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她超爱(32)
姜晏怔忪了一下,那封绝笔信,他几乎都忘记了。
当日他是真的以为自己要死了,所以才写了那封绝笔信。
他是真心实意认为那封信体现了自己的深情,并不觉得有任何不妥。
但看着妻子似笑非笑的面容,他突然有些慌。
“我当然是爱你的!无论你变成什么样,我对你的爱都不会变。”
听他这么说,铁锤没有丝毫感动,直觉荒谬。
竟然无论她变成什么样都会爱吗?
那爱究竟是什么能迷惑人理智的神奇东西?
怎么听起来比蛊还可怕。
可她明明在开启音修技能点后,便第一时间催眠了姜晏,趁机解了他身体里穆婵儿下的情蛊。
穆婵儿记忆里,这蛊虫来路不明,有何副作用完全不明。
而且铁锤也不喜欢自己体内有一只虫子,将她和一个男人强行联系在一起。
她好奇地盯着姜晏看了许久,但实在看不懂姜晏的爱。
也是,这么多个世界,系统每个世界都给她安排了“深爱”她的男人。
那些男人表达“爱”的方式千奇百怪,五花八门。
可就算所有人都说“天呐,他好爱你”,她也从来没有动摇过。
虽然她到现在也依旧不明白什么是爱。
但她相信,爱至少应该是美好的,不该让人感觉到痛苦和压抑。
所以,她看不懂系统安排的“爱”。
她也不需要这种爱!
没有人会无条件的去爱另一个人。
很多人连无条件的爱自己都做不到,却想要奢求别人至死不渝的爱。
她不一样,她无条件的爱自己,她会对自己负责。
……
收回思绪,铁锤笑了笑,从袖中掏出一只木簪给姜晏簪上。
“簪子是我亲手刻的,我也很爱你。但我不可能为了你放弃如今的仕途和地位。你能不能乖一点,懂事一点,不要让我为难?”
姜晏怔怔看着铁锤,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
这话……听着很是耳熟。
从前他好像不止一次对穆婵儿说过这样的话。
他从未觉得这句话有什么问题。
为何,当穆婵儿对他说这句话时,他却觉得这么……这么堵得慌?
铁锤没有给他思考的时间,继续道:“我若辞了官,我们没了金钱来源,要如何生活呢?”
“你如今这身体必须要上好的药品好好养着。光是汤药钱,我便是昼夜不停地绣花织布,也是赚不到的。”
“姜晏,你是我深爱之人,我不想让你跟着我受苦,你能明白吗?”
姜晏本就苍白的脸色变得更加苍白。
嘴唇抖了抖,他艰难开口:“不,我没想让你辞官。我也……也不愿你受苦。”
铁锤这才欣慰的笑起来:“我就知道,你这么懂事,一定能体谅我的。”
姜晏勉强笑了笑,却不知道自己的笑容比哭还难看。
铁锤很满意他的贤惠,便又安慰了他两句。
无非是什么“我做这些都是为了你”“你想要什么我都会给你”“我一定会永远对你好的”“你只需要安心照顾好家里”……
最后起身离开姜晏房间时,她想到了什么,特地停下脚步嘱咐姜晏。
“你一定要好好的。你的家人都不在了,我的家人也是如此。如今在这世上,我就只有你一个亲人了。”
姜晏:“我知道……”
当天晚上,铁锤在睡梦中见到了关于穆婵儿和姜晏原本的剧情。
原剧情中,穆家为了穆娉婷举家逃离王都,投奔北仪。
什么都不知道的穆婵儿被抓进了大牢。
提审之日,先王姜堑盯着她那张与穆娉婷有八分相似,且比穆娉婷更加漂亮的脸蛋,动了色心。
他说:“既然妹妹跑了,那姐姐也一样。”
就这样,穆婵儿被强行留在了宫里,成为了姜堑新宠幸的宫女山茶。
因为姜堑说她看起来像山茶花一样纯洁淡雅,随意赐了她这个新名字。
男人总说“夺妻之恨”不共戴天。
但当夺他妻的人,是他的父亲时,这份仇恨便又会不了了之。
毕竟排在“夺妻之恨”前面的是“杀父之仇”。
姜晏没有能够将穆婵儿带离苦海。
他甚至没有与姜堑爆发激烈的冲突。
发生了这样的事,他仍是恪守孝道,在姜堑的寝宫外跪了一天,无声的抗议。
但姜堑怎么会被这无声的抗议给影响到。
他命人将姜晏绑回去,并给他下了禁足令,让他在太子府反思一个月。
姜晏没有抗旨……
得知消息的穆婵儿苦笑了一声:“也是,他怎么会为了我,忤逆王上呢?”
认清现实后,她擦干眼泪,收起了所有的情绪,转而对姜堑笑脸相迎。
事到如今,没有人能救她,除了她自己。
她当然知道,按照社会对女人的要求,她最好是自尽来保全自己的名声。
可她为什么要去死,错得又不是她!
凭什么加害者毫发无伤,受害者却要用命去填。
她不想死,无论如何,她都想要活下去,而且要活得好。
于是,她成为了姜堑的新宠。
让姜堑破格封了她一个山茶夫人的名号。
在后宫中地位仅次于妣潼。
姜晏被禁了足,不能进宫,所以她成为夫人后,便再没有见过姜晏。
但他托了宫人给穆婵儿送了口信,说他不怪穆婵儿,希望穆婵儿能心无愧疚的好好活下去。
穆婵儿听了这话冷笑连连。
可笑,他凭什么怪她!她明明才是受害者,要说不怪,也该是她说才是。
她也确实没怪姜晏这个当丈夫的无能,保护不了她。
至于愧疚,更是可笑,她作为受害人,只是想活下去,有什么可愧疚的。
姜晏这话,她听过之后便丢在了脑后。
但她不知道的,姜晏身边的朋友得知了此事,竟都在指责她。
认为姜晏的一腔深情都错付了。
她竟是这等水性杨花的女子,真是将姜晏的脸面放在地上踩。
而姜晏朋友的态度,为穆婵儿日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