我,什么时候有了胤禛的消息,再来回我。”德妃的声音十分的低落,一听就是心情很是不好。
“娘娘,是皇上来了。”田嬷嬷赶紧说道。
德妃听见康熙来了,瞬间就睁开了双眼,知道皇上此时会来,多半是有胤禛的消息要告诉自己了,只是不知道这个消息,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德妃赶紧收起了佛珠,赶紧扶着地面想要站起来去见康熙。
但是由于德妃跪着的时间太长了,双腿难免血脉不畅有些发麻,刚刚站起一条腿就一个踉跄,但被田嬷嬷眼疾手快的扶了一把,很快站稳了。
“快扶着本宫去见皇上。”德妃心急如焚,迫不及待的想知道胤禛的消息。
“是。”田嬷嬷搀扶着德妃,尽量让德妃靠在自己身上,减轻一些德妃的不适。
田嬷嬷陪在德妃身边几十年了,觉得自己的主子是既幸运,又不幸。
德妃明明正黄旗包衣出身,一夜恩宠之后,便从小宫女成了妃子。
从19岁到29岁,短短十年间,田嬷嬷看着德妃一共为皇上诞下三男三女,尤其是德妃生育皇十四子胤帧时,已经二十九岁了,这一年龄也直接打破了康熙朝后妃生育的最高年龄记录。
就这就算了,到今年,德妃已经四十九岁了,皇上还频繁翻她的牌子,这在皇上的后宫是绝无仅有的存在。
同时期的惠妃、良妃等人,都就被撤掉了绿头牌,包括宜妃也是一样。
但是要说德妃是不幸的,也的确是。
虽然德妃这些年生了六个孩子,可惜有2位公主和1位皇子不幸早夭,最后只剩下皇四子胤禛、五公主固伦温宪公主及皇十四子胤帧。
五公主,前几年也因病过世。
田嬷嬷还记得敏珠公主过世的时候,德妃就已经经历了一次白发人送黑发人,这和孩子早夭是不一样的打击。
现在,雍亲王又得了时疫,这么多天过去了,都没有任何的消息传进宫,田嬷嬷看着每日只待在佛堂诵经的德妃,真是怕德妃承受不住打击。
康熙就站在永和宫的院子中等着德妃。
“臣妾给皇上请安。”
德妃走到康熙一米远的地方,对着康熙行礼问安。
“起来吧。”康熙的声音,听不出任何的感情。
“皇上,可是有了胤禛的消息了?”
康熙越是沉默不语,德妃越是着急,不敢面对接下来的打击。
康熙眼看着德妃忐忑不安的眼神,康熙终于嘴角扬起浅浅的弧度,也不再瞒着德妃,“刚刚得到消息,老四这家伙醒了!”
德妃眼前亮了亮,忍耐已久的情绪,正如今日的锦音一样,终于得到了宣泄。
德妃此刻心潮腾涌,就像平如镜的湖泊泛起层层的微波,半晌,心里都是感激和喜悦。
“真的吗?皇上?胤禛真的醒了吗?”德妃忍不住向着康熙再三确认,虽说君无戏言,只是德妃太开心了,才会一遍遍的重复问着。
“怎么,朕的话你都不相信了?朕可是真龙天子,一言九鼎。”康熙笑着说道。
“臣妾不敢,臣妾不敢。”德妃此刻准备跪着向康熙请罪。
康熙自然是看到了德妃的动作,连忙伸手将准备下跪的德妃给扶了起来,“这是做什么。”
“皇上,胤禛现在情况如何了?”德妃焦急的问道,虽然知道胤禛已经醒了,但是胤禛现在究竟是什么样子,德妃还是不知道的。
德妃这几日其实都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
“老四媳妇不知道从哪给老四找了一位神医,现在老四除了身体虚弱一些,已经无大碍了,但是还需要在原地休养个十天半个月才能回京。”康熙说道。
“是锦音那孩子救了胤禛?”德妃惊讶的问道。
“不错,不过说到这个乌拉那拉氏,朕也是佩服的很,所有人都知道老四得了时疫,纷纷想方设法远离老四,躲着老四,只有这个乌拉那拉氏,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还真是鲁莽的很,一点儿也不怕死。”康熙想到了老四媳妇,忍不住感叹道。
“皇上,臣妾觉得锦音这孩子不是不怕死,而是爱胤禛,超过了爱自己。”德妃忍不住为锦音出言解释,“胤禛和锦音这两个孩子从成亲开始,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臣妾也是看的十分明白,锦音这孩子心善,为了胤禛,可以付出一切。”
“嗯,乌拉那拉氏的这份真心,在皇家确实难得。”康熙没有否认德妃的话。
“何止是真心。”德妃这会子知道胤禛已经并无大碍了,心情也放松了不少,有了精力去和康熙聊天,“说起来,臣妾倒是觉得,锦音这孩子就是咱们爱新觉罗氏一族的福星呢,从九阿哥、皇上,这次又救了胤禛,真是让臣妾感激的很。”
康熙早就把乌拉那拉氏救过胤禟和自己的事给忘记了,这会子听德妃再次提起来,倒是觉得有点不好意思,毕竟都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那救命之恩更是应该没齿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