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科幻小说 > 强人记事 > 第50章 多林能态循环

第50章 多林能态循环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僵尸世界:

    整理《科之论 》一卷。

    《科之论 》第13卷 多林能态循环

    强:对于天穹数我还是不理解,您能再解释下吗。

    梦:天穹数是立方根的关系。既然你不理解天穹数,我就详细讲解吧。天穹数的排列关系是按“体积次增加1倍”对应的“半径数”,为了让你明天白,我用立方根举例。你按照体积公式把关系列出来就知道了。用r1、r2、r3、r4、r5、r6表示半径的排列,半径每增加1份,体积也增加一份。天穹数与自然数的逻辑不同。

    r2=r1+r1,r3=r1+r1+r1,r4=r1+r1+r1+r1,

    球体积公式v=4/3r3

    全部用r1表示体积的排列是4/3r13,8/3r13,12/3r13,16/3r13,

    由4/3r23=8/3r13,推导出r2是r1的2(1/3)倍,为了方便书写用“下划线2”表示2(1/3)。

    强:逻辑有什么区别呢?

    梦:逻辑采用的参照不同,自然数是以1为参照增长的,而天穹数是以(下划线1)为参照增长的。

    强:好像没有区别啊。

    梦:别急,13=1,(下划线1)3=1。23=8,(下划线2)3=(下划线8)=2。33=27,(下划线3)3=(下划线27)=3,看到区别在哪里了吗?

    强:知道了,原来自然数的1是个bug,3次方后还是自身。

    梦:是的。质量m的能级基本单元是立方根数,(下划线m)的指数排列是按照形态确定的,点的维度是0次方,线的维度是1次方,平面是2次方,体是3次方。空间能量流的能级就是光c,超线取c的1次方,超面取c的2次方,超体取c的3次方,超密取c的4次方。

    能态对应的质能关系

    1超线

    a1虚线态:(下划线m)0 c1

    a2波线态:(下划线m)1 c1

    a3平线态:(下划线m)2 c1

    a4曲线态:(下划线m)3 c1

    2超膜

    a5虚面态:(下划线m)0 c2

    a6波面态:(下划线m)1 c2

    a7平面态:(下划线m)2 c2

    a8曲面态:(下划线m)3 c2

    3超体

    a9虚体态:(下划线m)0 c3

    a10波体态:(下划线m)1 c3

    a11平体态:(下划线m)2 c3

    a12曲体态:(下划线m)3 c3

    4超密

    a13虚密态:(下划线m)0 c4

    a14波密态:(下划线m)1 c4

    a15平密态:(下划线m)2 c4

    a16密极:(下划线m)3 c4

    强:32维度的整个变化,沿着超弦能级的降低,变化是分形的积累;沿着超弦能级的升高,变化像是抽丝剥茧。

    梦:是的。

    强:这个过程为什么称“多林能态循环”呢?

    梦:有3层含义。1多和林两个字的组合就像物质与空间的组合,多是上下空间、超弦结缔的作用,林是超弦横向结缔的作用,两者的结合是能态的精髓,缺一不可。2林与多的组合是梦,多的一半在物质界,一半隐藏在空间,梦是链接现实与信息的桥梁,现实生活在信息的梦里,信息是现实的梦。3“多”是我的“未来”,“林”是我的“臂助”。

    强:为什么是能态循环呢?

    梦:因为能态本身就是能量的循环,上一卷只讲了各个维度的组成,还没有讲循环,那么今天就从循环开始吧。能态向着空性发展,最终到达“虚极”态,进入宇宙空间“大分解”,回归穹子的信息态。能态向着物性发展,最终进入黑洞的“密极”态,当黑洞超过空间承受的极限,就会形成宇宙物质“大爆炸”,同样还原为穹子的信息态。“空性”与“物性”异路同归,这样就形成了闭环的能态循环。

    强:这么看来宇宙“大爆炸”的理论还是存在的,不过不是宇宙诞生的理论,而是空间和物质循环的理论。

    梦:是的。整个循环就像一个莫比乌斯环,空态的大分解可以进入物质维度,而物态的大爆炸也可以进入空间维度。当整个宇宙热寂死亡,空间和物质最终都回归信息态的灵宇宙,灵宇宙再创造物质宇宙。循环是确实存在的,奇点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和元点。

    超线:[a1虚线态 a2 波线态 a3 平线态 a4 曲线态 ]

    超膜:[a5虚面态 a6波面态 a7平面态 a8曲面态]

    超体:[a9虚体态 a10波体态 a11平体态 a12曲体态 ]

    超密:[ a13虚密态 a14波密态 a15平密态 a16 密极 ]

    强:关于超体和超密您还没有详细介绍,物质是如何进入“超体”的中子星形态,中子星又如何形成黑洞的,我很好奇。

    梦:好的。超体的状态是一个特殊的阶段,或者说是一个过渡的阶段,只有大质量的恒星末期才能从“超线”阶段跨越“超膜”进入“超体”。跨越“超膜”的变化太过剧烈,呈现出“超新星爆发”。

    强:“超新星爆发”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新星”会变成“超新星”突然“爆发”?

