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楂树山的女教师
且不说“梦鸭蛋儿”如何给心爱的恋人写信,单说这位支教的新老师,在楂树山学校的那些事吧。
原来,跟“孟鸭蛋儿”住一起的楂树山唯一女教师,是贤城师范学校的毕业生。
她分配到这所山里的学校两年了,但依然天天盼着调回城里去,不安心在这个“鬼不下蛋”的地方呆。
她父母给她介绍个男朋友,是部队转业兵,虽文化程度不高,但有城里户口,还安置在木业加工厂工作,属国营大厂,是半保密性质单位。
她回城里,两人见了面,没意见。双方父母也满意。
可她就是调动不了工作,还一直在山沟沟里干,没有一点回城里教学的希望。
双方父母也着急,托人找门子。城里教育局长始终不松口,说:
“现在农村非常缺乏师资力量,城里学校的教师都满满的,我还想派点教师下去呢,想调回巿内?门都没有,谁说情也不行。”
最后,男方父亲托老关系找到地区主管副职,没想到,这位教育局长也没同意,叫苦说:
“你看,想调回巿内工作的申请书一大摞子,我让谁调回好呢?
省里也有人打招呼,我也没办法调整。山村教师一个也动不了,除非把我的局长帽子拿掉。
我常告诉那些想调动的老师们,都安心教学吧,只要好好干,在哪都有出息。”
弄得主管副职无话可说。
她男朋友只有继续等待着。
过了几个月,艾华来到“三八西”,想看看“梦鸭蛋儿”的学校到底什么样的。
他先跟艾成哥说,晚上回来睡觉,就直奔碴树山了。
此时,“梦鸭蛋儿”正在上课。
艾华在学校周围转了转,又与办公室批改学生作业的老师说着话。
见是找孟老师的,那位男教师问起了他的姓名。
当听说叫申艾华时,说:
“你是她的男朋友吧?听说是松树沟的知青。”
丈华说:“老师您好!我是她老家生产队的插队知青。”
这位老师年龄稍大,一脸和气,说:
“好精干的小伙子,还很懂礼貌的。你坐等一会,她一会儿就上完最后一节课了。”
说着,他去学校厨房里,拿回一只陶碗,对艾华道:
“我去锅里烧点开水,你走这么远,也渴了。”
说完,就进厨房了。
中午,艾华与“梦鸭蛋儿”和名叫谌红丽的女老师一起吃的饭。
这个红丽老师二十一二岁,正值青春年华,高挑的个儿,不胖不瘦的,齐耳短发,清秀的脸庞,笑声轻盈。
虽她的话不多,但给艾毕的第一印象,是个没有城府的可人儿。
艾华说:“你俩女教师住在一起,有个壮胆的,双方都有安全感些了吧?”
谌老师说:“是啊。孟老师没来时,我住在村里余大娘家,她有个女儿我们年岁差不多。
不过每天上课跑得远些。再说了,长期在她家吃现成的饭,也不合适。听说来了位女教师,学校腾出来一间宿舍,我高兴坏了。”
艾华问:“上午在办公室没上课的那个男老师可能五十多了吧?”
“梦鸭蛋儿”说:“他是我们小学的校长,叫胡罗山。他又是校长,又带一个四年级的课,很辛苦。
这胡校长因离家远,平时就住在学校。我一来,谌老师也搬过来住,晚上我不怕。”
艾华问红丽老师,“你在这儿习惯吗?”
不提这还好,一提这事,红丽老师神情黯淡下来,不问答了。
艾华不知就里,忙转过话头说:
“晚上我提前给你俩做饭,吃过饭我就回林场睡。
第一次看望当老师的恋人“梦鸭蛋儿”,就这样结束了。
临走,“梦鸭蛋儿”也没去送他,只有艾成哥和“美酒窝”送到林场大道外,转回了。
隔了几个月,艾华向“大事队长”又请了假,去了楂树山学校。
趁“梦鸭蛋儿”没课的时候,他们在宿舍里聊起来。
艾华问:“为啥我上次提到红丽老师在这里习惯不习惯的事,她就心事重重的?”
“梦鸭蛋儿”道:“还不是这里艰苦,男朋友又在城里工作,心里不痛快嘛!”
“她调回去工作不就行了?”
“梦鸭蛋儿”说:“不容易呀!”
“每年都有师范毕业生,来一个,换走她不行吗?”
“毕业生哪有这么多?”
“再不行,找一个家在本地农村的,对调一下也行啊?”
“哪这么容易,要不,她早走了。另外,听说她男朋友上次来了,因没处住,当天就走了,以后来信也少得多,红丽老师很郁闷。”
“嗯。在这里教学是够难的,一个女孩子,不方便。”
艾华回松树沟没多久,“梦鸭蛋儿”去信告诉他:
“红丽老师失恋了,情绪低落,我也总劝她,仍心神不定的。”
艾华心想,这样下去也不是长话。怎样帮助一下这位女教师呢?
托人把她调回城?不可能。再说,这个生产大队的学校也不想让他走。
另外,女教师走了,“梦鸭蛋儿”一个女教师在学校如何呆得住?
能有什么好办法呢?
善良的艾华,对于这位有困难的教师,就像对待自己家人那样,总挂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