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五大名窑
“这个瓷碗就是宋朝汝窑所制?”
这些专家当然知道,宋朝的五大名窑,就是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
汝窑更是五窑之首!
因为宋金战乱而失传,所以现在能发现的汝窑传世精品,极其稀少,
没想到在这破旧的摆架上,居然有那么完整精细的汝窑瓷碗?
“苏锦,你怎么就断定这就是宋朝汝窑?”
苏锦轻轻的把瓷碗拿在手中,
“轻点,这要是摔了,苏锦你可负不起这个责任!”
“就是,我也没看出什么特别之处来啊?倒是这个颜色,仔细一看,的确少见!”
“汝窑虽然传世精品极少,但是鉴定起来,倒也简单,汝官窑都是玛瑙末为釉,只要检测玛瑙末的成分,就可以确定这是不是宋朝汝窑所制了!”
“这不仅是汝窑,而且还是宋朝汝官窑中的极品瓷碗!”
苏锦一边说,一边招呼施工队队长过来!
“苏老板,有什么吩咐?”
“把强照灯拿过来!”
“好咧!”
“就一个强照灯就想鉴别民窑还是官窑?苏锦你是当我们这群老头子好忽悠吗?”
“就是,反正我们也不可能把这瓷碗打碎,进行成分鉴定,现在你苏锦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我说你们怎么就不能听取一下年轻后辈的建议呢?”
难怪现在华夏考古行业,都要濒临灭绝了,正是这群老专家,对于新起之秀的打击越来越严重,进入考古行业最大的门槛,不是就业,不是兴趣,反而是这些占着位置的前辈,自己铸造的!
况且,在文物的鉴定之中,很棘手的问题就是,很多时候不能通过传统的化学方法进行鉴定,这样会对文物本身造成不可逆的损坏,目前在世的很多文物瑰宝都是通过挖掘的地点,还有史书的记载,文物的外观进行综合判定的。
“那苏锦,你倒是说说你如何鉴定这就是宋朝汝官窑的?”
苏锦给了施工队长一个眼神,
施工队长,拿起强光照射灯,光线照耀在瓷碗之上,
穿过瓷碗,变成了烟雨般的青色。
“这!”
专家们看着这莹润纯净的青光,
“雨过天晴云破处,太美了!”
“釉色清淡婉约,犹如皓月!我刚刚怎么就没发现呢?”
田工也不由的感叹了起来!
苏锦轻轻转动瓷碗,
“光线较弱下,汝瓷釉色青中泛蓝,犹如万丈碧波,苍翠 葱郁”
随着苏锦慢慢远离强光灯,
瓷碗的颜色开始变化了起来,
“远观则,犹如碧玉!”
玛瑙结晶在瓷碗的内部,一闪一闪,置若晨星!
“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这就是宋朝汝官窑的瓷器!”
啪啪啪~~~
现场响起了专家的掌声,田工也只能无奈的一同鼓掌!
“服了,我真服了!这瓷器的工艺我服,苏锦你的鉴定功夫我更服!”
“这么美的瓷器,可以重现天日,多亏了苏锦你啊!”
“那这瓷器可有姓名?”
“天青釉碗!”
“天青色等烟雨,妙哉!”
鉴定完第一只瓷器,大家的眼光不由的放在了剩下的4只瓷器之上,
能和天青釉碗共同摆列在此,相比剩下的4个瓷器,也是上品中的上品!
“那苏锦同学,剩下这4个瓷器是?”
苏锦检查的剩下的4份鉴定报告,
每一只都是宋朝瓷器工艺的巅峰之作!
“这只葵花造型一般的正是宋朝官窑洗,八瓣葵花,棱角含蓄,器身随沿起伏,柔美绵延!
这只雪白无暇的,则是定窑白釉,采用覆烧法,将器皿反扣着焙烧,口沿无釉,露出瓷胎!”
之后是剩下的钧窑, 哥窑,5个瓷器分别对应一种,
宋朝的瓷器的最巅峰工艺,就这么朴实无华的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原来不是古墓的主人没有宝物,是我们没有眼光啊,惭愧惭愧!”
“难怪叶太师会将这5个瓷器放在本人的墓室之中,这正是华夏文明的缩影!”
“宋代的窑口最多,但是宋瓷的存世量却非常少,五大窑齐聚一堂,千年难得一见!”
“华夏博物馆,又要多一份镇馆之宝了!可喜可贺!”
苏锦把五只瓷器,放回原处,一身叹息。
唐部长,手搭在苏锦的肩膀上,
“太不可思议了对吧?”
苏锦点点头,就一件瓷器这样如此普通的物件,
在华夏人民的勤劳与才智下,在温度的不同从而发生各种化学变化,
不难想象,为了心中的那一抹颜色,瓷器工人要经历多少煎熬与等待!
“所以这才是我们成立谈判小组的原因,太多的华夏文化的瑰宝,流失在海外,作为华夏的子孙,却还有渡重洋,买门票,才能一睹真容!”
看着这些文化的结晶,更加坚定了苏锦加入谈判小组的初心,
不过苏锦并没有跟对方谈判的意愿,
其人之道,还之彼身,
“唐部长,现在整个古墓的挖掘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了,咱们开始转移吧?”
3个墓室目前全部挖掘完成,接下来就是鉴定工作了,鉴定完,
这些奇珍异宝,将会根据华夏文物局的管理规定,根据每个文物的特点与历史意义,
被送至各大博物馆中,展示给世人!
“嗯!接下来的鉴定工作还有资料的杜撰,就交给你们了!”
“部长放心,一定完成任务!”
“那我现在就正式任命田工,作为这次鉴定小组的组长,在鉴定工作完成之前,暂时驻守在西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部长,强烈要求苏锦一起加入我们的鉴定组!”
“对对!跟苏锦同学的造诣相比,我都有点自愧不如了!”
经过这个古墓的挖掘,苏锦的考古实力,已经彻底征服了华夏文物局的所有专家!
“苏锦你们就别想了,今天晚上就要跟我返回燕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