    梦:还是从头开始解释吧,曲面对应固体,平面对应液体,波面对应气体。小型天体是曲面态的固体行星,大一些的行星处于平面态与曲面态的结合态,一般的行星外部是固态的,内部是液态的。如果行星质量太小,物质的压力不足以是内部液化,整个星体就都是固体,这时处于“曲面态”,你们把这种星体称为“矮行星”或小行星,大多数的卫星、流星和星际碎块都是这一状态。

    强:如果行星质量继续增加,能形成全部都是液态的星体吗?

    梦:理论上可以,但实际很难。随着行星质量的增加,星体内部的液态部分虽然增加,但星球表面的压力毕竟是不足的,所以行星外部都会有一个外壳,只是厚度不同而已。

    强:行星内部的热量不是会向往传导吗,继续增加行星质量,也不能形成存液态星球吗?

    梦:是的。因为星球的质量继续增加,星球的表面的确会液化,但在压力的作用下,星球的内核的压力也会增加,导致星体外部达到液化了,但星体的内核却气化了,星体形成了液态、气态结合的行星,还不是纯液态的。

    强:存在这样的行星吗?

    梦:是的,天王星和海王星的状态就是这样。

    强:如果液态、气态结合的行星质量继续增加呢?

    梦:如果继续增加,那么行星外层的液态就会组件转化为气态,行星的内部转化为“虚面态”的等离子体。

    强:这个状态好像是木星和土星。

    梦:是的。

    强:我好像明白了,如果星体的质量继续增加,外部就会变成“虚面态”的等离子体,内部变成的“曲线态”的等概率云。

    梦:看看,多么简单,你把恒星都捏出来了。这个状态的恒星就是稳定的恒星,就是太阳。

    强:我继续捏好了。比太阳再增加质量,外部是“曲线态”,内部是“平线态”,还是恒星吗?

    梦:这个状态,你们称“新星”。

    强:虚面态+曲线态的恒星内部是核聚变,曲线态+平线态的新星内部是什么反应?

    梦:也是核聚变。区别是恒星内部的核聚变是铁元素以下的核聚变,新星内部的核聚变可以超过铁元素的制约。

    强:为什么能行内部的核聚变不能超过铁元素?

    梦:跟铁元素的的质量有关。还记得我之前讲过物质弯曲空间的原理吗,当物质超过阈值,空间弯曲的性质就会有漏斗形变成草帽形,而铁元素就是这个分界限。铁以前的元素可以在“曲线态”的能级下发生反应,铁以上的元素需要“平线态”的能级才能打破草帽的边界,发生大元素的聚变反应。

    强:“超新星”为什么会爆发呢?

    梦:“平线态”的能级已经可以打破草帽的边界,所以核聚变会一直的反应下去,使原子核的密度越来越大。没有了草帽边界的限制,原子靠得越来越近,电子被彻底压碎,转变为中子和微中子,微中子逃逸,就只剩下了中子。在电子重组的过程中,(强-弱)链接大量转化为(强-强) 链接,极大增加了内侧空间的曲率,表现是吸收能量。而电子的消失又释放了原子核内的空间,物质极速塌缩,是物质从“超线”的能态转变为“超体”的能态。这个过程就是超新星爆发。

    强:超新星爆发后为什么不是进入“波线态”或“虚线态”,而是跌落至“超体”呢?

    梦:因为决定物质存在的是能态,当超弦场能级的作用大时,物质质能和曲率的作用就处于弱势;当物质密度增加,曲率和质能就相应增加并占据主导,那么超弦场的作用就处于弱势,物质跨越“超弦”直接进入“超体”。

    强:是否存在“波线态”和“虚线态”的“夸克星”呢?

    梦:是存在的,但不是以常规的星体存在。

    强:是什么?

    梦:处于亚黑洞的“黑洞星”。具体情况我们在黑洞的章节再讲。

    强:我一直有个疑惑,电子为什么能占据比原子核更大的空间?

    梦:因为电子是弱质子,电子的结缔一半在内层空间,一半在外层空间。我在“物质2”中讲过,超弦的结缔作用是相等的,qΛ强=rΛ弱=wΛ微,弱轭力远远小于强轭力,所以弱轭力产生的曲率Λ远远大于强轭力的曲率Λ。而且强轭力的作用使电子结缔在外层空间的曲率形成草帽形。

    强:我明白了,电子的轨道和电子占据的空间,就是电子在外层空间结缔的草帽直径,电子的粒子直径,在内层空间看似比原子核小很多,其实在外层的结缔比内层大很多。

    梦:就是这样。看来你进步很多,不但能捏恒星,还能捏原子了。

    强:都是您教导的好。我好像又发现了一个问题,不知该不该问?

