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开局死了爹
“公子,公子。
您醒醒啊!”。
在仆人高要的撕心裂肺的呼喊和摇晃下,来自二十一世纪的华夏某大学历史系大三学生—姬康才悠悠醒来。
看着身边的这位仁兄的穿戴,再看看周围的环境。
姬康心中有些郁闷,“这是什么情况?
我不是去冀省参观古中山国了吗?
怎么会出现在这里。难道是……”。
就在这时,姬康大脑一疼。
瞬间雪量的信息进入到了脑海里。
他已经大致了解到了自己目前的处境。
自己这是穿越了,而且还穿越成了战国中山国主的次子。
但是,很可惜的是还没有等姬康理清楚头绪,地面就有一阵剧烈的震动传来。
看着姬康傻愣在了一旁,奴仆高要赶紧将对方拉到了一旁。
随后,从马上走下来一个看上去有四十岁上下一个宦官。
“公子,大王病重。
王后请您速速回宫!”。
“公子,您还不快快接旨啊!”。
高要立刻在一旁从中提醒道。
姬康立刻说道:“儿臣,接旨。
高要,本公子的马呢?快给我寻来。”
看到高要有些迟疑,姬康有些不耐烦的质问。
“难道本公子的话你都不听了?”。
听到了姬康的训斥,高要一双斗鸡眼一动,马上跪地请罪道。
“公子,请恕罪哦!您可是一向不喜欢骑马的。”
说完,还一个劲的使眼色。
那意思仿佛就是说:“我的主子爷啊!就您那骑术,估计到不了王宫就会被摔死的。”
“嗯,你起来吧。你说的也对,这样吧本公子坐马车回去。”
“公子请,马车已经给您备好了。”
一路狂奔,姬康被摇晃的是七荤八素。
终于从郊外来到了中山国都—灵寿。
这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城池,属于天下一等一的雄城。
纵然是姬康这个来自后世的穿越者也不得不感叹古人的智慧。
正在姬康感叹之时,耳旁就隐隐听到了哭泣声。
而且声音越来越大,很快就连成了一片。
“这是什么情况?
难道是国王驾崩了!”。
“不对,国王不就是我爹吗?奶奶个球,老子刚到战国,开局就死了个爹。这还让本少爷以后怎么继续逍遥自在啊!”。
原来,姬康从脑海里保留的对方记忆中得知。
他自己的这个便宜老爹就是中山成王,可以算的上中山国历史上的有为君主。
姬姓,名约。
中山桓公之子,中山国第四任君主。
11岁时(公元前360年)被立为太子,是桓公复国后第二代中山王。
公元前353年中山桓公病逝,传位成王。
成王即位后,继承桓公的治国策略,勤于朝政,体恤民情,继续开创了中山国的复兴大业。
这样也就能很好的解释为何灵寿的百姓们会哭的这样伤心。
“咚,咚,咚。
公子,大事不好了。
大王他薨了!”。
说完,高要和一众官吏们立刻跪倒在地上哭成一团。
姬康也在仆人们扶着下了马车,在宦官的带领下朝着成王薨逝的寝宫奔去。
来到灵寿宫门外,却被守门的卫士给拦了下来。
公子康表明身份,可是对方坚持这是大王的命令。
回想起自己这个便宜父王对自己的宠爱,他便已经隐约知道了这道命令一定是自己哥哥下的。
如今这位哥哥怕是已经在身边亲信的帮助下登上了王位。
因为父王生前比较喜欢姬康,所以曾多次流露出要换掉姬厝改立姬康为王太子的想法。
不过在相邦—司马赒等一干重臣的反对下才不得不作罢。
也因此,姬康恶了自己哥哥姬厝。
“哎,完犊子了。
这下子还怎么混啊。
开局死了爹,如今又得罪了新王。”
正在姬康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之时。
有一个精神矍铄的白发老者来到了宫门外,众人纷纷跪下磕头。
“见过相邦!”。
那老者微微颔首,示意众人起来。
然后,老者对着姬康躬身施礼道。
“见过公子康!”。
姬康也对着老者深深施了礼。
老者面带不愉的问道:“公子在此作甚!为何还不进去为大王守孝?”。
姬康面带无奈之色,耸了耸肩说道:“说来惭愧,小人作祟。
以至于大王被蒙蔽,竟然下令不准放我进去为父王守灵。”
“竟有此事,岂有此理!
你们还不闪开,放公子进去。”
守将面有犹豫,可是仍然不肯让步。
司马赒大怒,立刻拔出佩剑怒吼道:“放肆,还不赶快让开。
不然,汝想试试先王御赐给本相国的宝剑厉害否?”。
守将知道已然无法阻挡,只得示意手下兵卒让开,姬康方才得以进入灵寿宫中。
只见一个脸色难看至极的女人对着姬康呵斥道。
“逆子,你还不给本宫滚过来!
一天天的就知道玩乐。”
这位恐怕就是成王的王后,姬康的母亲,中山王厝名义上的母亲。
感觉到了母后的愤怒,为了使自己能够哭的再难过些。姬康使劲在自己大腿上狠狠的掐了一下,疼的自己眼泪哗哗直流。
看着自己的独子哭的这样伤心,成王后也是难过不已。
姬厝本欲发作,奈何太后已经定下了基调。
他也不好再说什么,只是对着灵寿宫守将狠狠瞪了一眼。
成王的葬礼举行的极其隆重,举国哀悼。
其他一些诸侯国也派来了使者,唯独赵国除外。
葬礼刚刚结束,姬康就回到了自己的府邸。
“好累啊,古代的葬礼程序真是复杂。
万幸是,尽管自己的便宜老爹不在了。
但还有一个疼爱自己的母后。
自己的纨绔小日子还是可以继续嗨下去的。”
画面一转。
赵国王宫勤政殿内。
赵侯不顾朝臣反对,执意出兵十万进攻中山。
意图趁着中山国国丧之际,新王登基朝局不稳之时一举灭掉中山国。
消息如长了翅膀一样,很快传到了中山王宫内。
新继位的中山王厝立刻决定召集诸位大臣商议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