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果然是他
话说慕名而来治病的艾华,一到医院大门前,看到那牌子上的“景德生”三个字,忽然想起了油子寨生产大队学校当年的那位景老师,难道是他?
但又一想,他一个农村赤脚医生,虽脱产培训了两年,不至于开这么大个医院吧?
他没有急于挂号,首先想知道,这个景德生,是不是油子寨小学的那个景老师。
他来到院长办公室,敲了两下门,里面传出“请进”的声音。
他推门走进去,只见几个人正坐在红木茶几旁,喝茶说话。其中一人,果然是那个熟悉的面孔。
景德生也很快认出来了艾华,惊喜的说:
“哎呀,哈哈!你不是当年插队松树沟的知青申艾华吗?”
艾华也笑了,说:
“原来这所著名的医院是你办的呀!不简单,不简单啊!”
景德生热情地让坐,沏茶。那几位说话的人见状,知趣地离开了。
许多年没见面,他俩十分高兴地聊起了过去。
艾华说:“现在我应该称呼你景院长了吧?这所医院开得好大啊!”
景院长说:“称什么院长?叫我景老兄就行了。”
接着,景院长向艾华了解其他几位松树沟插队知青的情况,又问艾华现在哪儿工作,何时结婚,妻子是谁。艾华一一作了回答。
听艾华说他与知青周小荷结婚,景德生笑了,道:
“我知道当初你俩是‘做饭对子’,最后果然配成了好姻缘,这个松树沟的‘大事队长’红娘当的好哇!”
艾华说:“只能说男女青年接触多了,相互产生感情的概率就大些。不过,‘大事队长’让我们知青自己做饭吃,只有男女搭配了。”
景院长说:“是的,人生的路怎么走,真的受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做饭对子’还有谁最后成为一家的么?”
艾华说:“未回城时,‘做饭对子’可能大概有四五对在谈吧。
回城之后,兰翠娥与刘大树散伙了,琼枝跟杨红兵也没谈成,他们各自组成了家庭。
其他的我就不大清楚了,各自有了新的选择也说不定。”
景院长说:“嗯,人是会变化的。不过,当时,我可听说你与高老师在谈呢,不知道你悄悄的与周小荷谈上了,真没想到。”
艾华说:“你们都弄错了,我一天都未与高老师谈过,都是别人瞎议论的。其实,我是跟孟令光的女儿孟雅丹在谈,大家都不知道。”
景院长说:“嗨!看看,你现在说实话了。不过,那个孟雅丹太可惜了,多好的一个姑娘。”
说到这里,他立即打住,说:“不说这些了。呃,你此次来这里有啥事吗?”
艾华说:“无事不登三宝殿哦。我是慕名而来,不知道得了啥病,满肚子不舒服,吃下去饭,好多年了,没治好。”
景院长说:“哦。”
艾华说:“你没想到我会与周小荷结婚,我也没想到这家知名医院是你开的呢。那更好了,就请你这位名医专家帮我治治哟。”
景院长笑了起来:“你来了,还有啥问题,我尽力而为就是了。”
艾华说:“常言说的好,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一点不假,这才十几年,你这当初的民师和赤脚医生,如今能干出这大的事业来。”
景院长道:“怎么说呢,一个是国家政策好。再一个,人都是逼出来的。”
艾华说:“也对,但个人的志向和努力很重要。”
景院长说:“假若我不受冤屈,还在学校,就可能不会有这家医院。这样吧,我还是先给你看病,咱们有空再细细聊。”
他把艾华让在办公室桌子前的椅子上坐下,景院长用三个指头,先给艾华右手寸关尺部位按着把脉,按压力度忽重忽轻,并凝神静思。然后又给艾华的左手把脉。
接着,他观察艾华的面色和舌苔,又问了自我感觉和病情表现等。
思索良久,他开了方子,领着艾华到一楼药房抓药。
景院长先跟药房一个姑娘交待一声,然后对艾华说:
“中午就别走了,咱们一起吃个饭。”就回办公室了。
艾华也没客气,中午,他随着院长来到附近的一家餐馆。
一起来就餐的,还有药房抓药的那个女孩子。
景院长向艾华介绍说:
“这位是我的外甥女儿王小鸽,从柏阳仲景中医学院毕业不久。”
艾华说:“景院长这里人才多啊,连医学专业毕业生都挖来了。”
景院长说:“不是我挖的,是她自愿过来的。她算什么,医院里的高手多的是。她还是个新手,让她先在药房等地实习一段。”
随后景院长向王小鸽介绍说:
“这位客人叫申艾华,曾在我老家那儿插队。对了,我们三人有共同点,你申叔叔父母是国家教师,我也干过民办老师,你爷爷也干过民师。”
艾华见景院长挑起来教师这个话题,来了兴趣,就问王小鸽:
“你爷爷在哪个学校教书呢?”
小鸽微笑着说:“他在马店学校。”
听到马店学校四个字,艾华心想一楞,那是我曾上过学的地方啊!忙问:
“你爷爷叫什么呢?”
小鸽说:“他叫王守群。”
这三个字无疑像颗炸雷,使艾华惊呆了,半响才说:
“哎呀,王老师是我上五年级时的班主任呐,原来你是我班主任的孙女呀!”
景院长也感到有趣,哈哈笑道:
“真是无巧不成书,你与她爷爷间也曾有故事啊?”
欲知究竟,请看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