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秋香至灵寿,秦与中山战场军情突变
书接上文。
却说送走了芈月之后,一连几日中山王姬康都有些茶饭不香。
即便是来到了郑柚的宫中,对方使出来百般的讨好手段也没有让对方快乐多少。
而就在此时,姬康得到了一个开心的好消息。
已经离开故土多年的秋香要回来了。
对于秋香,姬康有着别样的情愫。
尽管秋香目前已经做了人妇,但是他的思念依然与日俱增。
更何况,当日对方的离开和他也是有着莫大的关系。
以至于中山王姬康每每思之,甚为内疚。
其实,本来按照赵奢的意思要及早送秋香回灵寿。
但是秋香坚持要和赵奢一起北上支援蒙恬,把楼烦人斩尽杀绝。
以至于推迟了回来的行程。
终于,赵奢和蒙恬汇合在了一起。
歼灭了楼烦国残部,楼烦国灭。
随后,赵奢、蒙恬分开。蒙恬率兵突入匈奴腹地三千余里,与匈奴右贤王等遭遇,蒙恬率部斩首六万余。
而后乘胜挥军北进,直到大漠深处的狼居胥山。到此山下,强敌远遁,放眼四顾,悲风扬沙。
蒙恬命人堆土增山,然后他登临山顶,南面中原设坛祭拜天地,并在山上立碑纪念,以示此地纳为中山国疆土。
而与此同时,赵奢与蒙恬分开后一行人马则向东攻击前进。
匈奴人闻讯而逃,赵奢无功而返。
只得带领大军进入中山国境内休整,同时命令一队士兵护送秋香回到灵寿。
队伍经过一番艰难跋涉,终于在五日后来的了灵寿城外。
接到了消息的姬康早早的就在灵寿城外十里亭处迎接秋香等人的到来。
而与此同时,中山国西部的战场上战局突变。
白起出其不意,采取急行军快速突进,以类似于二战德军装甲部队的闪击战术,突然出现在战场后方,在中山军毫无防备的情形下,突然发起进攻。
中山军迅速崩溃,此战秦军共斩首汉军5万人。
王翦等人不敌白起,中山军只得退守太原,情况万分危急。
在得到了这一消息后,中山王姬康原本因为秋香的到来而十分美丽的心情瞬间急转直下。
于是姬康紧急召集的一干文武大臣议事。
“王翦这群一帮人都是棒槌,那么多名将居然打不过一个白起!这是要气死寡人吗?”。
“高要,给寡人拟旨。让王翦他们务必要守好太原!伺机而起,万不可再让白起转钻了空子!”。
中山王姬康面对着一干文武大臣愤怒的咆哮着。
“王翦和廉颇二人太令寡人失望了!那是五万头猪吗?就算是,也要让对方抓个三五天吧。他们倒好,居然一天就全军溃败了。损失五万精锐,疼死寡人了。”
众人都是面面相觑,他们是第一次看到中山王发如此大的火气。
这时候左丞相张仪劝说道。
“大王,您息怒哦!胜败乃兵家常事,白起大军虽然此役侥幸取得了胜利。
但也胜的勉强,在廉颇将军的拼死抵抗下。对方也折损了至少两万人。
目前的战场态势是秦军处于进攻优势,但是我军也不是没有还手之力。”
经过张仪的一番劝慰,汉王姬康的愤怒稍稍缓解了一下。
这时候,右丞相陈轸走出来奏道。
“大王,刚刚得到一个好消息。义渠王派人前来和咱们中山国约定一起进攻秦国。
义渠国民风彪悍,上马为兵,下马为民,兵民一体。作战起来,来如影,去如风!
义渠国之所以一直被秦国压制,主要原因还是装备和作战思想落后。
因此,微臣建议我中山国可以派一员战将,带着一万虎豹骑和对方汇合后一起进攻秦国后方。
同时,我们可以把一些骑兵装备送给义渠国以增加对方的战斗力。
到时候,我中山国和义渠联军突然出现在秦国后方,秦国必然大乱。到时候,秦王很有可能会召回白起。
这时候,咱们的机会就来了!王翦和廉颇等人纵然不如白起,但是绝对胜过秦国其他将领。”
姬康脸上此刻终于出现了久违的微笑。
“陈相所言甚是老成谋国,寡人甚欣慰!诸位以为如何?”。
众人纷纷附和,表示极为赞同此举。
“既然大家都极为赞同,咱们就议一议主将人选吧?”。
一直没有发声的乐毅出口说道。
“大王,微臣推荐赵奢将军担任主将。”
姬康望向对方说道。
“乐太尉说说你的理由吧?”。
“大王,微臣的理由如下。
其一,赵奢将军乃是我中山最擅长骑兵作战的将领。其屡次击败楼烦、匈奴骑兵”。
其二,赵奢将军乃是虎豹骑的主将。由他来率领虎豹骑更加的顺畅和得心应手。”
其余在场众人也对太尉乐毅的主意表示赞同。
但是,姬康并未点头。只是眉头紧锁,似乎在犹豫什么?
就在大家等待中山王的最后决定之时,姬康突然来了一句。
“寡人觉得其实乐太尉的建议还可以再完善一下。
咱们还可以再派出一支一万人的虎豹骑精兵深入秦国腹地搞破坏,这样或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张仪随即问道。
“大王,前往秦国腹地确实是一步好棋。可是同样危险万分,一不小心就会被对方给合围起来。
不知道大王您可有好的人选为主将?”。
姬康稍作思考,随即便说道。
“寡人属意彭越将军前往!”。
乐毅随即出言奏道。
“大王,这个彭越乃是土匪出身。虽然投奔中山国后并没有特别出色的表现,让对方成为这一万虎豹骑的主将是否合适呢?”。
众人也纷纷表示了担心,只有御史大夫虞信表示了赞同。姬康的脸上顿时有些挂不住了!
最终,姬康乾纲独断道。
“好了,此事寡人决心已定。任命赵奢为辅国将军,彭越为骁骑游击将军,令二人即日启程。”
众人见此,纷纷大呼大王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