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科幻小说 > 强人记事 > 第43章 宇宙自转

第43章 宇宙自转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潜意识层:

    郎:觉醒之前的修炼方式基本都总结了,下面就传播和等待了。

    梦:不急,至少要让子弹飞一会,我们摸索用了2年的时间,就算我们三个傻蛋的速度比较慢,其他僵尸估计也要1~2年时间吧,还是慢慢等待吧。

    郎:下面我们该补充科学的理论了,没有科学的支撑,修炼就会走入玄学的怪圈,千万不能跑偏了。修炼就是科学的学习和训练,坚决杜绝迷信的思潮。

    梦:是的。可是科学让大多人提不起兴趣,讲深了就把人吓跑了,讲浅了又不起作用。

    陈:是啊,所以我们要讲的科学必须通俗易懂、老少皆宜才行。把宇宙的原理结合在日常的自然现象中,循序渐进,才能不拒僵尸千里之外。

    郎:我们应该难易结合、科普与故事结合、多用写比喻,我发现僵尸都抽象的概念理解困难,对比喻的事物展开联想就容易了。

    梦:还可以时常加入一些奖励,透露一些当前科研的瓶颈,制作成启发性的彩蛋,如果有僵尸能发现其中的奥秘,未来必然大有斩获。

    陈:我看当前的网络文学也是挺活跃的,总爱写一些比较玄的题材,很多都只是讲故事,但没有理论的支撑,玄的没有边际了,我们的科普也可以作为玄幻题材的指导。

    郎:方向定了,接下来的《科之论》就按这个原则讲吧。

    梦:好多内容都是你俩指导的,看器灵的记录都是“梦”,是不是不合适?

    陈:我人挺挺好的,这样必要统一,如果换成“陈”和“郎”反而不美了。

    郎:是的,我赞同,我们本就是一体,不要计较那些细节。

    陈:僵尸醒来,归一。

    僵尸世界:

    整理《科之论》一卷。

    《科之论》 第6卷 静止的物质,流动的空间

    强:从宇宙尺度看,世界是运动的,物质世界的运转需要庞大的能量源,是什么提供了宇宙运转的动力?另外宇宙会不会因为动力源枯竭而停转?

    梦:我们一起来推理,首先海蓝星没有动力源,是被动运动,太阳系内恒星只提供了弯曲的空间,弯曲的空间固定了物质的位置,恒星并没有为行星提供公转的动力。恒星的核聚变虽然为海蓝星带来了生命所需的能量,但对公转没有作用。多层的空间膜对物质的斥力是纵向力,且是平衡力,也不具备星体运转的动力条件。什么是宇宙运转的能量源是不是呼之欲出了?

    强:如果都没有动力源,那么整个宇宙都在惯性下做“不耗能的惯性运动”吗?

    梦:是的。宇宙中所有天体的运动都是惯性运动。

    强:为什么宇宙的运动是惯性运动?

    梦:宇宙稳定的条件之一是整个宇宙在自转,自转产生的离心力平衡了空间塌缩的作用力。我们过去讲了,宇宙的物质是斥力作用下的共轭体系,所有物质在斥力作用下就会向中心聚拢,最终走向宇宙的大坍缩。正是由于宇宙的自转作用产生的离心力,使宇宙内部所有存在共同产生了向外运动的趋势,抵消了宇宙的大坍缩。宇宙内所有的物质在能量超弦的连接下,多层空间与多层物质世界形成共轭体系,体系在无外力干预的情况下只有惯性运动或简谐运动,相互之间是相对静止的。

    强:宇宙自转的初始速度是哪里来的?肯定不是宇宙大爆炸来的,即使存在宇宙大爆炸,爆炸的冲击是纵向的,不能提供全宇宙运转的初速度。

    梦:宇宙爆胀理论是错误的,宇宙并没有爆胀。

    强:红移和蓝移怎么解释?

    梦:宇宙的自转是由宇宙碰撞融合产生的。红移和蓝移也不是真的移动,而是宇宙空间膜碰撞后产生的震荡波,随着时间的变化,空间的振幅逐渐减小,波长逐渐增加导致的,感觉宇宙在膨胀,实际只是宇宙的背景波长在增加而已。

    强:宇宙碰撞理论如何为全宇宙运转提供初速度的?

