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飞向柯伊伯带
放眼整个太阳系,海卫一虽然个头不小,但是位置偏远、气候寒冷、资源匮乏,犹如神弃之地,与附近的冥王星同属于那种人迹罕至的“荒凉行星”。
她最突出的特点,是安静。
公元2080年前后,人类科技高度发达,“大航天”时代正式来临,各种新奇设想与发明层出不穷:核聚变发动机、深度冬眠、太空采矿、暗物质捕捉、银河系导航、超长寿命太空农作物……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
这一年,来自h国航天学院的几位天文学家提出建议:在海卫一上建造一座等效口径500米左右的超级天文台,专门用来寻找与地球高度相似的宜居星球。
此前天文学家已初步搜索到数百颗潜在的“孪生地球”候选者,距太阳系数十到数千光年不等。但是,受制于望远镜口径及所处环境的限制,大部分观测都比较粗糙——图像模糊不清,数据误差过大,很难以成为星际移民的决策依据。
三年后,经过数百轮大规模太空轰炸,海卫一内部引力得以彻底释放,她从此成为太阳系里“最安静”的大卫星,不要说板块运动、地震、火山爆发,就连曾经随处可见的“甲烷冰泉”也停止了喷射。
她的地核是安静的、地表是安静的、地下海洋是安静的、稀薄的蓝色大气也是安静的——学名叫做“静稳”。
是的,在海卫一上,无论走到哪里,无论何时,你都感受不到有任何风儿吹过——世上绝没有比她更完美的超级天文台址……
韩夫人侃侃而谈,众人听得津津有味。
她穿一件裁剪得体的灰色工作服,脖子上挂着那条细链子,眼镜架在额头上,左手斜插在侧兜里,右手食指和拇指捏着一支电子书写笔,不时在屏幕上写写画画。
她的头发早已灰白,却并不稀疏,在脑后随意扎成个马尾,随身体的动作轻微地左右晃动。
周娴举手问道:嫂子,我有个问题,这里能看到星舰吗?
当然。韩夫人微微一笑,那些星舰虽然体积很小——长不过几公里,宽不过几百米,但是它们全部拥有光滑的表面,可见光反射率接近百分之九十,再加上主动发光系统和定位信标……虽然远在八光年之外,我们的超级望远镜依然能够捕捉到它们。
说着在讲台上操作几下,电子黑板上显示出一串亮点,背景是璀璨的星空。
请大家注意这些亮点,总共19颗,代表首批出发的19艘星舰,它们正排成一串,好像一条晶莹的项链,飞向那颗位于天琴座震旦星系的孪生地球,即传说中的“希望星”。
宗天赞道:了不起的技术,看得真清楚!好像在眼前一样!
韩夫人向他微微一笑,这是后期处理的结果,原始图像其实并没有这样清晰。尽管如此,一个人站在海卫一上,却能看到八光年外茫茫宇宙中一艘小小的星舰,的确有些不可思议,不是吗?
辛菱道,请问这是最新图像吗?
让我看一下时间戳……不是,这组图像拍摄于公元2251年4月11日,今天是2254年11月23日,也就是三年半之前。至于这19艘星舰的具体情况,不如请辛董事长给大家介绍。
辛自确从前排起身,走到黑板前,出神地望着那串珍珠,眼圈迅速地湿润了……
他沉默良久,费了好大的力气终于平息住心中的激动,转过身来面向众人:
第一艘星舰发射于2222年,即“黎明号”飞船启航的第十年。此后我们陆续发射了18艘星舰,平均发射间隔为6个月。这是第一批星舰,极限速度为三分之一光速,为了达到这个速度,它们需要不停地加速五到六年。
每一艘星舰上都坐满了星际移民,数量从第一艘的三千人增加到第十九艘的五千六百人,总数为79862人。
与此同时,第二代聚变发动机的研发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计划于2235年完成定型试验,2236年左右投入批量生产,那段时间我们意气风发,连首艘二代星舰的发射时间都安排出来了——2237年10月上旬!
不幸的是,第二代聚变发动机的研发比想象中困难得多。大家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速度越接近光速,发动机和飞船遇到的技术难题就越多,也越复杂……每一道难题都像一座大山,需要竭尽全力才能翻越……
就这样,二代星舰的研发进度一拖再拖,五年、十年,十五年……到了2250年,我们终于将飞船极限速度提升到四分之三光速,此后便再难前进一步。
南星问道,也就是说,第二批星舰与第一批实际上采用的是同一型号的飞船?
对。尤其是2242年之后,随着曼图的入侵,更多的移民抵达土卫二,星舰工厂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一边是急于逃亡的乘客,每个人都预定了二代星舰船票,一边是飞船迟迟无法交付窘境。
最终我们与全体乘客达成一致,继续使用一代星舰将他们送往天琴座,并承诺采取并行发射模式,最大限度缩短发射间隔。
从2242年到2252年,十年间我们总共发射210艘星舰,每艘平均载客量4100人,累计将86万多人送出了太阳系。
理论上说,如果旅程一切顺利,三千年后上述229艘星舰将同时抵达天琴座,在距离希望星03光年的地方汇合成一支庞大的联合舰队,在“黎明号”飞船的带领下,浩浩荡荡飞向希望星。想象一下,那将是一副多么壮观的景象!
辛自确双手抱肩、下巴微抬,出神地仰望天文台那巨大的穹顶,深邃的目光穿越上千光年,落在遥远的孪生地球上……
宗天心中一动,“黎明号”飞船!
嫂子,海卫一上现在能看到“黎明号”飞船吗?
韩夫人摇摇头,十五年前就看不到了。她飞得太快,接近二分之一光速;出发又早,2011年起航;此刻已远在二十五光年之外,又没有信标,便是口径再大一圈的望远镜恐怕也很难看到她。
两个多月一晃而过,时间来到公元2255年。
元旦刚过,宗天便开始认真考虑下一步的打算。
祭奠韩奇、探望韩夫人和孩子、护送辛自确来此避难……海卫一之行该办的事情都办了,该见的人也都见了,虽然韩夫人和天文台的同事们一再挽留,可他心里比谁都清楚,“永恒号”决不能在这里逗留太久——
万一招来“高家军”,手下这些终日刀尖上舔血的特战队员倒还罢了,对手无缚鸡之力的韩夫人和辛自确来说,实乃杀身大祸、灭顶之灾。
临别之际,韩夫人与宗天紧紧拥抱,交给他一件沉甸甸的物体,巴掌大小,用一块红布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
打开一看原来是把老式电磁手枪,保存得非常完好,因为长期摩挲把玩的缘故,木制手柄蒙上了一层油亮的包浆。
韩奇年轻时不知从哪里弄来这把手枪,又将它改造成趁手的防身武器,是他最心爱的物件之一,我一直精心地替他保管着……今日一别,嫂子就把它送给你,你们兄弟一场,好歹算个念想。
“永恒号”拔地而起,在海卫一的天空中划出一条白色弧线,向太阳系边缘处的“柯伊伯小行星地带”疾飞而去。
宗天将指挥移交给南星,爬下船长椅,独自一人来到后舱,拉开遮光帘,呆呆地望着舷窗外。
视野中海卫一越来越远、越来越小,渐渐变成一粒小小的白色光点。
他心中忽然涌起一阵失落,一片茫然,一丝恐惧……我们其实是一群孤儿,真正的孤儿——宇宙如此之大,小小的特战队竟然找不到一片安稳的存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