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陶家矿山轰塌案真相2
不过寥寥数语就能让林婉歌将此事分析得如此透彻,李怜忍不住夸赞道:“婉歌师妹果然聪慧,一点就透!”
林婉歌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李怜继续道:“不错。不过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发现了另一个更加有力的证据”
林婉歌屏息等着李怜接下来的话。
她有预感,李怜这次找到的证据,一定足以将李珠定罪!
李怜悠悠道:“在一众老鼠的尸体中,我们发现了些不规则的焦糊肉块。”
“瞧着,应是强大的爆破性外力将老鼠瞬间粉碎导致的”
林婉歌吞了吞口水,她身子微微前倾,小心翼翼道:“小师兄你是说火药?”
李怜犹豫了一下,轻轻点了点头。
“好在我带的一行人中有仵作,他收集了这些碎块后,很快就从碎石腐肉中发现了火药的成分。”
“并且分析出,这火药,来自皇城军机营”
军机营?
那不是专门听从皇上号令的军事要处?
普天之下,能神不知鬼不觉地从军机营盗取火药,还对她林婉歌厌恶至极的人。
除了李珠,还能有谁?
想到此,林婉歌惊愕不已,她的身子颓然地坐回椅子上。
这个真相是她始料未及的。
她本以为陶家矿山轰塌可能真的是意外,李珠最多只是借着此次的事件,收买一些当事人来达到嫁祸陶家的目的。
没想到
她这般心狠手辣!
为了针对自己,竟然残害一条无辜的性命
纵使她身份尊贵,就可这般胡作非为,视人命为草芥吗?!
林婉歌的双拳倏地攥紧。
她想起田氏怀中那个睁着无辜大眼睛的幼儿。
大宝还那么小就失去了辛苦劳作只为养家糊口的父亲。
他那个为了钱财泯灭良心的母亲更是为了达到陷害他们的目的让外人狠心殴打他
简直丧尽天良!
还有陶老爷,若不是他们回来的及时,成功把控了即将失控的局面,怕是连他也会性命不保。
陶家也会因此走向林婧柔为他们设好的圈套,自此走向万劫不复
岂有此理!
绝不能放过她们!
林婉歌的双眼微微眯起,危险阴沉的气息萦绕周身。
李怜担忧地看着忽然变得阴郁的林婉歌,皱眉沉声道:“婉歌师妹你放心,我一定会为陶家,为你讨回公道!”
听到李怜的保证,林婉歌诧异地看向他。
她本以为李珠最多不过是犯了收买良民官员,扰乱朝堂的罪责,所以才会敢找李怜来查案。
可是如今性质变了。
李珠不仅摊上了命案,还偷盗军火。
这两个罪责,依照忠凌国律法,每一个都能让普通百姓掉脑袋。
即便尊贵如公主,一旦将此事揭发,她也难得善终。
林婉歌对上李怜温柔却无比坚定的目光,喉咙竟一时有些干涩。
“小师兄,你李珠是你的胞姐,你当真能”
林婉歌不知如何说下去,她的双手紧握成拳放在桌上,用力程度连指尖都有些泛白。
李怜知道林婉歌在怀疑什么,他伸出修长白皙的手轻轻地将林婉歌的双拳握于手中,缓声道:“信我。”
“今日我既然敢将此事的真相告知于你,便没想着要包庇我阿姐。”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我身为忠凌国的太子,若连这点都做不到,往后还如何能得到满朝文武乃至天下百姓的信任?”
话音刚落,林婉歌猛地抬头。
李怜的回答出乎她的意料。
她能够感受得到,李怜并没有骗她。
这让林婉歌对他的印象有些改观。
还记得初见李怜时,她只觉得这个人虽然身份高贵,却难得没有丝毫架子。
除了温柔随和外,林婉歌对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对他那个嚣张跋扈的阿姐态度十分忍让,甚至一度让她以为李怜是一个性子略有些软弱的人。
没想到,他在面对是非对错时,能够有如此坚定的立场。
正直果断。
林婉歌的脑海中闪现出来这四个字用来形容李怜现在表露出来的品质。
她望着那双泛着璀璨光泽的琥珀色眸子,微微颔首,“小师兄,我信你。”
得到林婉歌肯定的答复,李怜紧绷的嘴角终于放松了下来。
他黑羽般的睫毛微微垂下,刚好掩饰住了他眸底一闪而过的阴沉。
他知道。
阿姐嫁祸陶家是为了针对婉歌。
她连这种可怖的事都做得出来,若他此次放任她不管。
他不敢保证未来,阿姐会对婉歌做出什么事来
李怜抬眸看着眼前绝美的少女,握住她双手的大掌微微收紧。
他不敢冒险。
即便,要为此付出代价
误会解开,二人间的气氛逐渐缓和下来,林婉歌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双手被李怜紧紧握住。
她心下一惊,猛地收回双手垂于身侧,轻轻咬着唇,神情也有些不自在起来。
李怜轻轻撵了撵自己空荡荡的掌心,一抹落寞快速划过眼眸,一闪而逝。
他神态自然地收回手,轻笑道:“朋友间互相鼓励,也是可以握手的~”
“你可不要多想哦~”
林婉歌听到这话一愣,看着李怜调皮地冲她眨眨眼,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李怜半开玩笑的话使方才还尴尬的气氛瞬间活络起来。
二人又聊了会儿天。
李怜询问了林婉歌为何会出现在台州,因为他记得犁木院的几个人除了陶然卿外,所有人都在按时去学堂上课。
林婉歌对他也没有任何隐瞒。
她将近来在台州发生的事情都悉数告诉了他。
不过,她隐瞒了自己让方夫人火烧方家,以及威胁盐运史吴庸让他写供词的事。
威胁朝廷命官也是一桩罪不说,指认李珠的供词,她还想暂时留在手中。
虽然她相信李怜的为人,可是,随时为自己留一条后路,是林婉歌两辈子养成的求生之道。
毕竟,在未来到来之前,谁也不敢保证,它会是什么样子。
多考虑一步,总是没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