    梦:在吞噬纪元,两个宇宙空间的融合是简单粗暴的,碰撞产生的撞击波是异常剧烈的;进入生命纪元后,通过对宇宙的改造,融合的过程是相对温和的。撞击波对宇宙空间膜是有益的,能为宇宙带来活力,但剧烈的撞击波对生命是毁灭性的,所以生命纪元的融合实现有限可控的撞击。

    强:什么是有限可控,低强度的撞击能打破空间的壁障吗?

    梦:有限可控的撞击是通过严密的计算,使宇宙撞击在较低的烈度,撞击产生的波动对宇宙是最优的,当然这种程度的撞击不足以打破空间避障,就需要外力干预,高级生命体通过空间切割技术打开宇宙外膜,完成互相嵌套的吞噬。吞噬的每个步骤都是精准控制的,使互相靠近的宇宙核心正好形成相切关系,核心互相释放超弦形成拉结固定,整个宇宙把冲撞动量转化为了角动量,整个宇宙的自转就形成了。

    强:宇宙碰撞之前是如何稳定的?

    梦:我在《元之书》里已经讲过了,初始的宇宙是单层的,是没有自转的,那时的宇宙可以自行调整大小和能量密度,宇宙之间可以通过擦边球式的碰撞获得少量的角动量和振动。在吞噬纪元以后,宇宙依靠吞噬获得角动量和振动,那时的吞噬过程是毁天灭地的。进入生命纪元后,宇宙的融合是经过精密计算的。

    强:宇宙是多层的,应该经历了多次的撞击融合,宇宙存在多个撞击洞吗?

    梦:是的。宇宙存在2个方向的撞击洞,这个在《元之书》中也有简单的介绍,第一次撞击融合形成了自转,第二次的撞击融合只有在自转轴的方向才是稳定可控的,两个方向垂直。第三次撞击融合的方向为第二次的自转轴方向,就与第一次的撞击洞重合了,两个撞击洞交替使用。最后一次撞击融合的自转轴就是宇宙的南北极,把撞击洞的灾难面称为南极,南极的背面为北极。

    强:您能具体解释撞击融合的详细过程吗?

    梦:在灵宇宙中诞生了无穷的二代子宇宙,子宇宙的碰撞重组诞生了多层的平行宇宙。碰撞融合是小概率事件,偏心碰撞却是大概率事件,当碰撞的动量超过空间的强度,融合就形成了。初期的偏心碰撞是巧合,也是必然,偏心碰撞导致偏心融合,相对的线速度转变为角速度。如果是刚好的中心碰撞就不会诞生融合,结局是宇宙核心在碰撞中互相毁灭。偏心碰撞融合是诞生多层平行空间的基础,所以宇宙初期的诞生是概率导致的,而宇宙的发展是精确设计的。

    强:这么说宇宙的运动起源是碰撞论。

    梦:是的。相撞融合后的宇宙,不但得到了自转,还得到了撞击波和撞击空洞。撞击波以纵波形式在宇宙球膜上扩散传递,沿球面传递的波形在传递一周后必然形成循环干涉和逐渐衰减,导致波长增加振幅减小,宇宙红移现象,是光产生的错觉。就像往池塘里丢一块石头,水波纹逐渐扩散到这个池塘,波纹越来越弱,直到平静。

    强:2个方向的多次撞击融合,那么宇宙的撞击波应该也是2个互相垂直的波叠加。

    梦:是的,就是这样,两个方向撞击波的投影就是“万”字法轮图案。

    强:撞击波和撞击空洞对宇宙起什么作用?

    梦:撞击空洞是碰撞面产生的空间破碎区域,空洞产生极大的能量负压,拉扯周边的能量向空洞汇聚,形成了空间能量膜的自愈机制,修复破碎的空间。汇聚的能量再吸引更远处的能量汇聚,层层传递就形成了能量梯度和持续的空间能量流,从而形成宇宙能量流的最初源头,也可以理解为时间的源头。因为能量总是流向空洞,导致时间是不可逆的。同时,空间通过波的形式,把撞击的波动信息向撞击洞的背面传递。这样就形成了信息的传递与能量的传递是反向的关系。

    强:您这样解释我就理解了,空间能量的传递具有波动性、单向性、不可逆性?

