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我妈去‘摸秋’就好了”
小荷问艾华:“还有更奇的么?”
“让你们放开思维,怎么想都想不到,就连小说家,也编不出这情节。”
小荷问:“真事么?”
“完全是真事,绝非编的。为防‘摸秋’,他命都不顾了。”
“这个人外号叫除大胆,因图队长许下的记两天工分,夜里独自去山洼里,看生产队的集体菜地。
晚饭后,他睡在山间菜地边的水塘埂上。”
琼珍笑了,说:“哈哈!你不提这事,我想不起来。其实,我早知道“摸秋”是咋回事。”
“梦鸭蛋儿”不懂什么“摸秋”,就问琼珍:“我怎么没听说过?说我听听吧。”
琼枝道:“这是农村一种求愿得子的习俗。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夜,婚后没生育的妇女,在小姑或女伴陪同下,到集体或个人的瓜架豆棚下,偷偷摘瓜豆。
对于这种做法,民间还有句俗语,说‘八月半摸秋不算偷’。我说的对吧,艾华?”
艾华说:“完全正确。既不算偷,也不算孔乙已的‘窃’。”
“梦鸭蛋儿”高兴地说:“这习俗还怪有趣的。”
艾华说:“关键是有讲究呢。这天夜里去偷摘瓜豆,若摸到南瓜的,可生男孩。
因为‘南’与‘男’谐音。摸到扁豆则生女孩,因为扁豆也称‘娥眉豆’。”
“梦鸭蛋儿”拍手道:“那不都去偷南瓜了?”
艾华说:“哪有那容易?‘摸秋’只能在黑夜里用手慢慢摸。”
小荷说:“这习俗不知道从哪个朝代传下来的。”
艾华说:“具体什么时候开始的,我不清楚。
但清代一个叫做梁绍壬的人,在他那《两般秋雨庵随笔》中有记载。”
小荷说:“还有人写进书里?”
艾华说:“是的,奇怪吧?我记得,他对‘摸秋’是这样说的。”
讲到这里,他站起来,说口渴了,要回自己屋去倒水喝。
“梦鸭蛋儿”道:“我原以为是本地民俗,口头上编造的。没想到古人书上有记载,看来是全民族的文化了。喝什么水?还不说出来。”
艾华只好坐下,道:“看把你急的,我说就是了。他书中记载的文字大概是:
‘女伴秋夜出游,各于瓜田摘瓜归,为宜男兆,名曰‘摸秋’ 。”
“梦鸭蛋儿”说:“哎呀,文皱皱的,不好懂。”
艾华说:“一句话,就是刚才说的,妇女想生男孩,就摸南瓜回来。”
“梦鸭蛋儿”忧郁地说:“嗯,我知道了。
当年我妈去去‘摸秋’就好了。她一定会摸个南瓜,生个男孩。”
小荷说:“你成了男孩子,我怎么放心找你玩?”
“梦鸭蛋儿”说:“你跟艾华天天聊东聊西的,也不放心是吗?
我的意思主要是…主要是,女孩子嫁不出去,多苦恼,多揪心!”
几个人都乐了,说:“你这个傻丫头,还小呢,急什么?”
艾华说:“因为‘摸秋’要慢慢摸,进度慢,所以民间常对做事慢的人埋怨说,‘看你的摸秋样’。”
琼枝说:“那个夜里守菜地的徐大胆怎么样了?”
艾华说:
“徐大胆睡到半夜,干了一天的活的他累了,酣声如雷,引来了狼,扑上去咬住他。
他一边喊救命,一边双手把狼紧紧抱在怀里,从床上滚到塘埂,又从塘埂滚到稻田。”
说到这儿,艾华还说要喝水。“梦鸭蛋儿”没再阻止。
待艾华返回,“梦鸭蛋儿”问:“快说说,后来呢?”
艾华说:“后来,在山头上稻谷场守谷防‘摸秋’的社员,隐约听到喊救命,这才想起了徐大胆。
他们急忙拿冲担和扬叉赶过去,看到徐大胆竟然在泥田里,把他救上来。
而狼呢?早被泥水捂死了。”
小荷笑了,说:“哈哈!好危险,他这徐大胆为挣两天的工分,差点让狼吃了。”
艾华说:“是啊,不划算啊。因他受伤严重,立即送到县医院,治疗两个月,回家躺了半年,才能下床。
为此事,他儿子思想受到了影响,没心学习,想退学,还是老师做工作,才稳住了心。”
琼枝说:“不失学就好,不然会影响孩子一生的。”
“梦鸭蛋儿”说:“好了好了,别光听艾华说狼的故事,该‘荷花花’了。”
小荷说:“好的,我来。”
“小时候,在姥姥家,晚上我不愿睡觉,姥姥拿鬼故事吓我。
我怕了,不再哭,慢慢睡着。
夜晚我不敢独自出门,即使是在白天,我也不轻易进入后园长着茂密竹子的林里,怕藏着可怕的魔鬼什么的。
当随着我逐渐长大,再与同伴一起进到竹林深处时,看到竹林里真好玩。
竹杆儿圆圆润润,且节骨儿突出来,新叶还裹着阔大的黄色笋叶。
剥下竹笋叶儿,绿色的枝干裸露出来,闪着青春的光泽。
“我小时候也挖过竹笋吃,还剥笋叶包粽子。”艾华说。”
琼枝制止道:“别打岔了。”
小荷接着说;
“大点的孩子摘下竹叶,卷起来,做成喇叭状,放在嘴里吹,发出的音还真的响亮。
我也选一片鲜嫩的竹叶,卷起放进嘴里,却怎么也吹不响,只发出嘶嘶声。”
“梦鸭蛋儿”说:“看来你没乐器天赋。不过普通话说的还好听。”
小荷讲得起劲,几个人都兴奋不已。
艾华琢磨起“梦鸭蛋儿”说母亲没“摸秋”,她不想当女孩,话外音,他听得出来,一定与自己有关。她揪心,我该怎么办?
其实,艾华是多么喜欢小雅丹啊!但他为啥一直没接受她的爱呢?