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重生农家女:回到1980 > 第86章 沪海市速度,真刺激

第86章 沪海市速度,真刺激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同样,生活就像是一个盲盒,在明日的未至前,谁也不会提前知道会发生什么。

    陈卢冲此时正和朱黄埔一起在附近的小店里头吃饭呢,两个人都不爱喝酒,就是纯纯的干饭人。

    “黄埔哥,我这两天都没时间问你的,咱们现在住的这个小院子,每个月多少钱的租金啊?”陈卢冲吃到五六分饱的时候,吃饭的速度终于稍微慢了那么一点点。

    “是我同事家的房子,租金你别管,有我呢。”朱黄埔满不在乎地说道。

    “黄埔哥,咱们交情归交情,但是亲兄弟还明算账呢!这个租钱,我必须要给。”陈卢冲坚持。

    在陈家人的认知当中,不能因为感情好就去占别人的小便宜,小便宜占得多了,必有一天会吃大亏。

    金凤和陈寿卿一直都是这样教育孩子的,他们本身也是这么做的。父母言传身教,孩子们当然也是谨记在心。

    朱黄埔没办法,只好把房租告诉了陈卢冲,一个月20块钱。这个小院其实不小,不仅可以住人,还可以存放货物,朱黄埔在他姐姐一家人从火焰山建设兵团刚一回来的时候,就想到了这个地方。

    朱黄埔想着:就算暂时不跟自己合作,陈卢冲到沪海市来,也肯定是要做生意的,那么,同事家这个院子,正合适。

    朱黄埔当机立断,第一时间联系了同事,也很幸运,他家这个屋子还没租出去,要知道,这里可是沪海市第一羊毛衫厂,每一批货物快下生产线的时候,有多少拿货的人,多少拿货的单位就等在这附近,准备抢占先机去厂里谈合作呢,所以这附近的房子特别好租,更别说还有这么大的存储货物的场所地,那更是抢手得不得了。

    朱黄埔还是凭着同事的身份,人家才只收了20块钱的最低价。

    朱黄埔拗不过陈卢冲,最后两人商议,房租一人出一半,吃饭一人负责一天。

    吃完饭,两人回到小院里,简单的洗漱之后,就各自回房间睡觉去了。

    第二天一早,陈卢冲跟昨天一样的操作流程,只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等他骑着自行车把耳罩运到乍浦路桥上去的时候,就看到了让他瞠目结舌的画面——只见桥面的两边护栏旁,一溜过去都是行走的人形耳罩架子,连吆喝的话都跟自己昨天一样!

    陈卢冲粗一数,好家伙,有十多个了!

    不用说,乍浦路桥卖耳罩这个营生,算是提前收工了,这里卖不了了,不仅如此,估计卖耳罩这件事以后都不用做了。

    陈卢冲发现,自己沪海市卖耳罩的经历跟自家卖大肠圈的经历极其相似,只不过是自己的这个卖耳罩,被模仿的时间更短,让陈卢冲酸爽的体会到了“沪海市速度”的威力。

    这“沪海市速度”,可真是刺激!

    乍浦路桥这里看来是卖不了了,可是车上还有500只耳罩呢。这么多的耳罩,不能吃不能喝,自己拿回家也戴不了,没办法,只好想办法继续卖呗!

    只见陈卢冲在衣兜里抠抠搜搜,把那张他在沪海市行走的好搭档——沪海市地图,又掏了出来。在地图上划拉了好一会儿,陈卢冲终于确定了一处新的卖耳罩地点,担心再拖延下去,上班的人就越来越少了,陈卢冲赶紧骑上车飞速赶了过去!

    还算是幸运,这500个耳罩并没有砸在自己手里,虽然没有昨天卖得快,但是后面一直坚持零零散散地卖,到了下午,终于把最后一个耳罩也卖出去了……

    卖完之后,整个人轻松下来,陈卢冲这时才感觉到自己的肚子饿了。

    他找了个地方,随随便便吃了一碗面又加了一个大馒头。

    吃饱之后,陈卢冲忽然意识到,自己忘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跟家里人报平安!

    这一带陈卢冲已经转悠得很熟悉了,他直接慢悠悠地踩着自行车准备到大熊猫南路的邮电局去打电话,给自家路口的电话亭打一个,给杨梨子上班的粮油店电话亭打一个。

    可是当他才刚刚一靠近大熊猫南路,就看到一条长长的队伍从老前面排到路口来了,他边沿着队伍慢悠悠的骑着边竖起耳朵听他们的闲聊,听着听着,他就发现,今天对于他来说,可能是不适合出门的,因为这些人,统统都是排队来打长途电话的!

    看这个队列的长度,估计到邮电局下班,还有很多人打不上电话呢。

    陈卢冲干脆放弃了打电话的想法,直接到邮电所里买了信纸、信封和邮票,当场写起了信来。

    他先给自己家里写,虽然他知道,四叔很可能已经跟家里通过电话了,但是,陈卢冲还是细致的把该说的话一一都说了一遍。

    在信里,他跟家人们报了平安,告诉他们自己已经去过四叔家了,四叔一家人也都好,现在他跟朱黄埔在一块住。不过跟在四叔家的时候说辞一致,他没有多扯朱黄埔家的事情,免得爹娘他们担心。又说了沪海市的繁华,还讲了自己变身耳罩支架招揽生意,最后告诉他们,过年前,自己一定会回去。

    写给杨梨子的信包含了以上所有的内容,又加上了一些他自己的小心思,最后也是让杨梨子等他回去过年。

    两封信写完了,陈卢冲把它们分别折好,放进信封,贴上邮票,塞进邮筒里。然后,陈卢冲就骑着他的英雄牌沪海市战马,往现在落脚的小院赶去。

    而躺在邮筒里的信,几天之后,就会被邮差送到他爱的人们的手里……

    小贴士:上世纪七十年代,国内电话普及率不高,打一通电话不容易,打长途电话更是一场"漫漫长征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沪海市每天挂往全国各地的人工长途电话接通率只有七成,市民们为打一个国内长途,要排着长长的队伍。那个时候,横浜桥长途局营业厅、大熊猫路桥邮政营业厅、金陵东路电报局营业厅堪称是沪海市最热闹的三大地方,每天都挤满了打长途电话的市民。当时打长途电话需要排队,运气好的,排个半天,运气差的,排一天也不一定叫到号。有人肚子饿了不敢走开,尿急了也不敢上厕所,甚至有抄了尿不湿去排队的。

    电话难打,不仅给市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而且给招商引资工作带来极大困扰。当时流传这样一句话"一问电话二问路,第三才是谈项目"。因为当时经常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外商热心考察,政府热诚接待,项目趁热打铁,一拍即合,但等到外商想与上司或公司联络的时候,却发现电话怎么也打不通……一些几百万、几千万的投资项目无果而终。因为通信不畅,改革开放初期影响外商来沪投资不是个案。一直到那一句句铿锵有力的话:"就是当了裤子,也要把这里的邮电通信搞上去!"通信先行的战略思想因此确立,沪海市乃至全国通信业的发展由此翻开了崭新一页。

    书评操作流程指引:看完本章,点“催更”后,往后翻两下,才是书评页面,麻烦友友们在那里点亮五颗星评论谢谢大家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