    梦:是的。空间波动性是物质波动的原由,能量流的单向性是时间不可逆的起因。两个宇宙的切向融合还产生了宇宙自传,与波动、时间结合,综合产生了宇宙空间的运行形式:螺旋震荡波。

    强:宇宙是多次碰撞融合的吗?

    梦:是的。

    强:每次的碰撞都一样吗?

    梦:不是。第一次碰撞融合时,两个宇宙各自没有自旋,融合后宇宙产生了自旋。二次碰撞融合只有从旋转轴的方向碰撞融合才是稳定的,所以之后的碰撞中心都在极轴上。新的融合产生了新的撞击空洞、新的撞击波,新的角速度,多次叠加后的宇宙空间的存在方式是:螺旋环螺旋干涉波。

    强:这个“螺旋环螺旋干涉波”就是这个宇宙规则吗?

    梦:是的,宇宙的一切物质都是按照这个规则变化和组合的。

    强:我突然理解《德道经》里讲的玄之又玄是什么了,就是螺旋环螺旋干涉波。

    梦:是的。

    强:如果宇宙是相对静止的,与这个“螺旋环螺旋干涉波”是不是冲突了?还有星辰的运转是如何解释呢?

    梦:“螺旋环螺旋干涉波”只是空间能量的传导,不是不是物质的运动。物质之间通过超弦的结缔作用形成共轭链,共轭链之间组合又形成了空间网状结构,物质间彼此制约,形成了相对静止的状态。超弦与空间膜的连接是绝对光滑的,所以空间能量的运转并不能改变物质的空间网状结构。因此,运动的本质是空间、时间、能量的运转,不是物质的运转。而我们习惯了以空间为参照物,所以感觉星辰是运动的。

    强:我明白了,以物质的共轭体系为参照物,物质的共轭体系是静止的,运转的是空间、时间、能量。以空间和时间为参照物,物质是运动的。

    梦:多层宇宙空间是独立存在的,没有外力介入的条件下,物质共轭体系是相对静止的,空间是运动的,超弦斥力是纵向力,物质共轭体系在斥力作用下只存在物质与空间能量膜的简谐共振。波的振动不传导横向速度,在物质共轭体系内横向是相对静止的。空间内横向运动的只有能量,空间膜是能量,也就是——运动的本质是能量的流动。

    强:这让我想起了您之前那个水中小球的比喻,空间就像水,从共轭体系中流过,星球与星球之间是相对静止的,以空间为参照物,星球相对于空间是运动的。

    梦:就是这样。

    强:您讲过,物质的本质是空间的曲率,空间是运动的,物质是相对静止的,物质是如何在空间里存在的?

    梦:每根超弦在空间能量膜上形成微观的曲率Λ,能量的流动是宏观的空间,微观的空间的曲率是固定的,能量从弯曲的空间中流过,并不改变空间曲率Λ

    强:这么看来空间无论在微观还是宏观,都是极度扭曲的,其实星球与星球之间的相对距离没有那么遥远,是扭曲的空间加大了距离。

    梦:可以这么理解。

    强:如何证明您说的理论是正确的?

    梦:自然可以证明,观察你身边的自然现象,都是在按照螺旋环螺旋干涉波是规律在运行。达到宇宙的运转,小到微观的物质,都是如此。

    强:您能距离说明吗?

    梦:好吧。就以哈雷彗星为例吧,你么认为的哈雷是环绕太阳运转的,实际上哈雷彗星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太阳系是在做螺旋环螺旋的运动。彗星是在惯性下匀速直线的惯性运动,惯性运动没有稳定的自转,直线运动是慧尾的成因。周期出现的彗星的是空间运转的结果,空间螺旋运动与彗星周期交汇,所以彗星的慧尾永远朝向一个方向。宇宙内恒星与恒星都是相对静止的,运动的是空间能量流,有稳定自转公转的星体都是相对静止的。

    梦:今天到这里吧。

    强:谢谢您的指导。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