    梦:你问吧。

    强:刚刚的推导过程中“曲线态”是核聚变的能态,您讲过超弦场能的能级,同时又对应温度,而压力是空间形变产生的,空间形变由质量产生,恒星的核聚变都是质量产生的,二者是如何结合的?

    梦:你能问这个问题很好。空间是有弹性的,空间的弹性系数k是固定的,物质不相容原理是基于此的,当压力的做用大于空间的弹性系数,草帽的边缘就会被压碎而失去作用,所以压力也是形成核聚变的一个条件。

    Ω=f=2

    强:也就是达成核聚变的条件有两个,一个在空间曲率的作用,突破草帽的边界作用;一个在原子核内部,是弱中子分解重组。

    梦:是的,就是这样。

    强:如果从单一的方向,达到聚变的条件很苛刻,能否从两个方向同时作用,来降低核聚变的难度呢?

    梦:可以啊。我也奇怪你们为什么不这么做呢?

    强:我刚想到的啊。那么如何结合呢?

    梦:你问这个干什么?

    强:好奇问下,以为还是个彩蛋呢。

    梦:看你还是算了吧,让专业的僵尸去考虑吧,这已经算一个大彩蛋了。

    梦:我们回到正题上了来。你能捏恒星了,就接着把中子星也捏了吧?

    强:刚才我是一时兴起,中子星我不了解啊?

    梦:该讲的我都讲了,剩下的都是一些细枝末节的小事,先看超新星爆发过程中有什么变化?

    强:好像是电子没有了,释放了原子核内的空间。

    梦:什么物理量改变了?

    强:是超弦场能改变了。在超新星爆发之前的变化中,空间的间距一直是固定的;超新星爆发后形成中子星,半径变小了。如果超弦的长度l被拉长了,能量密度没变,h=lp,那么超弦场能就增加了,相应的,物质的质能或空间曲率就会减少;如果超弦的长度还是保持不变,超现场能保持不变,那么空间曲率就增加了。

    梦:分析的很好,再分析下质能和曲率是哪个变化了?

    强:在超新星爆发中,电子转化为(强-强)和(弱-弱),增加的质量远远大于损失的质量,质量增加了,曲率也增加了。好像有点不对啊,能态不守恒了。

    梦:你难道不计算“微中子”的能态吗!

    强:微力不是很微小可以忽略不计的吗?

    梦:我说过吗?

    强:没有。我想当然了。

    梦:让我们回顾下 qΛ强=rΛ弱=wΛ微,这么快就忘了。

    强:我知道了,虽然逃逸的“微中子”的轭力作用非常小,但在遥远的外层空间释放的曲率一点都不小,这个过程相当于把外层空间的曲率转移到了内层空间。虽然单层空间来看,能态是不守恒的,但总体的能态是守恒的。原来,微轭力虽小,微轭力的空间曲率是很大的,所以中子星的形成过程会释放大量的电磁作用。

    梦:这样才对,要用多层空间的思维来解决问题。在能态守恒中的曲率,一直都是多层空间的共同作用。微中子逃逸损失的质能很小,但损失的空间曲率非常大;星体失去了全部的电磁作用,并转化为了中子的数量。对于星体的质量来说,损失的微中子质量是可以忽略的。从曲率的角度看,是左手导右手,外层空间曲率转移到了内层空间,曲率的总值不变。这个过程中只有核外的电子被重组了,但核内并没有变化,所以此时星体呈现正电,是一个虚体态的“质子星”。

    强:如果星球内全部是质子,正电荷之间应该互相排斥吧。

    梦:是的。虽然质子星的体积缩小了很多,但还是比中子星要大。质子星的能态是“虚体态”,这个状态下整个星体类似等离子体。

    强:“波体态”的星体是什么样的?

    梦:当质子星的质量继续增加,质子内部的压力增加,质子星的体积被压缩,就像把一些同极性的磁铁捏在一起,“波体态”处于电浆态,类似流体。质子星内的物质一旦脱离星体就会产生爆炸,充满了违和感。

    梦:电浆态的质子星质量进一步增加,巨大压力使星体转化为固体态质子星,压力对原子核内部产生作用,使质子和中子内的“弱中子”发生分解重组,产生类似伽马衰变,释放大量电磁力和微中子。所以处于“平体态”的质子星就像太阳一样持续的放射,只是发出的不是光。而是震荡的电磁波,是一种“震荡星”。

    强:“曲体态”的星体是什么样的?

    梦:当“震荡质子星”内部的“弱中子”完全反应完毕,就会安静下来成为真正的中子星。星体内部的压力也完全降下来。

    梦:我们再来总结一下超体的变化:从“虚体态”到“波体态”质子星的体积持续缩小;从“平体态”到“曲体态”,星体的直径差别不大,只是一个暴躁,一个安静。

    强:下面应该是黑洞了吧。

    梦:是的。我打算下一次再讲,今天就到这里吧。

    强:谢谢您的指导。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